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會,楊曠做足了全盤的考慮,第二次出麵朝會,在群臣的眼中,這位新帝在龍椅上的氣質更加的成熟了。僅僅是第二次出席朝會,氣質就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一國之君,無論是坐姿還是言語都需要經過大量的訓練和學習,畢竟眾目睽睽都在緊盯著皇帝,皇帝雖然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卻也不得不時刻保持自己的儀態。
“開始吧眾卿。”楊曠很有氣勢的來了句,先是按兵不動,因為他知道第一時間開口的肯定是老派的官員,在經曆上次被動的情況後,給他們一個開口的機會豈會不把握,這不,兵部尚書就第一個率先發言了。
“陛下,臣有事上奏。”在兵部尚書開口之後,老派的官員目光都集中在了楊曠的身上,這幫家夥也不是蠢貨,肯定要以察言觀色作為他們隨機應變的武器。
楊曠默許的點點頭,兵部尚書就繼續道:“啟稟陛下,吏部尚書李密素來恪盡職守,有良臣之名,臣所在的兵部有不少官員經由吏部擢升而來,皆幫了臣的大忙,所以臣懇請陛下為其加爵,以賞激勵之。”
加爵根本就是雞肋,其實也就是一個封號或者多拿點餉銀,但是加爵的目的還是保住李密吏部尚書的職位,老派官員們的眼睛銳利的很,知道新帝急於整肅朝堂,保住他們利益的重要一部分,那就是吏部尚書的位置。
隻要他們聯手保住李密,那麼很長一段時間,都可以高枕無憂,更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繼續運作。
這點心思楊曠早就看出來了,而兵部尚書這麼一提議,老派的官員都蠢蠢欲動,隻要陛下一有反對的意見,他們就會一起聯名上奏附議,全力保住李密甚至向楊曠施壓。
而被如此對待的李密,卻一點輕鬆的表情都沒有,整個人十分的失神落魄,就好像是丟了魂一樣,差不多就是無視了朝堂發生的一切,自己思索著。
李彥一言不發,看了眼自己的侄兒,終究還是沒說什麼,他能感覺到這次朝堂變化的始末,國家的需要的,也是大臣們需要舍棄的,一切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楊曠看到兵部尚書當出頭鳥,看來也是做好了聯手施壓的準備,這幫老東西,別的本事沒有,官場串通一氣倒是敏銳的很,他眯起眼睛審視著每一個蠢蠢欲動的老派官員,又看向了這次事件的主角——吏部尚書李密。
“李密,你為何一言不發?”楊曠突然就開口直接詢問他了,由於很突然,李密也發顫了一下,隨後回答道:“陛下,臣對各位大臣的謬讚惶恐,有些不知所措。”
“哦?那你覺得是多了還是少了呢?”楊曠咄咄逼問道。
“臣...臣...”這一刻李密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見到李密這樣的兵部尚書怒其不爭的插話道:“陛下,李大人興許是最近太過操勞了,陛下的政策估計也讓李大人很疲憊。”
“朕沒有問你,你為何要插嘴。”楊曠瞪了他一眼,立刻讓那些蠢蠢欲動的老派官員安分了許多,兵部尚書也膽寒的退後一步,不再多話了。
李密咬著牙,似乎在猶豫著什麼,還不時的向李彥投去目光,直到最後,他終於低下頭,跪在了楊曠的麵前道:“臣,當不起各位大人的謬讚,臣自知能力不足,還望陛下恩準臣辭去吏部尚書之職,任憑調遣。”
此言一出,立刻在整個朝堂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那些老派的官員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明明之前是李密主動找的他們幫忙,現在居然搬起石頭砸自己人的腳,這不是成心讓他們難堪嗎?他們的利益也會受到牽連的。
兵部尚書欲言又止,估計也是看到楊曠吃人的表情嚇得不敢造次,其實他心裏大為光火,怒火衝的自然是主動辭官的李密,這家夥在搞什麼,眼看著他們就要聯手施壓保證他們的利益,關鍵時候又不知道唱的哪一出。
表麵上波瀾不驚的楊曠,其實也在驚訝的人當中,他細細的想了一想,才明白剛才李密向李彥投去的目光是什麼意思了,最近他也從野火的情報中得知李彥去過一趟李密的府邸,也明白是為了什麼事了。
之前他還有些懷疑,現在是水落石出,讓楊曠有些意外加愧疚,沒想到老丞相李彥依舊是那般的公私分明,為大局著想不惜勸說自己的親人主動辭官。
除了這個說法,楊曠找不到第二個解釋,雖然意外,但也是好事,主動辭官能免去很多麻煩事,例如什麼流言蜚語和那些悠悠之口,他可不想一上任就遭到百官私下的口誅筆伐,有了李密的服從,計劃便能更加順利的開展。
老派徹底的啞火了,本來他們可以名正言順的借由李密的辛苦和正統來幫助他們維護自己的利益,可惜李密好死不死的偏偏主動辭官,一句話改變了所有的計劃。
兵部尚書最為吃虧,他今日做了出頭鳥原本是因為有把握,可現在看來不光是徹底失敗,還得罪了陛下,以後的日子會有多難過,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