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勸勉類(5)(1 / 3)

【居安思危】(《左傳·襄公十一年》)

【安不忘危】

【勿貪意外之財】(《增廣賢文》)

【尊師重道,愛眾親仁。】《論語·學而》:“泛愛眾,而親人。”

【靜坐常思己過】(《增廣賢文》)

【靜能生悟】

【過則毋憚改,獨則毋自欺。】(《增廣賢文》)

【守己不貪】(《增廣賢文》)

【守身如玉】

【誠以修身、信以立世】

【書能化俗】(《增廣賢文》)

【日勤三省、夜惕四知】三省:即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的省語,見“勸勉類·修身。”四知:東漢清吏楊震做東萊太守時,昌邑縣令王密趁晚以十金相送說:“暮夜無人知。”楊反問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拒而不受。

【以直報怨、以義解仇】

【得寵思辱】

【不炫己之長】

【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咬得萊根香,尋出孔顏樂。】(《增廣賢文》)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誌·蜀書·先主傳》)

【待人要豐,自奉要約;責己要厚,責人要薄。】([明]呂坤《續小兒語》)

【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責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明]高攀龍)

【做人不可有傲態,不可無傲骨。】([明]陸隴其)

【要成好人,須尋好友。】([明]呂近溪《小兒語》)

【欲知世事須嚐膽】(《增廣賢文》)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增廣賢文》)

【求人不如求己】(《增廣賢文》)

【聞過則喜】(《增廣賢文》)

【守成不易】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樂不可極,樂極生哀。】(《增廣賢文》)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

【千裏之堤,潰於蟻穴。】(《韓非子·喻老》)

【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衛靈公》)

【不亢不卑】

【不能為五鬥米折腰】(《晉書·陶潛傳》)

【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傳》)

【寧為雞口,毋為牛後。】(《戰國策·韓策一》)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七十四章)

【任勞任怨】

【君子慎獨】《禮記·中庸》:“君子慎其獨。”

【實事求是】([漢]班固《漢書·河間獻王傳》)

【上交不諂,下交不驕。】([漢]揚雄《法言·修身》)

【德比於上、欲比於下】(《傅子·仁論》)

【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誌不可滿,樂不可極。】(《禮記·曲禮上》)

【年將弱冠非童子,學不成名豈丈夫!】([宋]俞良弼《教子詩》)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元]王冕《白梅》)

【安無忘危,存無忘亡。】(《大戴禮記·武王幾銘》)

【保初節易,保晚節難。】([宋]朱熹《名臣言行錄》)

【不可為不義屈】([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

【不息惡木枝,不飲盜泉水。】([唐]盧照鄰《贈益府群官》)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

【不飲濁泉水,不息曲木蔭,所逢苟非義,糞土千萬金。】([唐]白居易《丘中有一士》)

【廢學若斷織】([漢]劉向《列女傳·鄒孟軻母》:“孟母曰:“子之廢學若吾斷斯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