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拓展生活的寬度(1 / 3)

第一節 要想不窮忙,就要規劃人生格局

像無頭蒼蠅一樣在生命中胡撞亂竄,而沒有一個規劃和格局,那麼即使再忙碌,生活又有什麼意義呢?所以,生命是需要一個格局的,就像一盤棋一樣,要步步為營,才能步步為贏。

像無頭蒼蠅一樣在生命中胡撞亂竄,而沒有一個規劃和格局,那麼即使再忙碌,生活又有什麼意義呢?所以,生命是需要一個格局的,就像一盤棋一樣,要步步為營,才能步步為贏。

在與人對弈時,每一步棋就如人生中的一次拚搏。那些會下棋的高手總會提醒初學者:“一著走錯,滿盤皆空”。要想笑到最後,就要審時度勢,統籌全局,這樣才能運籌帷幄,決勝千裏。剛開始學的時候,總是小心翼翼地走。對手跟上來,馬上要緊緊地貼住,總像在那裏“卷羊頭”,就那一小塊,卷到最後就是牛角尖,整個棋盤很多地方都紛紛放棄。

但是,繼續學習的話,老師就會教給你,先掛子,後謀篇,再布局,最後還要做出很多“眼”。等到把整個棋局擺開了,天地空間也就擴展起來了。一塊地方“死”了,還有許多別的眼可以做“活”,正所謂“狡兔三窟”,總還是有別的地方可以做起來的。這就有點像我們的人生,拉開一個大的格局,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生命坐標係,你的支點就起來了,人生的高度、寬度和廣度也就出來了。就像下一盤好棋,最重要的就是格局。有什麼樣的人生格局,就有什麼樣的人生結局。

在我們的生活經曆中,有許多沒有進行人生格局規劃的例子。比如,我們有一番雄心壯誌時,就習慣性地提醒自己:“我想得也太天真了吧,我隻有一個小鍋,煮不了大魚。”因為自己背景平凡,而不敢去夢想非凡的成就;因為自己學曆不高,而不敢立下宏偉大誌;因為自己自卑保守,而不願打開心門,去接受更好、更新的信息……凡此種種,我們畫地為牢、固步自封,既挫傷了自己的積極性,也限製了自己的發展。那些吃不到大魚的人,常常並不是因為釣不到大魚,而隻是缺少了一個盛魚的盤子。就像那些人生篇章舒展不開、無法獲得大成就的人,大多是沒有大格局的人。

所謂大格局,就是以長遠、發展、全局的眼光看待問題,以博大的胸襟對待周圍的人和事。對一個人來說,格局有多大,人生就有多輝煌。那些想成大業的人都需要高瞻遠矚的視野和不計小嫌的胸懷,需要“活到老、學到老”的人生大格局。古今中外,大凡成就偉業者,他們一開始就從大處著眼,一步步構築他們輝煌的人生大廈。

我們看現在社會上很多人都是所謂的“窮忙族”,卻很少有人反思,為什麼這麼多人整天都在忙忙碌碌,但有的人轟轟烈烈、叱吒風雲,有的人卻默默無聞、籍籍無名呢?這其中當然有努力程度的原因,但也包含了格局的問題。中央電視台曾經有一個非常流行的廣告詞: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說得簡單點,人生和下棋一樣,隻有把自己的“局”做大了,才有可能立大誌、成大事、宏大業。

對每個忙碌中的年輕人來說,都應該擴大自己內心的格局,去構思更廣闊的前景、更美好的藍圖。當人生的棋局擺開大的陣勢之後,我們會驀然發現,在每個人的心裏,竟然都藏著如此浩瀚無垠的空間,能夠容得下宇宙間永恒無盡的智慧。

第二節 用行動實現夢想的價值

當你眼中出現了一條路時,要知道你能走多遠,就需要自己用腳去丈量。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把腦子裏的地圖用腳走出來,否則,腦子裏就算是忙出了花,若沒有行動,還是一場空。知道卻不去實踐,其實,還是一種變相的無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從小就被“成長的程序”安排著。比如,小時候在哪一所學校讀書,長大了從事什麼樣的職業、建立怎樣的家庭……有太多人生在我們還沒來得及思考的時候,就已經被父母、長輩安排好、規劃好了。沒有追逐,沒有嚐試,甚至也沒有挫折和失敗,按部就班地走著。可是,在這樣的設計中,我們自己內心的願望卻常常被忽略了、被埋沒了,我們走得很順暢,卻不真實。

夢想,不是用來想的,而是帶領你向前跑的。許多事情看著容易,做起來卻難。隻有自己親身體會過了,才能明白其中的難處,才能知道如何克服這些困難。否則,所有的困難都是你憑空想象出來的,那麼你自己以為會的本領其實也是虛的,一旦真的遭遇困難了,你會發現原來一切和自己想象的都不一樣。

在一個村子裏,有個漁夫擁有一流的捕魚技術,被人們尊稱為“漁王”,每次外出打魚,總是他收獲最多。然而漁王非常苦惱,因為他的三個兒子的捕魚技術都很平庸。於是漁王經常向人訴說心中的苦惱:“我真不明白,我捕魚的技術這麼好,我的兒子們為什麼這麼差?我從他們懂事起就傳授捕魚技術給他們,從最基本的東西教起,告訴他們怎樣織網最容易捕到魚,怎樣劃船最不會驚動魚,怎樣下網最容易請魚入甕。他們長大了,我又教他們怎樣識潮汐、辨魚汛。凡是我長年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經驗,我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竟然趕不上技術比我差的漁民的兒子!”每次,村裏的人聽完後都會表示遺憾。

有一天,一位路過的老人聽了他的訴說後,問:“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們嗎?”“是的,為了讓他們學到一流的捕魚技術,我教得很仔細、很耐心。”“他們一直跟隨著你嗎?有沒有犯過什麼錯誤?”“為了讓他們少走彎路,我一直讓他們跟著我學。在打魚的時候,他們的方法都沒有問題,從沒有出過差錯,但是打上來的魚卻總是沒有別人的多。”

老人說:“這樣說來,你的錯誤就很明顯了。你隻傳授給了他們技術,那隻能算是口頭教導,卻沒有讓他們自己去實踐,並從他們自身感受的行動中去總結教訓和吸取經驗。這樣的人,怎麼能有精湛的捕魚技術呢?”

漁王的錯誤是,他沒有讓自己的兒子在打魚的過程中去犯錯、去吸取教訓。因為他和兒子在打魚上的潛力和弱點都不一樣,如果他的兒子能夠按照親身實踐去做,或許會更出色。別人的經驗隻能用來借鑒,而最有價值的是你在遊泳時、釣魚時自己總結的心得,不僅因為它更深刻,也因為它對你來說最有用。

這是令人感到悲哀的事情——我們讀了那麼多年的書,卻不知道該怎麼做,不知道怎麼樣才能做好。就像一個生命的羅盤,很多人都是在逆時針行走。學了許許多多知識後,才發現內心的空虛與缺失。在我們想到了這些的時候,不妨在漫長的旅途中稍做停頓,好好反思,將生命的羅盤沿著順時針行走,好好地建設自己的內心,然後用自己的實踐默默地改造世界。

第三節 用發展的眼光佐證生命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