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隻爭朝夕,永葆生命鮮活力
人們忙著學習、忙著工作、忙著家庭、忙著理想,人生旅途上這樣的忙碌是需要一些活力來支撐的。精神上的動力和身體上的活力,力爭上遊的想法,都是讓我們忙得更好、忙出效果、忙完就幸福的不竭推動力。
人們忙著學習、忙著工作、忙著家庭、忙著理想,人生旅途上這樣的忙碌是需要一些活力來支撐的。精神上的動力和身體上的活力,力爭上遊的想法,都是讓我們忙得更好、忙出效果、忙完就幸福的不竭推動力。
有一天,如來佛祖把弟子們叫到法堂前,問道:“你們說說,你們天天托缽乞食,究竟是為了什麼?”“世尊,這是為了滋養身體,保全生命啊。”弟子們幾乎不假思索。“那麼,肉體生命到底能維持多久?”佛祖接著問。“有情眾生的生命平均起來大約有幾十年吧。”一個弟子迫不及待地回答。“你並沒有明白生命的真相到底是什麼。”佛祖聽後搖了搖頭。另外一個弟子想了想又說:“人的生命在春夏秋冬之間,春夏萌發,秋冬凋零。”佛祖還是笑著搖了搖頭:“你覺察到了生命的短暫,但隻是看到生命的表象而已。”“世尊,我想起來了,人的生命在於飲食間,所以才要托缽乞食呀!”又一個弟子一臉欣喜地答道。“不對,不對。人活著不隻是為了乞食呀!”佛祖又加以否定。弟子們麵麵相覷,一臉茫然,又都在思索另外的答案。這時一個燒火的小弟子怯生生地說道:“依我看,人的生命恐怕是在一呼一吸之間吧!”佛祖聽後連連點頭微笑。“對了!對了!人的生命在於呼吸間。你體會到了人的生命的真諦。這一呼一吸就是人的生命。所以你們大家要隻爭朝夕地修道,不可放鬆啊!”
這則故事中各位弟子的不同回答反映了不同的人性側麵。人是惜命的,希望生命能夠長久,才會有那麼多的帝王將相苦練長生之道,但卻無法改變生命是短暫的這一事實;人是有貪欲的又是有惰性的,因此才會有那麼多的“鳥為食亡”的悲劇發生;而人又是爭上遊的,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隻爭朝夕”,從不鬆懈。
有一天,沼澤向在自己身邊奔流而過的河流問道:“你整天川流不息,一定累得要命吧?你一會兒背著沉重的大船,一會兒負著長長的水筏,在我眼前奔流而過。小船小劃子更不用說了,它們多得沒有個窮盡。你什麼時候才能拋棄這種無聊地生活呢?像我這樣安安逸逸的生活,你找得到嗎?我是一個幸福的閑人,舒舒服服、悠悠閑閑地蕩漾在柔和的泥岸之間,好比高貴的太太們窩在沙發的靠枕裏一樣。大船小船也罷,漂來的木頭也罷,我這兒可沒有這些無謂的紛擾,甚至小劃子有多重我都不知道,至多偶爾有幾片落葉漂浮在我的胸膛上,那是微風把它們送來和我一起休息的。一切風暴有樹林擋住,一切煩惱我也沾染不上,我的命運是再好不過的了。周圍的塵世不斷地忙忙碌碌,我卻躺在哲學的夢裏養神休息。”“哲學家,你既然懂得道理,可別忘了這條法則,”河流回答,“水隻有流動才能保持新鮮,我成了偉大壯闊的河流,就是因為我不躺在那兒做夢,而是按照這個法則川流不息。結果呢,我的源源不絕的水,又多又清的水,年複一年地給人們帶來了幸福,因而贏得了光榮的名譽,或許我還要世世代代地川流不息下去。那時候,你的名字就不會有人知道了。”多年以後,河流的話果然應驗了,壯麗的河仍舊川流不息,沼澤卻一年淺似一年。沼澤的表麵浮著一層黏液,蘆葦生出來了,而且生長得很快,沼澤終於幹涸了。
奔騰不息的流水才能夠永葆生命的新鮮與活力。同樣,人也隻有在不斷進取的狀態下忙碌,才能夠永葆生命的活力。既然生命不息,那就應該不斷進取、超越自我。
第二節 用自己的優勢與對手的弱點競賽
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因為一些競爭而與對手針鋒相對。矛盾也許不可避免,但是我們真的沒有必要忙著跟別人鬥個你死我活。如果真的躲不過去,也不要跟對手硬拚。懂得利用智慧和技巧,學會曲徑通幽,在方法上取勝。聰明的人總是懂得在危險中保護自己,忙在腦子上;而愚蠢的人總是喜歡依靠蠻力,忙在身體上。所以,千萬不要隻知道耗費掉自己全部的精力去與對手拚出個高下,弄得自己沒有回旋的餘地。
一位搏擊高手參加錦標賽,自以為穩操勝券,一定可以奪得冠軍。
出乎意料,在最後的決賽中,他遇到一個實力相當的對手,雙方竭盡全力出招攻擊。打到中途,搏擊高手竟然還找不到對方招式中的破綻,而對方的攻擊卻往往能夠突破自己防守中的漏洞,有選擇地打中自己。
比賽的結果可想而知,這個搏擊高手慘敗在對方手下,當然也就無法得到冠軍的獎杯了。他憤憤不平地找到自己的師父,一招一式地將對方和他搏擊的過程再次演練給師父看,並請求師父幫他找出對方招式中的破綻。他決心根據這些破綻,苦練出足以攻克對方的新招,決心在下次比賽時,打倒對方,奪取冠軍的獎杯。
師父笑而不語,在地上畫了一道線,要他在不能擦掉這道線的情況下,設法讓這條線變短。
搏擊高手百思不得其解,怎麼會有像師父所說的辦法,能使地上的線變短呢?最後,他無可奈何地放棄了思考,轉向師父請教。
師父在原先那道線的旁邊,又畫了一道更長的線。兩者相比較,原先的那道線,看來變得短了許多。
師父開口道:“奪得冠軍的關鍵,不僅僅在於如何攻擊對方的弱點,正如地上的長短線一樣,如果你不能在要求的情況下使這條線變短,你就要懂得放棄從這條線上做文章,尋找另一條更長的線的道理。那就是隻有你自己變得更強,對方就如原先的那道線一樣,也就在相比之下變得較短了。如何使自己更強,才是你需要苦練的根本。”
徒弟恍然大悟。
師父笑道:“搏擊要用腦,要學會選擇,攻擊其弱點。同時要懂得放棄,不跟對方硬拚,以自己之強攻其弱,你才能奪取冠軍。”
在獲得成功的過程中,在奪取冠軍的道路上,有無數的坎坷與障礙,需要我們去跨越、去征服。人們通常走的路有兩條:一條路是學會選擇攻擊對手的薄弱環節,可找出對方的破綻,給予其致命的一擊,用最直接、最銳利的技術或技巧,快速解決問題;另一條路是懂得放棄,不跟對方硬拚,全麵增強自身實力,在人格上、知識上、智慧上、實力上使自己快速成長,變得更加成熟,變得更加強大,以己之強攻敵之弱,使許多問題迎刃而解。
如果十分渴望獲得成功,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就會戰戰兢兢、患得患失,帶著緊張的心情,很多本該完成得很出色的事情反而會搞砸。但是如果用平常心去對待任何考驗,就會發揮出最佳水平,甚至超常發揮,打破紀錄。不跟對手硬拚,是一種低調,也是一種智慧。繞開圈子,才能避開釘子。
第三節 拋開自我設限,革新自己
沉溺在過去的惶恐不安中,是一種對人生資源的浪費,這種精神上的恐慌,是一種煩惱快速運轉的繁忙。
西方有句諺語說得好:“上帝隻拯救能夠自救的人。”成功隻屬於願意成功,並願意為之付出努力的人。如果你不想有所突破,不努力掙脫固有想法對你的限製,那麼,沒有任何人可以幫助你。不論你過去怎樣,隻要你調整心態、明確目標,樂觀積極地去行動,便能夠扭轉劣勢,更好地成長。
我們追求內心的強大,是因為我們在一些方麵仍不能承受過大的壓力,是因為我們還不能正確地麵對一些自身的問題,是因為我們在遭受失敗的挫折之後,仍需旁人的鼓勵和鞭策,而不能靠自身的力量去擺脫失敗的痛苦。我們需要去追求,追求獨立堅韌的品格,追求果斷自製的理性,追求那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強大心理承受力。
目前社會中大多數人是處於鋼鐵和雞蛋之間的那種人——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雖不像雞蛋一般脆弱,但也沒有鋼鐵的堅強。這種人可以在失敗後獲得成功,也可以在挫折中一敗塗地,這是我們不想見到的。所以我們仍需要去追求,追求堅韌,追求堅強。
或許,每個人對於“強者”的定義都不同。但無論千種萬種結論,強者的本質在於內心,一個內心強大的人,遠遠強於隻有外表強大的人。
一夜之間,一場火災燒毀了美麗的森林莊園,剛剛從祖父那裏繼承了這座莊園的喬治陷入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