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不在細節上打折扣(1 / 3)

第一節 細節成就結果的一百分

當我們對所要做的事情給予比百分之百再多一點點的關注時,就能夠把工作做到盡善盡美了。也就是說,我們要關注工作中的細節,將每一個細節都做到最好。這不僅可以讓我們腳踏實地做事,還能夠培養我們的責任感。忙在小事,終會成就大事。

當我們對所要做的事情給予比百分之百再多一點點的關注時,就能夠把工作做到盡善盡美了。也就是說,我們要關注工作中的細節,將每一個細節都做到最好。這不僅可以讓我們腳踏實地做事,還能夠培養我們的責任感。忙在小事,終會成就大事。

每個人都想展示自己的不平凡。實際上,把每天工作中的小事做好就是展示你不平凡的最好機會。商店的售貨員將每一件商品擦得幹幹淨淨,公交車司機讓自己的車保持整潔,書店的營業員把書架上的書擺得整整齊齊。這樣的小事,天天堅持下來,就會變成一種習慣。當你習慣了把自己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做得盡善盡美的時候,你就已為自己的前途儲存了更多的資本,也就能夠更快地到達你理想的殿堂。

人與人之間真正的差別就表現在對待事情的細節之上。如果,一位與你同時進入公司、在同一個崗位上工作的同事比你更受器重,他總是拿更多的薪水,得到更快的升職,這時你千萬不要心懷怨恨,不要懷疑上司與他的關係,也不要認為他的實力或能力非比尋常。隻要留心,你就會發現,他的業績都是源於對工作細節的更多關注。

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20世紀最偉大的建築大師密斯·凡·德羅用一句話來描述自己成功的原因時也說:“魔鬼藏在細節之中。”

細節問題看起來毫不引人注意,卻恰恰是一個人生存態度的最好證明。那些超常關注現在的人,總能認真對待任何細節,將事情做到細致入微。也正是由於他們嚴謹的態度,才使他們獲得了比別人更多的成長和發展的機會。

所以,現代競爭激烈,每個人都麵臨著“優勝劣汰”的殘酷競爭,對細節的疏忽就可能導致被淘汰出局。從這個意義上說,注重細節的能力正是一個人在社會和生活中的競爭力。

兩個同班同學畢業後同時應聘進入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公司的待遇很不錯,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兩個人都很珍惜這份工作。可是老板在招聘他們的時候講明了,有三個月的試用期,試用之後他們隻能留用一個,另一位將被淘汰。

於是,兩個人暗暗開始較勁,他們都希望自己能是那個留下來的人。兩個人的工作都很努力,成績也是不分上下。但三個月後,其中一位被留了下來,另一個被辭退了。被留下來的人有些不明白,為什麼他們兩個能力相當,自己卻能夠勝出。他帶著疑惑問了老板,才知道老板一直注意著他們,發現他們兩人的能力相差無幾,但是他看到兩個年輕人不在的時候,其中一個的屋子裏總是亮著燈,開著電腦,而另一個則會注意關上。所以,他最終選擇了那個會關上燈的員工。

有時候,決定一個人成敗的,不是他做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而取決於他有沒有把小事做到位。小事成就大事,細節鑄就完美。細微之處沒有用心地處理好,整體就會受到影響。在每個環節上差一點,最終結果往往是差一截。

第二節 好態度把小事仰望成大事

有一個好態度,就可以把小事的繁忙轉化成大事的前提。當你自尊自信,明確了自己的人生目的,並且不再尋找借口、不再抱怨任何人和任何事的時候,你的人生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當你清楚了自己想得到的東西,並且開始去解決生活中的矛盾時,你的態度就開始改善了。在我們日漸紛亂的社會中,許多人的想法和行為經常是零散的、不集中的,他們或許僅僅滿足於自己的生存,而不去關注自己到底想得到什麼。良好的態度能幫助我們對於自己想實現的目標保持強烈的欲望,並且激發出應有的能力。當我們持續地集中力量、采取行動,並開始收獲時,我們就成為了其他人學習的榜樣。我們的良好態度和熱情能鼓舞其他人也采取行動。換句話說,態度和熱情是可以互相感染的。

美國黑人華盛頓·卜克年輕的時候,到一所學校請求入學。同他會見的是一位女職員,因為看見他衣衫襤褸,不肯收他。他獨自坐在那裏幾個小時之久。那位女職員感到很稀奇,便告訴他說校中有一間屋子,需要人洗刷,問他能否做這件事。卜克高興極了。

他殷勤地洗刷地板、擦拭桌椅,把那間屋子清理得沒有一點塵垢。過了一會兒,那位職員來到這間屋子裏,拿出雪白的手帕擦拭桌椅,白手帕上竟沒有一點汙穢,便允許卜克入校讀書。那個女職員就是要借著這件微小的工作考察一下華盛頓·卜克的人品,看看他是否謙卑,是否殷勤,是否能做好這件小事。如果他想“能否被收留還沒有把握,誰甘心先做這種義務的苦工呢”,因此不肯打掃這間屋子,或是雖然打掃,卻是草草了事,並不打掃得幹幹淨淨,那麼,女職員能否收留他呢?

這個青年人後來果真成就了大事業,興辦黑人的教育事業,不僅受到千萬黑人的愛戴,而且受到千萬白人的尊敬。

做任何工作,首先要具備的就是端正的態度。

生活中有許多細微的小事,這往往也是被大家所忽略的地方,有心的人不會看不起這些不起眼的小事。俗話說:“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學做些小事,在老板看來,也許是填缺補漏,但時間長了,你考慮事情周到、能吃苦、工作紮實的作風就會深深地印在別人心中。

做事一絲不苟,意味著對待小事和對待大事一樣謹慎。生活中的許多小事裏都蘊涵著不容忽視的道理,很少有人能真正體會到。那種認為小事可以被忽略、可以置之不理的想法,正是我們做事不能善始善終的根源,它導致了工作不完美、生活不快樂。

第三節 做事不貪大,做人不計小

當今社會,當人們的壓力太大、急於求成、煩瑣忙碌,並且缺乏信仰、過分追求完美時,便產生了浮躁之心。正因為這失衡的浮躁之心的作祟,使我們無法讓事情達到一個良好的效果。

人在下決心對以往不好的方麵加以改正的時候,往往易於浮躁,將缺點一條條地列了出來,並且恨不得一下子就全部都改正。其實,這樣往往達不到實際的效果,還不如慢慢來,一次改掉一個缺點,然後不斷地檢查並且再慢慢地增加改掉的缺點數。這樣,效果反而會更好些。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有時候我們想一蹴而就,恨不得一下子把事情做好、做完。這種心理其實就是浮躁心理。浮躁使人急於求成、患得患失、焦躁不安、心神不寧。浮躁使人們產生了各種心理疾病,成功、幸福和快樂也被浮躁所羈絆。

生活中往往也存在著一些人,他們一味地追求效率和速度,做起事來既無準備,也無計劃,隻憑一時的心血來潮就動手去做。他們恨不能一日千裏、一蹴而就,但往往事倍功半,其結果隻能與成功背道而馳。

古時候有兄弟兩人,很有孝心,每日上山砍柴賣錢為母親治病。神仙為了幫助他們,便教他們兩人,可用四月的小麥、八月的高粱、九月的稻、十月的豆、臘月的雪,放在千年泥做成的大缸內密封四十九天,待雞叫三遍後取出,汁水可賣錢。兄弟兩人各按神仙教的辦法做了一缸。待到四十九天雞叫兩遍時,老大耐不住性子打開了缸,一看裏麵是又臭又黑的水,便生氣地灑在地上。老二堅持到雞鳴叫三遍後才揭開缸蓋,裏邊是又香又醇的酒。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成功的關鍵在於戒除急躁,這樣才能夠真正靜下心來做好某件事。你越是急躁,就會在錯誤的思路中越陷越深,也就離成功越來越遠。

浮躁就是心浮氣躁,是成功、幸福和快樂最大的敵人,還是各種心理疾病的根源。它的表現形式呈現多樣性,已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以這樣說,我們的一生是同浮躁鬥爭的一生。

那麼,如何去除浮躁心理呢?唯“靜心”二字也!如果我們能安下心來認真做一件事情,不急於求成,不半途而廢,就沒有做不好的事。靜下心來,拭去心靈深處的浮躁,才能找到成功和快樂。浮躁時,在心中灑點水,以澆滅某些欲望,你便會聽到快樂和成功的敲門聲。

第四節 謙遜做人,大禮不辭小讓

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說:“對上級謙恭是本分,對平輩謙遜是和善,對下級謙遜是高貴,對所有的人謙遜是安全。”如果你還在忙著表現自己的偉大和崇高,那麼,從現在起就可以試著改變一下你的態度,讓自己成為一個更謙遜的人,內斂並韜光養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