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溫古的《天旅》
陽光論壇
作者:黃薇
一般說,文學的格局是由這樣三類文學構成,代表國家意誌和主流意識形態的文學,代表知識分子訴求的精英文學以及大眾的文學。從本質或理論上講,這三類文學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是涇渭分明的。但是在市場化的今天,情況發生了變化。第一類文學不再充當“旗幟和炸彈”,開始講求觀賞性;第二類文學則相當程度放棄了批判性,轉向淡泊、閑適和私人化傾向;第三類文學的趣味在漸漸提高,有了基本健康的立意。三者之間的鴻溝開始填平,他們被市場縫合了起來。
特別是第二類文學,由於放棄了知識分子寫作立場,它的批判性消失了,不再對現實作積極的反抗以消除現實中的不合理,而是以承認這種不合理為前提去表現消極的反抗。於是,我們看到昔日的知識分子寫作出現了一種曖昧不清的局麵,表現平淺哲理,消解深度意蘊的軟性寫作、軟性文學多起來,並且成了時尚。
但是,幸運的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把迎合市場作為自己的追求,溫古的《天旅》就是仍在堅持知識分子寫作立場和精神——批判性與啟蒙意識的長詩作品。
詩中寫道:“……柔媚是一種毒素/崇高在平靜中糜腐/寂靜中牆有了裂縫/輝煌的大廈/一根華麗的圓柱,內部蛀蝕/一天一天,天空在加重/塵土,生活的雜物堆積/直至斷折傾覆/愛和恨同等重量……崇高取決於距離”“對一切既定的秩序,全部懷疑/所有的光榮都來自血漬斑斑的曆史……曆史啊!它就是血和戰爭/它的書頁裏夾滿了/政局的陰影和無辜者的靈魂”等等。《天旅》非常深刻地表現了應該按最高要求來評判社會,給社會以最高原則的人文知識分子的訴求。
在普遍世俗化的今天,遊戲人生和粗鄙化傾向不僅彌漫於市民階層,也為相當一部分文人所認同,而溫古仍然在《天旅》中歌頌著愛、崇高與美好:“我知道愛是人間天上最古老的命題/我讓這根弦彈撥一個荒誕的故事/讓死亡來驚醒於屈辱中萎靡的花朵……”“一切都去了/像過去的馬車/留下一縷灰塵,然後漸漸散去/愛啊,我愛那一排排平房/白楊林裏,軟軟的炊煙一縷/我愛田頭徜徉的馬駒/草地撒歡的毛驢/我愛牆頭吠叫的狗/屋簷下拍翅的公雞/更愛那蔭蔭的榆林/屋角那一灘灘枳芨……/小河詩歌一樣流著/紫燕說著粵語/我愛黃昏中牛羊歸欄/奏著鄉村挽歌的旋律……”這些詩句都讓人感動。
雅文學會必然地摒棄程式化,進行形式的試驗與探索。《天旅》正表現出了這種對形式創新的自覺意識。且不說詩體小說在我區大概是第一部,即是詩,也不完全是自由詩,其中雜有類似古詩的四言詩,還有騷體、古風、賦、民歌,還有散文詩,並采用了戲劇舞台說明的方式來起到情節起承轉合的作用。在把文學看作隻是表達思想內容的文學觀念占相當地位的我區文學界,溫古突出和強調形式的作用和意義,無疑是一種更新和更進步的文學理念。
終究曲高和寡,沒有一定審美經驗和接受背景的人可能看不懂這本書。但是,作為高雅文學的《天旅》,是以藝術上的最大完美而非商業利益為寫作目的,述說的是個人與現實衝突間無法消解的內在體驗與情感。所以,《天旅》是為安放詩人溫古的靈魂,是為那些明白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愫的人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