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懷疑能力,你將失去成功機會。
方法1:提問的步驟
一是列出大量的結果和障礙句,並對它逐一標號。
二是選擇你最感興趣或與你最有關的句子。
三是看看你選擇的句子之間是否有共同點,將它們作為一類。
四是如果確有共同點,選擇你最想作為目標解決的那一類問題。
五是從這個目標區出發,定義一切可能的問題。
提問的模式:
對結果的提問:“如果……會多好?”
對障礙的提問:“如果……會多糟?”
對結果的提問
結果發散的具體步驟如下:
①如果每天有30個小時該多好?
②如果我每天隻睡3個小時該多好?
③如果我沒有那麼多想要做的事該多好?
④如果我有自己的傭人該多好?
⑤如果我可以同時寫兩本書該多好?
⑥如果我許願就可以實現該多好?
⑦我的想法會自己打印出來該多好?
⑧如果我可以不費力氣地學習該多好?
第二步,選出問句①、③、⑤、⑦為最重要或最感興趣的句子。
第三步,通過查看,將①和③作為一類,是關於時間的;⑤和⑦作為一類,是關於寫作的。
第四步,我將時間問題作為主要問題。
第五步,由此列出一些可能的問題,見下例。
我該如何:
①把我的時間安排得更好?
②對問題優先處理?
③減少工作量?
④將更多的工作分給別人?
⑤更多地控製自己的生活?
除了上麵的“結果”句式之外,還有如下對“結果”提問的句式:
①如果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我要……
②如果我想到的事都可以做,我要……
③如果我有魔術,我要……
④在我生活中,有一件是我最希望發生的,那就是……
⑤如果任命我作為總經理,我將……
⑥給我三個願望,我要……
⑦如果我有一根“金手指”,我要……
另外還有:“何時?何地?何人?為什麼?是什麼?”也可以啟動問題。
對“障礙”的提問也類似上麵的5步。
方法2.列舉缺點和希望點是提問法的一個變式步驟。
①確定目標。
②列舉缺點和希望點。
③將缺點和希望點梳理分組,並從中選擇出最關鍵的幾點。
④針對缺點和希望點,分別找出相對應的解決之道。
方法3.列舉屬性也是提問法的另一變式。
①名詞屬性(整體、部分、材料、成分、結構、意義、原理、製法)
②形容詞屬性(顏色、輕重、大小、厚薄、圓方……)
③動詞屬性(功能)
總之,問題提出一般就有上麵三種基本方法。
解決問題的策略:
策略1:關係收斂
可能在發散提問時已提了夠多的問題,但部分問題也許對你毫無意義可言。
關係收斂的意義在於,選擇一個具有重要個人意義的領域,隻有這個領域中的問題,你才覺得有必要解決。
策略2:展望收斂
指運用一定的選擇標準,選定最有價值的問題。標準如下:
a.熟悉度。
因為愈熟悉的問題解決起來愈容易,也愈節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