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展現生命內涵
展現生命的內涵,也即實現人生的價值,而人生價值的實現,在於不斷去努力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從而最終取得人生的成功。所以說做乃是展現生命內涵的基石。
1.即使是天才,也需要腳踏實地地去做
了解實際生活的人都知道:天道酬勤,命運掌握在那些勤勤懇懇工作的人手中。居裏夫人的成功經曆則充分證實了這一點。即使是天才,也必須腳踏實地去做。
居裏夫人自幼天賦較高,早年學習就特別刻苦,她的勤奮突出地表現於後來的研究中。
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現一種鈾鹽能自動地放射出一種性質不明的射線。這一發現引起居裏夫婦的極大興趣,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很有發展前途的研究領域,於是瑪麗決定著手研究鈾的放射性。在一間原來用作貯藏室的閉塞潮濕的房子裏,瑪麗利用極其簡單的裝置,開始向這個新領域進軍。
僅僅幾個星期,瑪麗便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她證明鈾鹽的這種驚人的放射強度與化合物中所含的鈾量成正比,而不受化合物狀況或外界環境(光線、溫度)的影響。她還認為,這種不可知的放射性是一種元素的特征。難道隻有鈾元素才有這種特征?遵循這一思路,她決定檢查所有已知的化學物質。
通過繁重而又艱巨的普查,她發現了另一種元素釷的化合物也能自動地發出與鈾射線相似的射線,由此她深信具有放射現象決不隻是鈾的特性,而是一種自然現象。對此她提議把這種現象稱為放射性,把鈾、釷等具有這種特性的物質叫做放射性物質。
瑪麗的調查很快從鹽和氧化物擴展到一切礦物。她毫不厭倦地用同一種方法去研究大量材料,終於有了新的發現:有些礦物的放射性強度比其單純由所含鈾或釷所產生的放射性強度要大得多。開始她還不敢確信這一測定,但是經過一二十次重複測量,不得不承認這是事實。這事實表明這些礦物中含有的放射性比鈾、釷強得多的某種未知元素。
1898年4月12日,瑪麗在寫給法國科學院的一封信裏,提出在瀝青礦裏可能存在一種放射性很強的新元素。這是一個十分重要而吸引人的推斷。盡管一些同行勸她謹慎些,但她還是深信自己的試驗沒有錯,並下決心把這一新元素找出來。
瑪麗大膽而新穎的觀點以及極富創造性的研究工作,深深地影響了他的丈夫、物理學家皮埃爾·居裏。他決定暫時停止在晶體方麵的研究,協助妻子共同尋找這一未知元素。
他們首先運用化學分析的方法,用酸和硫化氫分離了瀝青鈾礦石中的所有元素,接著精確地測定了每種元素的放射性。這樣通過認真的剔除,他們逐漸得知放射性隻存在於該礦石中某些元素較多的部分。他們進一步觀察發現,那種製造反常的放射性的未知元素隱藏在礦石的兩個化學部分裏,一種含鉍,一種含鋇。據此,他們推斷存在兩種新的元素。
經過不懈努力,1898年7月,他們從其中一個部分尋找到一種新元素,它的化學性質與鉍相似;放射性比鈾強400倍。皮埃爾請瑪麗給這一新元素命名,她安靜地想了一會兒,回答說:“我們就把它命名為釙吧!”
發現釙元素之後,居裏夫婦以孜孜不倦的精神,繼續對放射性比純鈾強900倍的含鋇部分進行分析。經過濃縮,分解結晶,終於在同年12月得到少量的不很純淨的白色粉末。這種白色粉末在黑暗中閃爍著白光,據此居裏夫婦把它命名為鐳,它的拉丁語原意是“放射”。
釙和鐳的發現,給科學界帶來極大的不安。一些物理學家保持謹慎態度,要等研究得到進一步成果,才願表示意見。一些化學家則明確地表示:測不出原子量,就無法表明鐳存在的真實性,隻有看到鐳,我們才相信它的存在。
然而,要從鈾礦中提煉出純鐳或釙,並把它們的原子量測出來,這比從鈾礦中發現這兩種元素要困難得多。這對於居裏夫婦來說更難以辦到,因為他們當時的實驗設備相當簡陋,又缺乏購買瀝青鈾礦石的資金和實驗費用。為了克服這一困難,他們四處奔波,爭取有關部門的支持和幫助,終於在理化學院借到一間堆放雜物的破漏棚屋,開始了更為艱辛的工作。這間棚屋,夏天燥熱得像烤爐,冬天卻冷得可以結冰,不通風的環境迫使他們把許多煉製操作放在院子裏露天下進行。沒有一個工人願意在這種條件下工作,而居裏夫婦卻相互鼓勵、相互支持,在這一環境中共同奮鬥了4年。
4年中,不論寒冬還是酷暑,繁重的勞動,毒煙的熏烤,他們從不叫苦。對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使艱辛的工作變成了生活的真正樂趣,百折不撓的毅力使他們終於在1902年,即發現鐳後的第45個月,從數噸瀝青礦的煉渣中提煉出0.1克純淨的氯化鐳,並測得鐳的原子量為225。居裏夫婦以令人信服的事實,使那些持懷疑態度的科學家相信了鐳的存在。而為了提煉這麼一點點鐳鹽,測得這一簡單的數字,居裏夫婦付出了不知多少辛勤勞動的心血!夜晚,當他們來到棚屋,在黑暗中欣賞那閃爍著熒光的氯化鐳時,他們完全忘卻了研究的艱辛,沉醉在幸福而又美妙的幻境中。每當居裏夫人回憶起這段日子,都認為這是他們夫婦一生中“最幸福美好的歲月”。
1903年,居裏夫婦與貝克勒爾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用這筆獎金付清了多年來精煉瀝青礦欠下的債務,並捐助了幾個科學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