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勃勃的美國鐵路大王斯坦福,向鐵路投機業挑戰的摩根,至今仍左右美國財政界的杜邦家庭,他們的光榮就築於夢想之上,無盡的追求,越來越大的夢想化作滾雪球般增大的財富。通觀美國商界,沒有哪位發家的大亨不具野心,沒有哪個是因偶然的運氣暴富。人生必須有夢想,賺錢也必須有目標。製定你們的宏圖吧,有朝一日,它必將大展!

3.想象力:創造財富的魔方

想象力在創富過程中的威力,已被無數實踐所證明。而在諸多的想象力中,預見性想象在創富學中顯得尤為重要。

曾一度令整個歐洲瘋狂的聯邦德國“電腦大王”海因茨·尼克斯多夫,就是以其超前想象力先聲奪人而取勝的。

海因茨原在一家電腦公司裏當實習員,搞一些業餘研究,卻一直不被采納,於是外出兜售。得到了萊因——威斯特發倫發電廠的賞識,預支了他3萬馬克,讓他在該廠的地下室研究兩台供結帳用的電腦。不久,他獲得了成功,創造出了一種簡便、成本低廉的820型小型電腦。由於當時的電腦都是龐然大物,隻有大企業才用得起。因此,這種小型電腦一問世,立即引起了轟動。他為什麼要搞這種微型電腦呢?他自己的回答是:“看到了電腦的普及化傾向,也因此看到了市場上的空隙,意識到微型電腦進入家庭的巨大潛力。”在其預見性富於想象力的大腦中,他甚至“看到”每個工作台上都有一台電腦。可以說,正是這種預見性和想象力使他獲得了成功,並成為巨富。

想象力的預見作用在創富之路上的發揮,還有一套尚不被人們重視的運作法,即要求經營者:

(1)重視所能獲得的一切信息,並進行正確的綜合分析和判斷,預見其商業價值。

(2)及時證實這條信息的可靠性,估量其對成功目標的影響程度。

(3)當你確實注意到了這一征兆,就應立即著手擬定應對方案,並開始實施。

也就是說,應善於通過大量信息,及時、科學、準確地把握機遇到來的各種征兆,並加以利用,以獲得經營的成功。菲力普·亞默爾對預見性想象力的善用,曾幫了他經營的美國亞默爾肉食品加工公司的大忙。

一天,菲力普為在當天報紙上偶然看到的一條新聞而興奮不已:墨西哥發現了類似瘟疫的病例。他馬上聯想到:如果墨西哥真的發生了瘟疫,則一定會傳染到與之相鄰的加利福尼亞州和德克薩斯州,而從這兩州又會傳染到整個美國。事實是,這兩州是美國肉食品供應的主要基地。如果真如此,肉食品一定會大幅度漲價。於是他當即派醫生去墨西哥考察證實,並立即集中全部資金購買了鄰近墨西哥的兩個州的牛肉和生豬,並及時運到東部。果然,瘟疫不久就傳到了美國西部的幾個州。美國政府下令禁止這幾個州的食品和牲畜外運,一時美國市場肉類奇缺,價格暴漲。菲力普在短短幾個月內,因此淨賺了900萬美元。

在成功事例中,菲力普先生運用的信息,是偶然讀到的“一條新聞”,並運用了自身所具有的地理知識:美國與墨西哥相鄰的是:“加州和德州”,此兩州為全美主要的肉食品供應基地。另外,依據常規,當瘟疫流行時,政府定會下令禁止食品外運,禁止外運的結果必然是,市場肉類奇缺,價格高漲。但是否禁止外運,決定於是否真的發生了瘟疫。因此,墨西哥是否發生瘟疫是肉類奇缺、價格高漲的前提。精明的菲力普立即派醫生去墨西哥,以證實那條新聞的可靠性。他確實這樣去做了,才有900萬美元的利潤。

可見預見性想象力,確實具有一夜之間使人暴富的魔力。

4.不停的夢想,不懈的追求

“欲壑難填”這是一句貶義詞,然而正是人類永無止盡的欲望帶來了無盡的創造和財富。有了鬆明,想到無煙的蠟燭;有了蠟燭,又想到更亮的油燈、電燈。有了10元錢,就想100元錢,再想1000元錢、10000元錢,財富即來自不懈的追求之中。

美國富豪詹姆斯·林說:“很多高手的絕招是別人無法學到甚至無法模仿的。經營要靠悟性。我不怕公開我曾經成功所用過的方法,因為我還將創出更新的招式。”詹姆斯·林的絕招之一就是:不停的夢想,不懈的追求。1920年詹姆斯·林出生在一個油田工人家庭裏,幼年喪母。艱辛的生活,使他幼小的心靈過早成熟。總認為自己長大了,能打天下了。14歲那年,正念初中時,他就棄學偷偷地離開了家,開始了遊蕩的生活,然後又服了幾年兵役。幾年的遊蕩和兵役生活,磨煉了他的意誌,也開啟了他的智慧。

詹姆斯·林立事時,想的不是安逸生活,他想的是創一番事業。沒有資金,把自己惟一的房子賣了,加上當兵時的積蓄共3000美元。用這些錢,開了家小電機工程行,起名為林記電氣行。隻有一部舊汽車,一間租來的辦公室和他本人。小電氣行的業務隻是外出承攬一些住宅電線架設,收益不大。林注意觀察更大的市場,那就是辦公樓和工業建築的電氣工程,但想擠進去,談何容易。與大工程簽合同,這也是詹姆斯·林夢寐以求的。他很勤勞,每天隻睡很少幾個小時的覺,時常半夜醒來,發現自己滿腦子都是高明的想法——競爭。詹姆斯·林首先想到的是從裝修成本上尋找突破口,他買到了一些物美價廉的剩餘的軍用電線和其他物資,來降低成本增加自己利潤。這樣,承攬工程時,報價低於其他公司,就憑競爭力,拉到了一些非住宅工程合同。這是他在事業上第一次成功的突破。小電氣行,也得以脫穎而出。到1955年,營業額已超過100萬美元。

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詹姆斯·林想進一步擴大業務,要辦股份有限公司,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電氣行,去申請公開發行股票,在當時被認為是異想天開,不予理睬。他沒有氣餒,自己把林記電氣行更名為林氏電氣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並獲準發行80萬股普通股票。根據股份有限公司內部股權的規定,允許他個人持有一半的股份。其餘的一半40萬股,以每股2.5美元公開上市,也就是說,如果股票全部售出,就可獲得100萬美元的現金投入。

這時有些金融界的人,正瞪著眼睛看林的笑話。林想的是如何把股票發行出去,他冥思苦想,要打破原來的股票發行辦法,即找到一個方便有效、費用低廉的推銷方法。

林和他的朋友,出乎意料地出現在工業區博覽會上,向來賓們散發公司將發行的股票傳單。此舉果然奏效,在很短時間內,他的40萬股票全部售完,令那些保守的證券商們大吃一驚。林氏股份有限公司有了自己的發展資金。公司及個人擁有了股權,建立起全新的高水準的市場信譽。詹姆斯·林不是見好就收,而是躊躇滿誌地計劃建立一個企業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