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及早離場躲過大難,就算高明,可謂身在則安。原來是全軍覆沒,現在卻保住大部分老本,豈不是賺了嗎?所以,投資者應小心預防貪婪之心作祟,要知道少賠小賺也算作贏。
6切勿孤注一擲
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無疑對任何投資者都是適用的。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內,無異於孤注一擲。它的弊處除了風險高以外,再不會有翻身機會。但一些投資人士常常覺得隻要看得中,就不怕重錘出去。把自己所有的資金放在單一項投資之上,這樣好比將自己的投資放在賭桌或輪盤之上,如果獲利固然可以,但是如果看不中,自己的股票可能在高位被綁,損失慘重。那時若有另一套資金可以供運用,投資者就不會惶然失措。
投資跟做生意經商一般,求全情投入,積極參與,但這隻限於投資態度之上。資金若全數出動,萬一不幸受挫於市場,要鬆綁可能就了無期限。即使自己的資金並不多,也可以每個籃子放些雞蛋,但求分散投資,不致走上孤注一擲之途。
就股票投資來講,如果你把自己的所有資金完全投於購買一種股票,萬一這家企業的股票不再有大莊家支持,股價下跌,自己的身價隨股價而貶值。若此時沽出股票損失就變成事實,白白賠了好些血汗資本,若不售出的話,自己眼見股價慘跌,要光複以往失地,價位重返到入貨時的水平,不知要花多少日子,一天一天等下去,資本白白被困在股票之上。所以資金不宜完全集中在一項投資上,以免在重挫之後,甚至無錢供日常支出應用。
一般來說,任何投資愈能達到分散,所承擔的風險就會變得愈小。即使是未能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投資在不同的市場,亦可保證投資人士有損失時,要減至最小的幅度。集中一項投資,不但自己擔驚受怕,心理壓力甚大,而且資金全數放在單一投資上,資金同樣無調配可言。切記“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7順勢而行勿執拗
無論是大股民或者小股民,都會有個人的主觀成見。多數人以為自己眼光獨到,以主觀願望代替對客觀形勢的分析,過分自信,總想按自己想像的來,結果付出慘重代價。要知道市場永遠是對的,投資人必須因著市勢升市買升,跌市買跌,永遠不和市勢執拗。不管客觀走勢,不識時務,就會在投資上犯錯。
投資的目的是賺錢,若過於執拗,硬與市場唱反調,無疑這是最愚蠢且危險的做法。所謂順勢者昌,逆勢者亡,迎合市場趨勢,就能賺取市場上的錢。希望以個人願望改變客觀規律,其實難之又難。如果市場走勢跟我們的主觀願望相同,我們就是“識時務”的俊傑。如果自己的看法與市場大勢相左,又不肯認輸的話,後果將會是慘重的損失。
與市勢作相反方向買賣的人,會“不相信”市場有這樣的去勢,“不相信”會升多;或者“不相信”會跌得少。所以實行逆市做買賣,根本就是“螳臂擋車”。專家、行家、買家都指出“順市者昌”的一套投資概念。如果市場的走勢趨向上升或者下跌都十分明顯的話,隨市而行,應可以獲得巨利。投貨人士應考慮運用這一個原則在買賣上,此舉可以減低個人的主觀執拗。不過順勢而行亦要快速,要知市場形勢是瞬息萬變的,也許剛才還是順勢,此時已成為逆勢。若你能順勢而行,就會在此時調轉頭配合時勢,以求得更大利潤。
要記住,投資市場上是“順市者昌,逆市者亡”。
家庭消費之道
這是一個消費的時代,“好公民就要消費”,成為人們的消費新理念。會掙更要會花,花錢的藝術同樣是理財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正當賺錢,是吃苦耐勞、不懈努力、不受誘惑和得到回報的希望的表現;而合理使用,是精明能幹、富有遠見和自我克製的體現。花錢的藝術中孕含著無窮的智慧。
家庭消費要講究藝術
1消費是人生必需
衣食住行是人生必須的四大基礎,假如你有萬貫家產,自然會大肆消費享樂、極盡奢華;但大部分人可能隻是中產階級或布衣市民,那麼錢財就不可以亂花,如果讓錢財放任自流,多少錢進來就有多少錢花出去,致富的目標自然遙遙無期。
每個人都同時扮演著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角色。白天拚命工作衝刺,晚上明熬暗熬、炒金炒彙,扮演著生產者的角色。同時,一早起床就要吃早餐、看報紙,有病時又要看醫生,這些都是不可免卻的消費。每個人除需要衣、食、住、行四大基本需要之外,還可能有健康、娛樂、教育等等的需要,這些需要得到滿足都要通過消費,必要的消費可以增進健康,提高心智,使生產更美好。隻生產不消費,生產又有何意義。
2要量入為出
大千世界,物欲橫流,人們的消費欲望是無止境的。如果不加節製,後果將不堪設想。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應該量入為出,按照自己的收入過日子。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是誠實。因為,如果一個人不是誠實地按照他自己的收入過日子,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消費缺乏長遠考慮,並且隻顧自己的享樂,絲毫不為別人的利益著想,那麼,等到他發現錢的真正用途時,已經太遲了。這些揮霍浪費的人雖然天性大方,但是最後不免陷入難堪的境地。他們貪圖一時的安逸享樂,花天酒地,揮霍無度,不得不提前去支取,提前領取工資,拆了東牆補西牆,寅吃卯糧,結果必然債台高築,不得翻身,嚴重影響自己的行動自由和人格獨立。
3要適度節儉
正確的消費觀離不開節儉,節儉可以扼製不必要的消費。節儉既不需要超人的勇氣,也不需要卓越的美德,而隻需要一般的力量和普通人的能力。實際上,節儉隻不過是秩序原則在家庭事務管理中的運用:它意味著統籌安排、合乎規則、精打細算和避免浪費。
節儉也意味著為了將來的利益得到保障,要有抵禦眼前的誘惑的能力,這正是人超越於動物本能的高貴之處。節儉完全不同於吝嗇,有了節儉才會有日後的慷慨大方。
節儉就是適度,適度的消費才可以擺脫欲望的糾纏,勇敢地麵對自己的現實狀況,真正獲得生活的獨立。
因此,家庭消費的藝術就是適度節儉,量入為出,既考慮長遠利益又不放棄眼前利益,統籌安排,合理規劃。
決定消費模式的基本因素
1價格製度
價格不但指導著生產資源的分配,也決定著商品由誰去消費。億萬富翁不會跟我們一同擠巴士,而大多數人也都坐不起豪華轎車,其原因就是經濟製度後麵有一雙無形的手,掌管著生產資源分配之外,也左右著商品的分配與消費,這無形的手就是價格製度。高價貨品,窮人見到它的標價就會自動拒絕。商品的價格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決定了商品由誰來消費。因此每個消費者都應關注價格製度,這將決定你的消費動向。
2通貨膨脹
同樣的東西,過去和現在的價格可能完全不同,有的甚至高出好多倍。物價指數是量度物價的指標,用以顯示通貨膨脹的情況。近幾年,每年都有通貨膨脹現象。在短時間內物價普遍升一倍的情況也是有的。同一種消費,其實日日價錢不同。當物價越高的時候,鈔票就會越不值錢。雖然鈔票的購買力越來越低,但是我們不能把它提前一次性地用光花光,除了要設法多掙些錢外,節約也是重要的一環。
3消費者的能力
俗語講,穿衣吃飯看家底。這就是說個人的消費能力決定著你的消費方向。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個人的實際收入水平,工資、年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一個人的消費水平。金領階層可以享受豪華的別墅,白領階層有很講究的公寓消費,而藍領階層常常要擠平民樓。收入的差距也拉開了消費水平的距離,要享受生活,增加收入是必由之路。
4消費者的意願
同樣的消費水平,同樣的收入,有的人願意享受口舌之祿,在吃上花費要多一些;有的人則更側重於服飾打扮,在衣著上的花費要多一些;還有的家庭注重教育投入,教育方麵的消費相應要多一些。而個人的意願又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如人的價值觀、文化程度等。
科學合理的家庭消費模式
1什麼是合理的家庭消費模式
現代家庭的主要功能就是消費功能,家庭每時每刻都在消費,家庭消費模式是社會消費模式的基礎,因為受到家庭消費模式影響的家庭成員,在作為社會部門成員消費時又決定著社會消費模式的特色。從社會再生產的角度來講,家庭消費模式合理與否對於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家庭消費模式就是家庭在進行消費時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特征。是寅吃卯糧、無度消費,還是勤儉節約、儲蓄有備;是偏重於衣食,還是更重文化消費等等。消費要滿足人的生存與發展的需要,並且要與消費者的財力相適應,這是我們判斷消費模式是否合理的基本標準。
隨著社會的發展,消費模式合理化的標準也是在不斷發展的。現在我們判斷消費模式是否合理往往更側重於,它是否有利於消費者的發展,是否有利於不斷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是否有利於環境保護等方麵。一言以蔽之,合理科學的消費就是適度的消費,既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基本消費需要,又不超過必要的限度。
2家庭消費誤區
目前,隨著家庭收入的不斷增長,家庭消費模式也日趨走向合理化。但是在消費領域仍有許多不合理的現象。
改革開放促進了商品經濟的高速發展,現代家庭消費更是新潮迭起。但由於缺乏正確的引導,加之沒有樹立科學的消費觀,以及盲目追逐所謂的時尚,使得現代家庭消費存在著一個個誤區。
(1)負債消費誤區
現在,“花明天的錢為今天享受”似乎成了一種時尚。一些家庭不惜大借外債或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來實現超前消費。一些實際收入並不高的工薪家庭,不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盲目地超前消費,卻不考慮以後如何還錢,或者對自己的償還能力估計過高,結果隻能是拿明天的錢買來今天的煩惱。
(2)名牌消費誤區
不依據自己的經濟狀況,盲目地趕時髦,吃、穿、用都要講求名牌。將平時省吃儉用、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錢毫不吝惜地花在購置名牌商品上。有的也不辨真假,隻要聽說某一商品是名牌便忙不迭地掏“腰包”,結果買到手的是冒牌貨。
(3)健康消費誤區
隨著短缺經濟時代的結束,人們在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之後,就開始由滿足於溫飽型消費向追求健康型消費過渡。有些人在“花錢買健康”的口號聲中,將大把大把鈔票花在實際上並不能帶來健康身體的消費上。還有不少人的消費取向完全跟著保健品廣告走,殊不知健康的身體是不能用金錢買來的。
(4)批發消費誤區
一些消費者為了買到批發價,即使不需要那麼多商品,也硬著頭皮多買,看似便宜,實則對消費者來說,一時用不著的東西再便宜也是貴的,用些市場青春期短的商品更是如此。有些人看到自己所需的物品,既不檢查商品的質量,也不辨認商品的等級,就急急忙忙地批發回家,往往給不法商販以可乘之機,使得一些處理品、等外品、假劣品夾在正品中批發了。
(5)偏差消費誤區
在家庭消費支出中,用於文化消費的支出所占比例極小。據調查,許多家庭用於文化消費的支出隻占人情消費支出的5%左右。有些家庭在孩子身上花錢似流水,而用來贍養老人的支出卻久而不見其增。有些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心切,便不惜重金請家教,買電腦,購鋼琴。還有些做父母的以為給孩子創造這些外在的優越的學習條件就夠了,自己本身卻不思進取,不讀書不學習,整天泡在麻將桌上,不能給孩子以正麵的引導,結果對子女的健康成長產生了不良影響。
此外,家庭消費中還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現象,如炫耀性消費、攀比性消費等現象。導致了家庭和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
3怎樣實現家庭消費模式的合理化
(1)消費規模要合理
家庭的消費規模要與家庭財力相適應,不能寅吃卯糧、竭澤而漁,要留有餘地,有一定的積累以應付突發事件。很多家庭不善於節製消費,總是月初鬆,月底緊,不遺餘力的購物、吃喝、玩樂,得過且過,造成了消費的惡性循環。
(2)消費心理要合理
消費心理決定著人們的消費行為。健康的消費心理是慷慨、誠實、公平精神的體現。富裕家庭要避免奢華之風,力戒擺闊性消費心理,要把錢花得有意義,不僅要讓消費滿足物質需求,更要升華到滿足精神需要的層次上來。家庭之間不要攀比,不要比吃穿住用,要比誰更會花錢。在決定消費規模、消費結構等方麵要有成熟、健康的心態。
(3)消費結構要合理
家庭的消費結構中,不僅要有衣食的比例,更要有一定比例的健康、文化教育消費的比例,要購買一些積極、健康的圖書音像製品,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追求精神的富足。
(4)消費對象要合理
如今,綠色消費、健康消費已經成為新的消費時尚。它體現了人們對自己、對社會、對環境、對未來的責任。即使多花一些錢,也應該消費有利於環境保護、節約資源的產品,如無磷洗滌劑、無氟冰箱等。要節製寵物消費等消費形式。
(5)消費主體要合理
消費主體是消費行為所滿足的對象,目前家庭的消費主體主要是兒童、婦女。中國家庭最舍得為孩子花錢,家庭中女性購買服裝、化裝品等的消費支出一般也高於男性。需要重視的是老年人的消費。
巧妙安排家庭消費開支
人們都盼望建立一個夫妻和睦,經濟寬裕的家庭,想實現這個目標,就要從生活實際出發,巧妙安排家庭開支。一個現代家庭,既不要大手大腳,月初鬆月底緊,吃光用淨;也不要為了存錢,舍不得吃,舍不得花。應當根據家庭財產多少,收入水平高低以及開支大小而定。要提倡適當、合理消費和儲蓄。
一般來說,家庭開支主要由四個方麵組成:一是固定支出:例如水電費、房租等。二是必要支出:例如夥食費、教育費、書報費、衛生費等。三是機動支出:例如購衣物、社交費、零用錢等。四是大項支出:例如購大件商品彩電、電冰箱等。在家庭收入已經確定的前提下,應有計劃地做到科學開支。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夫妻計劃家庭開支的辦法很多,比較普遍的方法是:夫妻各自拿出一部分收入,作為家用資金,剩下的就是自己的“私房錢”了。從表麵上看,這種方式好像很合理,但是,卻有不盡完善的地方。因為家用資金畢竟有限,僅夠日常的支出,如果遇到需要購置家電、旅行等,就必須動用各自的“私房錢”。而對這種現實情況,拿多少,如何用,這時問題就出來了。下麵介紹另外三種可供參考的家庭消費支出分配方法:
1“三分製”消費型
即把家庭收入分為三部分,其模式分別為:“一大二小”、“二大一小”、“三等分”。“一大二小”是指家庭中較大一塊為共同收入,主要用於支付日常開支,諸如孩子就學費用,購置家具、家用電器等;兩小塊則為夫妻各自的自留地。“二大一小”是指夫妻各自分管一大塊,留出一小塊用於日常開支。至於家中的大項目開支,由夫妻雙方協商後分別承擔。
2集中消費型
這種消費型在某種意義上也可稱為“大鍋飯”型,即家庭中本著集中使用、按需分配的原則,將家庭成員的收入集中起來,大家共同商討,確定每個成員的消費量。這裏沒有“私房錢”,每月隻作總額控製,每個家庭成員都享有同等的消費權利。充分體現了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則。
3分散消費型
分散消費型的家庭經濟管理,屬於各自為政,誰掙的錢誰消費,也就是說每個成員的收入均以私房錢的形式自己管理。家庭中所需的共同消費,由所有成員共同協商籌款。
每一種消費類型都有利有弊,需要家庭成員共同維持,才能使家庭生活秩序井然、收支平衡。
花錢花在刀刃上
“家有巧婦家必興”,家庭的收入一般都很穩定,如何安排各種花費,實現有限開支的最大效用卻大有學問。家庭消費一般分為維持基本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開支和更高層次的發展和享受消費的開支。這些消費都是很必要的,但具體開支時就要分清輕重緩急。通常,家庭的月收入首先要保證基本生活開支,而後才能考慮發展消費與享受消費。杜絕攀比跟風要貫徹始終,否則以人之入量己之出,勢必使消費結構偏離健康態勢,導致捉襟見肘。把血汗錢掏出口袋時默念“十萬個為什麼”,絕對利大於弊,否則,當省不省必致當用不用。
1買什麼
合理的家庭消費結構必須根據收入情況來確定,總的原則是:量入為出,略有節餘。
當微薄的家庭收入還不足以供你來享受發展時,就必須首先保障基本生存需要,隨著收入的增加,有了餘力再擴大二、三類支出的比例。從生存性需求來看,柴米油鹽等屬於非買不可的物品;從享受性需求來看,美味可口的高檔食品,做工考究的精美服飾要與自己的經濟實力掛鉤;從發展性需求來看,音響是否環繞立體聲、彩電是否純平大熒幕等,就不屬於“必需”之列了。然而,家庭中年輕成員的教育開支應列入常備必要項。
2什麼時間去買
任何商品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商品的款式和質量都在不斷地日上層樓,因此,生活中的消費應當注意節奏的把握,盡量避免在過時消費品上花錢,不急用的物品,亦不要“趕熱鬧”盲目消費,不妨把閑散的錢存入銀行以應急,等到市場飽和時再購買,就能一塊錢當兩塊錢花,大大提高家庭消費的經濟效益。
要掌握好購置物品的最佳時機。任何商品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因此,要掌握它的一些生產規律。一般來說,一種新的耐用消費品在市場上出現以後,它的生產與銷售情況往往要經曆三個階段:即“開拓期”、“成長期”、“維持期”。“維持期”階段,市場容量已達到或接近飽和,產品質量進一步完善,成本和價格有所降低。因此,這一階段為商品“最佳購買階段”,家庭購買高檔耐用消費品,一般以這一階段為宜。
在購買水果、蔬菜,“應時鮮貨”時價格往往是旺季的二三倍,所以不必去“趕時鮮”。
此外,在購置物品時,必須記住:如果不急需,就不要爭購。
科學地用財,能使一塊錢當兩塊錢用,從而,大大地提高了消費的效益。
3到什麼地方去買
稍微動點腦筋便能猜到:土特產品在原產地購買,不僅價格低廉,而且也貨真價實;進口貨舶來品在沿海地區購買,往往比內地花費要少,即使在同一地方的不同商家,也有一個“貨比三家不吃虧”的原則,隻要不怕費鞋花時間。
4什麼人去買
有人把女性稱為“消費的動物”,一項全國性的網上調查結果給這種說法提供了一定的根據。調查結果顯示,不管女性的社會地位如何,在家庭消費上,她們可謂絕對地當家做主。根據這項調查,女性除了自身的消費外,父母、子女、丈夫等家人的生活需求也大多由她們來安排滿足,女性在購物時,首先考慮的是實用因素,其次為價格和品牌。但如此“一刀切”似乎也不合理,具體情況還需具體分析,買食品、服裝和床上用品等,做妻子的往往比丈夫精明;而購買家電、家具等耐用消費品則做丈夫的比妻子內行些。
老祖宗的教誨不可不聽,所謂“大富由天,小富由儉”嘛,隻要懂得精打細算,就不愁做不好家庭消費這本明細賬,小日子也總有越過越紅火的一天。看似平平淡淡的似水流年,在柴米油鹽之間卻頗能給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成就感,就算是一頭蘿卜一把青菜,也能品嚐出滋味無窮呢!
家庭消費必須貫徹的兩大原則
家庭消費是應該掌握的一種生活藝術,它需要三類費用的支出。一類支出指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的費用。一個家庭必須首先考慮家人的衣、食、住、行,正常的家庭消費結構應該是先保證生存資料需求,留足備用。二類支出用於發展資料的費用。有些人為了工作和學習的需要,寧可吃得稍差一些,也要多買些書,這當然是可以的。三類支出用於享受資料的費用,包括娛樂、旅遊、高級消費品等。這個次序不應顛倒。不能見到人有我也要有,以人之出量己之出,勢必使消費結構偏離健康態勢。
1實現最大利用率原則
充分提高消費資料的利用率的原則,可以達到最佳的消費效益。
在這裏,值得一提的是:應盡量避免盲目性消費。任何商品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商品的款式和質量都在不斷更新和提高。因此,生活中花錢應當注意節奏的變化,盡量避免在過時消費品上花錢。不急用的物品,不要“趕熱鬧”盲目消費,不妨把閑散的錢存入銀行以備應急,等到這種商品趨於成熟,達到飽和時再購買,就能使一塊錢變成兩塊錢用,大大提高家庭消費的經濟效益。
生活中,有的人看到別人“搶購”,自己也參加,買回來的物品卻又一時用不著。俗話說:“買了便宜上了當”,像這種消費就應減少。而有一些家庭消費則能創造新價值或有利於創造新價值。比如購買電腦,雖然費用較高,但它卻能給整個家庭帶來諸多便利甚至巨大的財富。此外,如果每一個人在業餘時間裏學一些生活常識和技能,做一些小發明、小製作,不僅為豐富家庭生活增加了樂趣,也可節省開支。
2量入為出原則
量入為出的原則,建立合理的家庭消費觀,不失為比較現實、穩妥的持家之道。
家庭消費應該以經濟收入來考慮,總的原則是“量入為出,略有節餘”。
消費作為家家戶戶朝夕進行的一個自然過程,似乎並無神秘之處。人們必須考慮,錢應該花到哪裏,怎麼花,三方麵的開支所占比例如何。
19世紀中期德國統計學家思格爾曾提醒人們注意:一個家庭收入越少,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比例就越大。這就是說:在其他因素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你的家庭收入越少,一類支出占的比例就越大,從而用於二、三類支出的比例也就隨之減少。當收入漸漸增加時,一類支出的定額不變,用於二、三類支出的比例才有可能增大。
因此,合理的家庭消費結構必須根據自己的收入情況來確定,而不能一味攀比。當微薄的家庭收入還不足以供你來享受時,就必須安排好基本生活的需要。如果不從實際出發,在一類支出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就將後麵的支出前置,勢必破壞整個家庭消費結構的平衡,造成“買了冰箱吃鹹菜”的現象。家庭布置得富麗堂皇,一份書報卻舍不得買,的確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
人人都在消費,可不一定人人都會消費。
日常家庭消費就是在這些衣、食、住、用的各種小事中進行的,如果我們在消費的每一個環節上都注意運用正確的消費方法,學會選擇最佳的消費方式,那麼,天長日久,將會使家庭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在生活中選擇一種比較好的家庭消費管理方式,非常有必要。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總結出來“以賬當家,先算後用”的做法,好處很多,對家庭一個月的經濟開支有了大框框,不斷總結,即使緊一些,生活仍舊可以過得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