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走出創意思維的誤區(1)(1 / 3)

一、自由智力的障礙

障礙1:人類對意義的追求往往並不清晰

沒有一個農民不希望多收幾粒穀物,沒有一個上班者不想多掙幾塊錢,沒有一個打工者不希望多加工資,沒有一個外出求財的人不想多發財。沒有,一個也沒有。

為什麼?

因為他們都希望用辛勤的汗水換來明天生活會有所改變。

沒有一個教師不希望自己的學生考第一,沒有一個領導不希望自己的單位年年先進,沒有一個團隊不期望自己的銷售出類拔萃,沒有一個寫書者不期望自己的作品長居排行榜。沒有,一個也沒有。

為什麼?

因為他們都希望用聰明的智慧換來更多的目光更多的羨慕更流暢的人生。

全世界的人,無論是忙碌的和休閑的,沒有一個人不希望明天更美好。

有時,我想,我們為什麼會是一種“十切為了明天的動物呢?’’為什麼那些低級動物它們都不會想,而隻有人才會想呢?

人為什麼老是牽掛著明天呢?

後來我讀了更多的書,才發現,“人類對方向的追求”是一種更高的本能。

我才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渴望過一種有意義的生活,都期望我們的生活能以某種方式對世界和他人的生活作出獨特的貢獻。我們每個人都期望通過努力,使自身成為一個具有非凡品質的人,被他人所敬仰,所欽佩。我們希望我們的生活能有所建樹,有所作為,在我們生前或死後能被他人記得和緬懷。

總而言之一句話:每個人都在或主動或被動地追求著一種有意義的生活。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雖然都在追求生命的意義,但每個人卻不一定自知,或者不能完全自知,有的人隻偶爾在感慨中有所體驗,隻有少數人才知道他每天都在追求一種有意義的生活。為什麼?

因為信息的幹擾,生活的無奈原因,從而迷茫了我們的眼睛。

我時常問他們“你是誰?”你生活的意義是什麼?”這樣的問題時,他們通常無言以對,他們隻是說他們正忙著。

偶爾也會有少數人這樣回答:“失去生命並不可怕,如果必要,我有勇氣獻出生命。但是,看見生命的意義消失,生存的原因失去,則令人無法忍受。人們不能過沒有意義的生活。如果我們漠視生命的意義,如動物一般的度日,我們就會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因為沒有意義的苟且偷生侵蝕,任何生命,蠶食靈魂,甚至隻剩下一個十足的空殼。

總之,無論生活在生活表層的人回答得很土氣,還是生活在生活深層的人回答得有哲理,都說明我們都在期望自己活出精彩,活出真我,活出意義。

那麼,人生的意義表現為什麼呢?

表現為創意思維。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一切都在向前進,都處在相對的運動變化之中。所以,今天,我們無論談什麼價值,什麼意義,其實都隻是談的相對價值、相對意義,因為原本就不存在絕對價值和意義。

那麼,作為萬物和人的相對意義又表現在哪裏呢?

表現在對“變”的追求上。

表現在對“求變”的追求上。

那麼,怎麼才能求變呢?

隻有創意思維才能實現求變。

障礙2:創意思維是人生命中的重要概念

創意思維是生命的本質之一,是生命最核心的追求之一。

在人生追求之中,我們什麼都想要,如果用詞來表示的話,我們的需要和期望用一個詞典還寫不完。因為我們是欲望的動物。但是如果我們繼續追問一些更有意義的追求時,他們就回答說是快樂、幸福、自由、流暢等等,他們認為這就是生命最後的最根本的追求了。

到底是不是呢?

顯然不全是。

因為創意思維是人生中最高層次的追求之一。

生活中的一切往往因創意而生。如沒有創意便沒有人類生存、生活的物質基礎,沒有人與人之間的幽默風趣,沒有一切文化藝術,沒有一切精神食糧。你的快樂、幸福、自由又從哪裏來呢?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所以,在這裏我們一定要區分清楚,創意思維才是生命的最高追求之一。

從古至今沒有哪一個成功的人物不是以創意思維為本的。商人、企業家、軍事家、戰略家、革命家等等,都無一不是以創意思維為核心的。

沒有創意思維,你的學習一定不會好。

沒有創意思維,你的工作業績一定不會出色。

沒有創意思維,你的愛情婚姻也一定如一團死水。

沒有創意思維,你的一切一切都不可能出類拔萃。

所以說,創意思維是生活追求的最重要的觀念之一。

因為,創意思維就是求新求變求突破。

而求變就是物質運動的自然法則之一。

障礙3:創意思維隻是少數人的事

我們通常把“創意”與發明家、與藝術、音樂、詩歌、寫作、戲劇和舞蹈、思想家、科學家等聯係在一起。我們絕大多數人腦海中都已形成了這樣的概念。

我們認為普通人是不存在創意的,創意是有智慧的人幹的活。

其實,這是一個根本站不住腳的概念。

難道你用你的幽默風趣使朋友開懷大笑不是創意思維?

難道你為家人燒了一道美滋滋的武昌魚不是創意思維?

其實,創意思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無論是工作上,學習上,生活上,娛樂上,等等。隻不過創意的結果有大有小,其影響有長有短而已。

我們卻誤把生活中這些閃現過的小創意不當一回事,認為它與大創意大發明不可同日而語。

造成我們認為創意思維是少數人的事的另一原因便是我們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