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世界級名嘴趣聞(3)(3 / 3)

【賞析】

在反駁中,我們常常運用歸謬法。其最大特色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退為進,導入謬論,反戈一擊。也就是說,為了駁倒對方的論題,先假定對方的論題是真實的,

然後,以此為根據推導出荒謬的結論來,最後從否定這個荒謬的結論到否定對方的論題,從而完成反駁。馬雅可夫斯基在反駁造遙女人的謊言時,正是運用了“歸謬法”。恰當的歸謬,使造謠女人陷入了自己打自己嘴巴的窘境。可見,歸謬法是一種非常有力的反駁方法。正如著名漫畫家方成所說歸謬法是諷刺藝術中“常用而最有效的技法。”

斯特朗針鋒相對駁富翁

美國著名的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62歲那年曾被蘇聯克格勃宣布犯有所謂的“間諜罪”被驅逐出境。她回到美國後,又受到了美國紐約檢查官的審問。一次,一個金融大老板嘲諷她說:“莫斯科指控你是美國間諜,美國懷疑你是蘇聯間諜,你怎麼還有政治熱情?”

斯特朗坦然一笑,針鋒相對地說:“我很早就說過,要成為一個哲學家,一個大博士,一個環球旅行家。我的這種熱情,和你的公司想賺錢一樣,都執迷不悟。”

【賞析】

斯特朗針鋒相對的回答恰到好處,柔中有剛,既捍衛了自己,又回擊了對方——我有我的“熱情”,你有你的“熱情”,我們彼此不都是“執迷不悟”嗎?

尼克鬆懲赫魯曉夫無禮

一次,美國總統尼克鬆與前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赫魯曉夫談話,說到自己的父親開過一爿雜貨店,自己孩子時是一邊上學一邊在店裏工作。赫魯曉夫聽後嗤笑說:“所有的店主都是賊。”尼克鬆針鋒相對,道:“做賊的事到處都有。今天早上我訪問莫斯科的一家商店,見到人們從國家那裏買到食物後都要重新稱一下,看缺少多少。”

【賞析】

在尖酸刻薄的赫魯曉夫麵前,尼克鬆鎮定自若,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順著赫“所有的店主都是賊”的論斷,指出蘇聯國營商店也在“做賊”,以此駁斥了赫的無禮。

赫魯曉夫的談話中把美國的某項政策比作“剛拉下的馬糞,其臭無比。”尼克鬆記起赫魯曉夫小的時候放過豬,立即回敬道:“恐怕主席搞錯了,豬糞不是比馬糞更臭嗎?”對方一聽,怒不可遏,太陽穴上的青筋眼看就要爆裂了。

【賞析】

麵對赫魯曉夫對美國政策的攻擊,尼克鬆通過馬糞、豬糞的比較,既反駁了對方的蔑視,又回敬了赫的嘲笑,還有一種幽默的效果,體現了他在辯論中“有來有往”、“如數奉還”的方針和其雄辯的口才藝術。

密特朗與希拉克競選總統

法國總統密特朗為求連任總統而與法國前總理希拉克展開了激烈的角逐。在電視辯論中,密特朗一口一個“總理閣下”,以便給電視機前的觀眾留下這麼一個印象:希拉克不過是自己手下的一名總理而已。最後,這位前法國總理顯然是氣惱了:“密特朗先生,我提醒您,這裏是競選,並沒有總統與總理之分,你知道嗎?”

“我知道了,總理閣下,”密特朗回答道。

【賞析】

這裏密特朗使用的是一種前半句肯定,後半句否定的幽默法,當他回答說“總理閣下”而惹惱了希拉克時他下麵說的話前半句作了糾正,而下半句仍稱希拉克為“總理閣下”,使希拉克無可奈何。這給選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連任總統得以成功,除政治實力外,大概與他的幽默不無關係。

克林頓擊中了要害

克林頓在競爭中之所以能夠戰勝布什,得益於他有一個善辯的口才。

在競爭演說中,講到得意處時,支持者連聲喝彩,而會場的那一邊,卻傳來了不協調的聲音:“不要相信他的話!”“克林頓滾回去!”一些人甚至把寫有克林頓名字的廣告牌當場焚燒。起初克林頓對此並不介意,而是在拉鋸般的喊聲中和濃烈的煙塵中繼續他的演說,仿佛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忽然,他話鋒一轉,以神秘的表情,壓低的聲音告訴大家:“我們的總統也常求助於這罵人的狂呼。你們看到總統的那群支持者了嗎?他們是想不讓我說下去,因為他們知道,我擊中了要害。

【賞析】

克林頓演講中充滿了自信,操縱著局勢,隨機應變,借部分人的搗亂順水推舟,得出了“我擊中了要害”的結論,反對者的狂呼亂叫不駁自倒。

你隻欠我六法郎了

一屠戶氣衝衝地闖進一律師家裏。

“請問,如果一條狗在我的鋪子裏叼走了一塊肉,那麼它的主人是否應該承擔賠償責任?”

“當然啦。”律師說。

屠戶非常高興,說:“您的狗剛從我鋪子裏叼走了一塊肉,價值20法郎。”

律師一聽哈哈大笑:“請問我是幹什麼的?”

“律師呀!”屠戶說。

“這就對了,我的谘詢費是26法郎,也就是說,你隻欠我6法郎了。”

【賞析】

本來屠戶想設陷阱誘騙律師墜入,反被律師設陷阱套住,因而律師達到了化被動為主動、反製對方的目的。這種以問代答,以守為攻,通過提問構造與對方類似的陷阱,以其法攻其人,用對方的怪圈套住對方自己的方法,在辯論術中叫反設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