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好媳婦和婆婆巧過招(2 / 2)

81分~100分:得過且過型。你對時好時壞的婆媳關係,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

101分以上:和睦守望型。你是一個好媳婦,婆媳關係處於比較完美的狀態。

如果測試結果不滿意,你就得和婆婆過過招了。婆媳過招不新鮮,新鮮的是,好媳婦會和婆婆巧過招。

怎樣和婆婆巧過招?

第一招:別拿婆婆當娘家媽

拿婆婆當娘家媽不好嗎?像孝敬親媽那樣孝敬婆婆,當然好。但這裏有個人際期待問題。人際交往中我們總是期待得到對方的回報。期待越高,不滿越多。你一拿婆婆當娘家媽,對婆婆的人際期待就高了。期待一高,就難免會有不滿。所以,不要對婆婆抱太高的回報期待,就會少一些不滿。再有,還需要調整心理預期。比如,通常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各自原生家庭關係必然納入新的婚姻關係中。說白了,你愛他,你就得準備好愛他那個家,接納他那個媽。

第二招:把“醋”留給婆婆吃

母子親情,夫妻愛情,互相不能替代,也不是你增我減或此消彼長。那個“我和你媽一同落水你先救誰”的故事,說穿了,是嘲諷那些分不清親情與愛情的傻兒媳的。你要學會劃清這兩種感情的界限。丈夫順從婆婆,偏愛婆婆,孝敬婆婆,那是母子親情,絲毫無損夫妻愛情,做兒媳的不要吃醋。哪怕婆婆吃醋了,自己也不要吃這個醋。智慧的女人都懂得,一個男人的可愛,首先就在於他愛他的媽媽。

第三招:有話說給婆婆的耳朵

心理學有個“傳話”實驗,一句話從頭一個人傳到最後一個人的耳朵後,完全麵目全非。就是這樣,信息溝通總會出現信息失真的現象,間接溝通信息失真更嚴重。這是因為,中間的傳遞者會不自覺地按照自己的理解,對信息進行主觀加工。所以,對不利於婆媳關係的間接信息,寧信其無,不信其有。婆媳之間有了問題,做兒媳的也不要跟第三者抱怨,有話最好當麵好好說,直接說給婆婆的耳朵聽。

第四招:讓婆婆坐坐空椅子

人都容易以自我為中心。怎樣破除?辦法是心理換位。你坐在那裏生婆婆氣的時候,不妨想象婆婆就坐在對麵的空椅子上,然後對著空椅子說,您為什麼總想讓他聽您的?然後,你坐到空椅子上想象婆婆可能說——他是我拉扯大的,不聽我的聽誰的?這個空椅子技術,會幫你心理換位,遇事多從婆婆的角度來思考。比如,你可以想象自己懷中的兒子,20多年後忽然離開自己與一個女孩一起生活,自己心中什麼滋味。這樣一換位,你就會對“婆婆過分關注她兒子”有新的理解。

第五招:當心婆媳的人際氣泡

心理學發現,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要求有一定的獨占空間,由於這個空間像個大氣泡一樣包圍著一個人,心理學上就形象地稱之為人際氣泡。你坐在一個空曠的閱覽室裏,另一個人離你很近,盡管沒挨著你,你還是會感到不舒服,這是人際氣泡感到擁擠了。婆媳相處也要當心,別讓彼此的人際氣泡相互擠壓。有個家庭,兒媳總鬧頭疼,婆婆總鬧腸胃不好,最後分開住了,婆媳的病都好了。你看,婆媳之間保持適當距離,盡量不侵擾彼此的獨占空間,可以減少矛盾和衝突。

第六招:給你的婆婆畫個像

化解婆媳衝突常常不是要找什麼是非對錯,而是一個心理調節的問題。你如果對婆婆抱怨很大,可以通過虛擬宣泄來自我調節。一個人關上門,隨便畫個人物頭像來象征婆婆,你麵對頭像,盡情地表達你的抱怨,可以說,可以嚷,可以哭,可以鬧,甚至可以罵,可以打。虛擬的對象這時隻能低頭認輸,任你擺布。你的心理壓力宣泄出來了,既能調節自我心態,又能避免婆媳衝突。

第七招:演好自己的角色

俗話說“家家八出戲”。這每出戲唱得如何,就看戲裏的每個角色演得如何了。你要注意突破角色固著,不要擺出自己在娘家的那一套。也要記住一句話:婆婆不是媽。比如,跟娘家媽可以撒嬌使性子甚至耍賴,一不小心也對婆婆這樣,怎能行得通?可即便如此,還是要主動親近婆婆,多往老人身邊跑,畢竟你在家中將會成為主角。所以,主動演好自己的角色,唱好家庭這出戲,才會讓人為你叫好。

(編輯: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