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遊刃有餘的導遊人(2)(2 / 3)

3)文化修養和學習修養。導遊員應該是一個文化修養較高的人。所謂文化修養,包含廠知識、鑒賞能力、興趣愛好、審美情趣、禮節禮貌等。誠然,導遊員不可能在所有這些方麵都很出色,但應該努力在這些方麵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這種“充實”和“提高”的途徑有兩條:一是從各種書本上學;二是從實踐工作中學。導遊員在導遊工作中所遇到的景點景觀,蘊含著許多方麵的知識,所遇到的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蘊含著許多人生哲理,一個用心的導遊員可以從中學到不少東西,這是提高自身修養的一種很好的途徑。

不論從書本上學,還是從實踐中學,都要有一個嚴謹的學風,這就是學風修養,通俗地說就是學習態度。隻有端正學風,才能學到知識,提高修養。具體地說,學習要勤奮,要持之以恒,要嚴謹認真,要不恥下問。勤奮就是要勤讀書、勤觀察、勤動腦。持之以恒,就是貴在堅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讀不好書,學不到真正知識的。嚴謹認真是指學習要踏實,一絲不苟,這是提高學習效率必須具有的學風。浮光掠影、走馬觀花是學不到真知識的。古人雲:“三人行,則必有吾師焉”,這就明確告訴我們要不恥下問,要虛心向內行學習,有些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可以從周圍內行人中學到,隻有這樣,導遊員的文化修養才會不斷提高,導遊員的工作水平也會更上一層樓。

4)禮節禮貌修養。這是情操修養的一個組成部分。旅遊業對禮節禮貌的要求是比較嚴格的,而導遊員的工作是跟人打交道的工作,在人際交往中禮節禮貌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行為規範。導遊員的禮節禮貌是否周到直接關係到導遊服務的質量,關係到旅行社乃至一個地區、國家的聲譽。導遊員在服務接待中隨著場合的變化,禮節禮貌也有所不同,但對禮節禮貌的要求是一致的,它們是:

(1)儀表端莊。這是指導遊員容貌要清潔,表情要自然,姿態要端莊,發型要大方。上崗時按規定著裝,衣服要幹淨整齊。站時要挺直,行時要穩重輕快,給人以美好的印象。這是導遊員的精神麵貌和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

(2)態度和藹。導遊員在工作時,態度要和藹可親,談吐要文明禮貌,服務要熱情周到,處理問題要耐心仔細,發生矛盾時要冷靜克製。

(3)言行有度。導遊員的說話和行為必須時刻注意合乎自己的身份,要符合規範和情理。特別在公共場所說話、動作都要溫文爾雅,力忌粗俗,也不要大聲喧嘩,影響他人。絕不能用命令式的語氣或口吻對待旅遊者。總之,導遊員的說話和辦事都要有節有度,講究文明禮貌,符合社會主義道德和旅遊職業道德的要求。

(4)尊老愛幼。導遊員在工作中對於老人和兒童要特別關心和愛護,對於婦女要更加禮貌尊重,這也是導遊員應該具備的美德。

(5)講究衛生。導遊員不僅要注意自己的個人衛生,做到麵貌整潔,服裝幹淨,身無異味,而且要做好工作崗位的衛生工作,並督促有關方麵做好公共環境和公共場所的清潔衛生工作。

導遊員在旅遊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各種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場合往往有不同的禮節,這裏介紹幾種常見的禮節:

(1)問候禮節。這是指導遊員見到旅遊者和其他客人時表示問候歡迎的一種禮節。它是在接待過程中給客人留下的第一個印象。問候禮節一般要注意:①主動問候,即見到旅遊者和客人時主動笑臉相迎,點頭致意,主動打招呼。如“您好!”,“早晨好!”。如是迎接剛剛抵達的旅遊者和客人時,可以說“歡迎來本地旅遊”,“旅途辛苦了”等等。問候時點頭微笑,目光正視對方,雙手自然下垂,語氣柔和,動作穩重,節奏不宜太快。②禮節合適,即問候禮節要適合旅遊者和客人的身份並與自己的地位相適應。一般不主動與客人握手,導遊員可以向旅遊者和客人招手。在同一場合多次見麵,點頭致意即可。在公共場所與遠距離旅遊者和客人致意,可舉右手並點頭,不宜高聲喊叫。握手時應兩足立正,目視對方麵帶微笑。握手一般伸出右手,四指並攏、拇指張開,輕握對方。男同誌帶手套的,握手時應摘下手套再握手。男女之間握手時要等女方先伸手,並隻握女方的手指部分。遇見身份高的領導人或外賓應點頭微笑致意,不宜主動上前握手問候。問候時稱呼要恰當,要根據旅遊者和客人的民族、國家、年齡、身份、性別、婚否恰當地進行稱呼。

(2)稱呼禮節。對男子一般稱“先生”,也可以冠以姓名、職務、職銜等。如“××先生”、“上校先生”。對已婚女子稱“夫人”,對未婚的女子稱“小姐”,對婚姻狀況不詳的女子可統稱為“小姐”。這些稱呼同樣可以冠以姓名、職務、職銜。如“XX小姐”、“部長夫人”等等。對部長以上的高級官員,男女均稱“閣下”,如“部長閣下”,但有些國家,如美國、德國、墨西哥沒有稱“閣下”的習慣,可以統稱為“先生”。對君主製國家的國王、皇後稱“陛下”,稱王子、公主、親王為“殿下”,對有爵位的可稱其爵位,也可以稱“閣下”和“先生”,對軍人稱呼軍銜或軍銜加“先生”,對神職人員可稱呼其職稱,姓名加職稱或職稱加先生,如“××神父”、“牧師先生”,與我國有同誌相稱的國家均可稱“同誌”或職銜加“同誌”。

(3)應答禮節和迎送禮節。導遊員在跟旅遊者和客人說話時要保持一定距離。回答問題要明確,如聽不清楚可說“對不起,我沒有聽清楚,請您再說一遍”。有事打擾客人要先說“對不起,打擾一下”,“如果不麻煩的話”等。跟旅遊者和客人說話時如要中途離開應表示歉意,旅遊者之間的談話不要湊近旁聽,更不要從中打斷插話。旅遊者表揚時要表示感謝。總之,在跟旅遊者和客人應答中態度誠懇,實事求是。

迎接客人要提前半小時到達機場(車站碼頭),迎接人員較多時要按身份高低順序排列迎接。接站的導遊人員還要協助旅遊者辦理驗票、提行李等事宜,到達飯店時導遊員應及時把旅遊活動的日程、彼此聯係方式向旅遊者說明。旅遊者離開時導遊員應向他們道別,祝福旅途愉快,歡迎再次光臨。同時導遊員應協助辦理有關手續、結算等事宜。上車登機送行時要握手告別,機(車、船)啟動時要揮手致意,待機(車、船)離開一定距離後方能離開。

除了上述幾種主要的禮節禮貌外,還有宴會招待會禮節、日常交往禮節、談判禮節等。

*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1)導遊員必須要有健康的身體。導遊員的工作既是一種複雜的腦力勞動,又是一種繁重的體力勞動。他在接待旅行團,組織旅遊活動時,要步行、要爬山、要連續不斷地工作,還要適應氣候的差異,飲食的不同,這就需要導遊員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能適應這種長時間多方位的勞作。

2)導遊員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由於旅遊者來自天南地北,他們具有不同的氣質和性格,因此旅遊時往往會有不同的需求,甚至提出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這時導遊員必須以平靜、耐心的態度對旅遊者進行解釋和說服,以得到旅遊者的諒解。如遇到旅遊者出言不遜,甚至惡意謾罵中傷時,導遊員絕不能唇槍舌劍針鋒相對,而是應該耐心勸說、疏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個別實在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暫時擱在一邊,同時可以向上級或有關部門反映,絕不能“頂牛”,使矛盾激化,使導遊員與旅遊者的關係惡化,甚至使旅遊者對整個旅遊活動產生偏見。

總之,一名合格的導遊員必須心胸開闊、善解人意、耐心細致、關心體諒,這就是一名導遊員必須具備的心理素質的主要內涵。

導遊員的培訓和考核

高質量的旅遊來自高質量的旅遊服務,高質量的旅遊服務來自高素質的導遊員。因此嚴格培訓考核導遊員是旅遊業發展的需要。

”導遊員肩負曆史重任,要繼承和發揚光榮傳統。世界旅遊業的高速發展為中國旅遊業展現了一幅宏偉的前景。這就要求中國不僅要建立一支文化素質高,服務技能嫻熟的高水平的導遊員隊伍,而且要使這支隊伍具有中國特色,具有開拓創新精神,以滿足正在不斷發展著的中國旅遊事業的需要。因此導遊員應該具有高尚的情操,愛祖國、愛社會主義製度、愛家鄉,具有高度政治覺悟,堅決擁護改革開放,熱愛本職工作,堅持“賓客至上”的原則。導遊員必須具有很高的道德修養,嚴格遵循職業道德和行為規範,能抵製形形色色的精神汙染。導遊員還必須具有朝氣蓬勃,奮發向上,開拓創新的精神。導遊員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的光榮傳統,不斷增強自己的政治素養和文化素養,努力把自己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新一代導遊員。

2)導遊員必須繼續完善“中國特色”的導遊風格。五千年的文明史,獨特的東方文化傳統,世界一流的名勝古跡,別具特色的民族風情是中國特色旅遊的豐富內容。民族自豪感,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文明禮貌,優質服務,賓客至上、信譽第一,這是中國導遊員工作的指導思想。這兩者的綜合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導遊內容和導遊風格。

3)導遊員必須繼續加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在當前國際國內競爭激烈的旅遊業中,導遊員必須加強學習,學習國內外的新知識、新經驗,了解國內外的新信息,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和業務素質,提高服務水平,建立一支富有朝氣和競爭力的導遊員隊伍,這樣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4)導遊員必須在改革開放中為不斷健全導遊工作體製做出應有的貢獻。在以往幾十年的工作實踐中我國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導遊工作管理體製,但這一套體製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越來越暴露出一些矛盾和問題,這就需要去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比如,如何在導遊工作中依法行事,以法製管理隊伍;如何在市場經濟的形勢下健全導遊員隊伍,提高導遊員的素質;如何完善導遊員的考核選拔製度,等等。

鑒於以上這些原因,導遊員必須進行嚴格培訓,嚴格考核。

導遊員是旅遊待業中的主要工作人員,也是旅遊業潛在的生產力,因此培訓導遊員是旅遊業人才培訓中的主要課題,絕不能掉以輕心。世界各國不論旅遊業發達的國家,還是旅遊業正在發展的國家,都非常重視導遊員的培訓。導遊員的培訓主要從以下幾方麵做起:

1)要有重視培訓導遊員的指導思想。這是國際旅遊市場和國內旅遊市場競爭的需要;這是隨著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者不斷提出更高要求的需要;這是國際旅遊業的發展要求導遊業務精益求精的需要。

2)嚴格培訓。導遊人員的培訓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1)學曆教育;(2)人品教育;(3)業務能力教育。一名合格的導遊員必須通過一段較長時間的嚴格訓練。他們可以在全國旅遊專業院校的本科或專科學習,畢業後取得資質證書和導遊證,方可亡崗。或是具有高中、中專以上學曆,通過由國家旅遊局組織的統考,合格後取得資質證書和導遊證,方可上崗。在正規的院校或培訓班,一般接受以下幾方麵教育:(1)思想教育,即愛國主義教育,專業思想教育,情操修養教育。(2)外語教育,即學習一門或兩門外語,達到能熟練運用口語的水平。(3)各種知識教育,即包括國內國際的各種有關知識。(4)導遊技能教育,即了解導遊程序,學會導遊手段,掌握導遊技巧。

嚴格考核一方麵是為了嚴格挑選合格的導遊員,為導遊員隊伍輸送新生力量;另一方麵也為在職的導遊員晉級獎懲提供有效的依據。

對旅遊院校的學生或培訓班的學員的考核都必須按國家旅遊局規定的要求,參加統一考試和考核(或鑒定),合格後發給資質證書和導遊證。對在職導遊員的考核主要有三方麵內容:(1)工作態度;(2)導遊員的技能學識;(3)工作業績。其考核方法,一是導遊員填寫由國家旅遊局製定的導遊員《年審報告書》(中央一類旅行社)和《海外旅遊者意見》(見附錄),此表對導遊員的考核都做了量化標準,最後由領導審核後進行考核鑒定。二是各級旅行社和有關管理機關都製定了導遊員的考核標準和考核製度,來定期考核各級導遊員的工作業績和工作質量。

如果對導遊員能做到嚴格培訓,嚴格考核,嚴格挑選,那麼我們的導遊員隊伍必將成為一支善於競爭,敢於迎接各種挑戰的生氣勃勃的隊伍。我國的旅遊事業也將會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常用的導遊方法介紹

作為一名優秀的導遊員,為了使自己真正成為旅遊者的指揮和中心人物,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把他們吸引在自己的周圍,就必須善於學習和運用各種手法,並且注意集眾家之長,豐富自己的導遊手法,在長期工作實踐中,形成自己的獨特的風格。並且在導遊過程中,成功地運用各種導遊方法。

1)分段講解法

所謂“分段講解法”就是將一處大景觀分為相互連接的幾部分來分別講解。導遊員在遊覽開始前先有大致的介紹,遊覽中順次講解,並引出下一遊覽點,目的在於使旅遊者被吸引,有期待,更有興趣遊玩下個景點。如此一環緊扣一環,就能讓景點的講解始終勾住旅遊者的心。如頤和園一般從東宮門進,如意門出,可分三段講解,即仁壽殿——政治活動區;慈禧太後寢宮和玉瀾堂一帝後生活區;昆明湖和前山一遊覽區。導遊員如果按其順序有條不紊講解,層次分明、環環相扣的介紹,旅遊者感到十分清晰。

2)突出重點法

這一方法主要是用來避免事無巨細,一一道來的冗長和繁瑣。這樣有重點地詳講和略講結合,不僅更突出重點,還能讓旅遊者留下深刻印象。

(1)突出具有代表性的景觀

在大景區內,總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景觀可以著重加以介紹。如到上海參觀豫園,園內的建築很多,但主要的建築是三穗堂,其建築豪華寬敞,是當年園主人潘允端宴慶之地,去那裏,一定要把它列為重點來講。另有我國著名湖石之一的“玉玲瓏”,也是著名的宋代花石綱遺物,應作為重點來參觀,其餘的如“古藤”、“得意樓”等則可作略講。

(2)突出與眾不同的景點

大凡各處景點,不管人文還是自然景觀,都有各自的特色。即使是宗教類,同一教派的寺廟建築和內部風格,也有其不同之處。因此導遊員在作介紹時,一定不要忘記突出講解其與眾不同之處,以加深旅遊者的印象,引起旅遊者的興趣。

(3)突出旅遊者感興趣的內容

這類方法實際上就是投其所好,因為各種團隊來曆不同,所以有其獨特喜好的一麵,作為導遊講解的方法之一,就是抓住旅遊者感興趣的一點加以重點展開,以求得旅遊者的共鳴。如對由地理學者為主的團隊,應以地貌形成研究話題為講解的重點。如果把這一重點講述給由宗教人士組成的團隊聽,則收效甚微。反之,對他們講解和突出介紹一些同宗教有關的建築(廟宇)、神話、古老傳說等就會引起他們極大興趣,對活動感到滿意、合胃口。

(4)突出“……之最”

對景點講解介紹“……之最”,是一般旅遊者最感興趣之處,也最易使旅遊者感到自豪和滿足。如介紹四川的“小寨天坑”時,說起它是世界上的“漏鬥之王”時,旅遊者們無不驚歎,為我們國家有這一“世界第一”奇觀而自豪,從而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凡是參觀、遊覽之處有“……最大”,“……最多”,“……最高”,之類的景觀一定要突出介紹。當然,這種講解的出發點必須正確、真實、可靠。

3)觸景生情法

就是導遊員在講解時,見物生情,利用當時所見的某些景物製造意境誘使旅遊者介入,使旅遊者在導遊員的講解下,產生聯想。比如,旅遊客車行經上海的人民廣場時,可以向旅遊者介紹一下昔日的跑馬場,現在成了人民的樂園。也可順帶描繪一下,節假日,上海人民在此放風箏、喂廣場鴿,還有廣場周圍各具特色的新建築。使旅遊者聽後,深感改革開放以來上海的巨大變化。

觸景生情法,貴在發揮時自然、貼切。導遊員要用生動形象的、富有感染力的語言,給原本無生命的景物添加上情感的色彩,從而引導旅遊者進入審美的特定意境,讓旅遊者獲得更多的知識與享受。

4)述古法

即講解時將曆史典故、傳說與景物介紹有機結合,這樣即可豐富旅遊者的曆史知識,也使他們運用形象思維更好地了解眼前的景觀。如趙州橋,即位於河北趙縣城南的“安濟橋”舊建,為隋朝大業年間工匠李春、李通等建造,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它距今1300多年,在世界橋梁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從數據和年代展開介紹就顯得平淡、乏味,如果其中插上一段傳說就顯得生動了。

5)問答法

單純的導遊講解手法很易使旅遊者厭倦,適時地提一些簡單的問題或較有趣的問題,可活躍旅途氣氛,激起旅遊者濃厚的參與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