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離婁上》)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孟子·離婁下》)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醜下》)
【不專心致誌,則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天論》)
【務本節用財無極】(《荀子·成相》)
【行衢道者不至】(《荀子·勸學》)
【得時者昌,失時者亡。】(《列子·說符》)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韓非子·五蠹》)
【時易而治,不易者亂。】(《韓非子·心度》)
【思慮熟則得事理,得事理則必成功。】(《韓非子·解老》)
【有堯之智,而無眾人之助,大功不立。】(《韓非子·觀行》)
【右手畫圓,左手畫方,不能兩成。】(《韓非子·功名》)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楚策》)
【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一》)
【行百裏者半九十】(《戰國策·秦策五》)
【得言不可以不察】(《呂氏春秋·察傳》)
【垂大名於萬世者,必先行之於纖微之事。】([漢]陸賈《新語·慎微》)
【用之無度,則物力必誳。】([漢]賈誼《論積貯疏》)
【跌而不振,則悔之亡及也。】([漢]晁錯《言兵事疏》)
【念人之過,必忘人之功。】([漢]高誘《呂氏春秋·注》)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漢]張衡《應閑》)
【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漢書·趙充國傳》)
【百聞不如一見】(《漢書·趙充國傳》)
【作舍道邊,三年不成。】(《後漢書·曹褒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班超傳》)
【有誌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傳》)
【事之成敗,必由小生。】([漢]劉安《淮南子·原道訓》)
【厲利劍者,必以柔砥。】([漢]劉安《淮南子·說山》)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
【馬為策己者馳】(《諸葛亮集·察疑》)
【儉以養德】([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
【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晉]楊泉《物理論》卷一)
【力能勝貧,謹能避禍。】([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序》)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唐]王勃《滕王閣序》)
【物極則反,器滿則傾。】([唐]蘇安恒《上武後疏》)
【行成於思,毀於隨。】([唐]韓愈《進學解》)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韓愈《原道》)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唐]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
【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唐]李商隱《詠史》)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唐]劉禹錫《浪淘沙九首》之九)
【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不妨有臥龍。】([唐]竇庠《醉中贈符載》)
【先謀後事者昌,先事後謀者亡。】([唐]馬總《意林》引《太公金匱》)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人不可以苟富貴,亦不可以徒貧賤。】徒:任憑。([宋]蘇軾《上梅直講書》)
【秀語出寒餓,身窮詩乃亨。】([宋]蘇軾《次韻仲殊雪中遊西湖二首》)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人之才,成於專而毀於雜。】([宋]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