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張若霈,是桐城派文學家張廷玉的孫子,在山東濟南府當官。此人很善於講話。

有一天,衙門裏演戲,藩司阿某把大小官員都請來看戲。

這天演的是《孔明借箭》,就是《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

的故事。這位阿藩司胸中沒有一點學問,卻不時地要評論一下。

演到孔明出場時,藩司笑著對眾人說:“孔子的後人中,有了孔明,可見善有善報呀!”

官員們一聽:老天爺!孔子姓孔,孔明是姓諸葛,名亮、字孔明,兩人根本沒有血緣關係。可誰也不敢說話,說“對”

也不是,說“錯”也不是。隻有張若霈接上話茬兒,說:“不光是善人有善報,惡人還有惡報呢!秦始皇怎麼樣,他的後人出了個秦檜,比他還壞。”

阿藩司沒聽出這話裏的諷刺意味,連連點頭:“說得好!

說得好!”

張若霈和別的官員隻有偷偷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