正文 第24章 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觀(3)(2 / 3)

區別在於,加利利海接納了約旦河水,但它沒有把河水留下來,而是讓它流向它更應該去的地方,接受和付出在相互照應。

而死海則不同,它把流進的河水就像吝嗇鬼一樣的儲存了起來,流進來的水再也流不出去。加利利海因懂得有進有出,所以“活”了下來,另一片海絲毫不肯付出,於是就成了“死海”。

閱後警言:

同樣是海,但“死海”就如它的名字一樣,它的內心沒有魚,沒有海藻,沒有任何生命,就像一座墳墓。而所有這一切都緣於它隻有索取,沒有付出,讓一切外界都與它斷了來往,如果我們人類也都像“死海”一樣,那世界也會變得像“死海”一樣。

無名利之累方可專心致誌

哈佛故事:

有一位叫麥隆內的女記者,想了解一下居裏夫人的情況,她幾經周折最後在巴黎實驗室裏見到了她,端莊典雅的居裏夫人和異常簡陋的實驗室,給這位記者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此時,據居裏夫人發現鐳已經18年了,它的價格昂貴,據專家們推斷,僅憑專利技術一項,就早已能使居裏夫人成為百萬富豪了。

但事實上,居裏夫人早在18年前就放棄了鐳的專利權,不僅如此,她還毫無保留地公布了鐳的提純方法。對此,居裏夫人異常平淡地解釋說:“沒有人應該因為鐳致富,它是屬於全人類的財產。”

這讓這位女記者困惑不解,她問居裏夫人:“難道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你最想要的東西嗎?”居裏夫人毫不隱諱地說:“有,一克鐳,因為我現在的研究需要它。可是,現在我買不起,它的價格實在太貴了。”

這出乎意料的回答,使這位女記者既感驚訝又很不平靜。鐳的提純技術已經使世界上許多人腰纏萬貫,而鐳的發現者卻困頓至此!她立即飛回美國,打聽出一克鐳在美國當時的市價為10萬美元,於是她聯係到與鐳的提純技術有關的10位富豪,請他們解囊相助。可讓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她卻碰了壁。這使她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次金錢的捐助,更是一場呼喚公眾理解科學、弘揚科學家高尚品格的社會教育。於是,這位女記者在全美奔走宣傳此事,並引起了政府的重視,最終有了結果。1921年5月20日,美國總統將公眾捐獻的一克鐳贈與居裏夫人。

居裏夫人一生當中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但她從來沒有把這些榮譽看得比科學本身更重要。一天,一個朋友來居裏夫人家做客,看見她的小女兒正拿著一枚由英國皇家學會頒發給她的金質獎章在地上玩耍,便問她:“這是極高的榮耀,你怎麼能把這樣珍貴的獎章給孩子玩呢?”

居裏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們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它不能真正給世界帶來什麼,如果將它們看得太重,因名所累,最終可能一事無成。”

閱後警言:

居裏夫人不是很有錢,她與丈夫和孩子過的都是平淡的生活。但這不是因為她沒有本事掙錢,她是世界頂級科學家。但我們今天可以肯定地說,正是因為她不是富豪,才使得她成為諾貝爾獎得主。試想,她如果整天鑽在錢眼裏去賺錢,那她還會有精力,有心思去研究學問嗎?如果熱衷於名利,她會獻身於科學嗎?而隻有一個人不為名利所累時,他才可能去為自己所鍾愛的事業專心致誌地去奮鬥,並且能取得成功。

人不會因謙卑而貶值

哈佛故事:

哈佛的名人傳記上記載著:人類第一次登陸月球的太空人其實共有兩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阿姆斯特朗外,還有一位叫奧爾德林。當時阿姆斯特朗說過一句話:“我個人的一小步,是全人類的一大步。”這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名言。在慶祝登陸月球成功的記者招待會中,一個記者突然問了奧爾德林一個很特別的問題:“奧爾德林先生,當時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為登陸月球的第一個人,你會不會覺得有點遺憾?”

聽到這個提問,全場的記者連同阿姆斯特朗本人一下似乎都被一種尷尬氣氛所影響,而奧爾德林很有風度地回答了記者的這個問話,他說:“各位,千萬別忘了,回到地球時,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艙的。”接著他環顧了一下四周笑著說:“所以我是由別的星球來到地球的第一個人。”這一回答,立即打破了似乎有些尷尬的氣氛,隨即贏得了最熱烈的掌聲。

閱後警言:

在一個成功的團隊中,名譽和鮮花不可能均等地分配給所有成員,但如果大家都搶著要去出風頭,也許就不會有成功。落在每個成員頭上,但誰都清楚,之於團隊每個成員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正是緣於成員之間的無私合作才有的成功結果,它不會因為你的默默無聞,因為你在後台,因為你在做鋪路石而讓你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