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創意與心智能力訓練(3)(1 / 3)

意誌力也不會判斷一個個目標的本質和價值,作判斷的隻是人的智慧;

意誌力不會對一個目標或一種選擇進行是非對錯的衡量,這樣做的是人的良知和道德感;

意誌不會衡量和比較種種目標,最後決定是選擇還是放棄,是因為對這一行為進行選擇判斷的是人的理性。

總而言之,一句話:我們要想擁有鋼鐵般的意誌,我們就應修煉我們對創意的正確的解釋。

因為,影響我們的不是事物本身的運轉,而是我們對事物的感受。

如對創意思維現象的解釋:

一切的成功卓越,都取決於你對事件的解釋。

我們人類總是搖擺不定的動物。

一個人總是在兩件事情之間搖擺不定,不知道應該選擇哪件事的人,往往哪一件事都做不好。

他並不是不作決定的人,但是他隻要碰到一個朋友提出想法或意見,他的主意馬上就會改變——他總是在別人的觀點之間搖來擺去,從一個計劃轉向另一個計劃,就像一隻風向標,一有風吃草動就馬上轉個不停,每一次的突發奇想都會把以前的計劃全盤打亂——這樣的人永遠也不會成就任何有巨大價值的事業。

隻有像青年推銷之神趙常樂一樣,具有一種偉大的品質,一個人才會把自己追求的目標堅持到底。

這樣的人在開始著手之前多方廣泛進行谘詢,征求大家的意見,一旦下定了決心,就決不會動搖,無論遇到多大的阻力都一定要把它實現;他碰到的困難和障礙,也許會把一個意誌力薄弱的人嚇退,但他卻不為所動、毫不氣餒。

這樣的品格在任何領域都會使他脫穎而出,超拔於同時代的人之上。

5.創意意誌力訓練的黃金法則

從意誌力的角度來說,創意的黃金法則就是:

四個字——“牽掛著它”。

也就是說,要想擁有天才的創意,你就必須從早晨醒來的那一刻到進入夢鄉的那一瞬為止,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在空間上都無時無刻不想著它,不牽掛著它。

時間上牽掛著:

吃飯時想著它;

走路時想著它;

學習時想著它;

娛樂時想著它;

隻要醒著,就應時時刻想著它。

空間上的牽掛:

在自己家裏牽掛著它;

在朋友家裏牽掛著它;

在漫步時牽掛著它;

在遊玩時牽掛著它;

在看電視時牽掛著它;

在馬路上牽掛著它;

在看廣告牌時牽掛著它;

無論在任何空間,你都應牽掛著它。

牽掛是通向真正智慧的一座橋梁和通道。

牽掛是一條通向大腦潛意識智慧的渠道。

人的顯意識一旦與大腦的潛意識接上了軌,那麼,你就成了一個全腦思維的人,你就有了更博大精深的智力後盾。你就不可能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創意。

所有涉及智力因素的努力,都應考慮適當選擇一個醞釀階段,都是為了進入一種潛意識的活動,都是緩慢的、思想逐漸成熟的、隱而不現的必要過程。

叔本華稱之為“無意識沉思”,就像牛吃草一樣,先吃進去放人一個胃中,而後從那個胃裏返出,再乓芻一遍又一遍把同一個問題嚼來嚼去,直到把初具雛形的想法融人腦海中。

我們隻要樂此不疲地投入到創意的領域中去,直到我們的判斷經過長期訓練變得明智,潛意識中的想法在腦海中,從混沌不清到明晰清楚,特定的目標的重要性就會看得明明白白。這時偶然表現出來的敏銳目標就會形成巨大的慣性。

當別人問牛頓是怎麼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時候,他回答說:“我總是想著它,就這樣。”

對自己確定的目標一定要全力以赴,必須要用觀察力來考察,用分析能力和想象力來預測將來的可能性,用判斷力來決斷,用行動來收集決策需要的材料,用自我克製和堅韌來把自己已經確定的事完成。

如果你不具備這些品格,也許你會受到指引走上善的道路,一直沒有受到惡的侵擾和誘惑。但是,你作為人的相對價值又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真正重要的不僅是你幹什麼,還包括你怎麼幹。

人類的一切創意都是基於自身的完善和升華,首要的一點顯然是人本身,是先從自己完善開始。

永遠隻看到外在的東西,或者隻盯著幻想的天空,你永遠不可能找到事實的真相和生活的真諦。

更何況:

如果你的內在是單調的,那你的天空也是蒼白的;如果你的內在豐富起來了,那麼你的外在天空也是瑰麗無比的!

6.創意意誌力訓練

觀察:

練習1:看房間裏的椅子等最熟悉的地方的東西並深呼吸,全神貫注地平視著椅子。

注意它的位置,而後是

注意它的大小、顏色、結構、功能,

注意它是否與室內協調。

注意它的缺點和優點及改進方法。每天看一樣東西,看一周。

練習2:注視很陳舊的物品的優缺點及改進方法。練習3:注視運動中的物體的優缺點及改進方法。練習4:多角度地注視同一物體,發現其優缺點及改進方法。練習5:注視遠距離物體,發現其優缺點,並改進它。練習6:向自身內部注視。練習7:帶著情感來注視身邊的一切(平易、自然、充滿愛心)。

任何一種感覺器官的運用,其效果直接取決於你投入意誌力的質和量。

一個人隻要堅持對他的眼睛說:“我決心樹立起意誌力!注意!”

他就一定能訓練出“充滿發現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