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正因為有了這一醞釀過程,好主意才能從你的潛意識中跳躍出來。
障礙9:創意思維的文化束縛
一是文化禁忌
文化有產品文化,製度文化和思想文化。我們無時無刻不處在一定的文化氣氛、文化背景之中,文化之中自然還包括著激進文化和消極負麵的障礙文化。我們在接受文化時,由於沒有學習文化批判學,所以生活中的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的被文化障礙抑製了創意思維的發展。
一個人創意思維的發展,創意潛能的發掘,總是時時受到文化的製約。
例如:地麵上半尺長固定的鋼管裏剛好掉人一個乒乓球,球並沒被完全卡住,但球的邊上也很難進夾球的細木條。此時咋辦?
當然辦法有許多種。但你很可能沒想到最直接的辦法是朝洞裏撒一泡尿,即可。
你永遠都不會考慮到這個方麵來,因為撒尿是要到衛生間去的。文化習俗不允許在其它空間亂撒尿。
這就是文化禁忌之一。
另外,還有如:男人是堅強的、務實的、勇敢的……女人是溫柔的、多愁善感的、細心的、具有鑒賞力的、脈脈含情的……假如這些角色定位一旦換過去了,我們就會大吃一佩當然;還有許多“千萬別”、“絕對不行”等等類似的框定。
二是從眾文化障礙
例:突然,一個人跑了起來。也許是他猛然想到忘了情人的約會,也許是怕銀行關門了,總之,不管他想些什麼吧,反正他在大街上跑了起來,向東跑去。另一個人也跑了起來,這可能是一個興致勃勃的報童。第三個人,一個有急事的胖胖的紳士,也小跑了起來……十分鍾之內,這條大街上所有的人都跑了起來。
嘈雜的聲音逐漸清晰了,可以聽清許多人在傳遞著“決堤了!”這充滿恐懼的聲音,沒有誰知道究竟是誰說的,也沒有人知道真正發生了什麼事。
但是許多人都突然奔跑起來。“向東!”人群喊了起來。因東邊遠離大河,東邊安全。“向東去!快快!”
於是小堆上購物全部開跑了。攤主也扔下了攤子不管了。商店裏的售貨員看到小攤主都扔下了賴以糊的攤子,她自然想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她也立即爬過櫃台,她顧不了少女的羞澀,她開始從地上爬起來就開跑,一時間,飯店空了,賓館空了,商場空了……
這段描寫雖然有些可笑,但卻形象地反應了“從眾”的心理。
從眾心理的產生:
別人都這麼說!
別人都這麼認為!
個人服從群體,少數服從多數!
跟著大家走,準錯不了!
槍打出頭鳥!
眾鑠金,積非成是。
從眾當然是有優點的,它利於團結統一,它利於合作,它利於集中表達傳統的經驗等。
但從眾卻有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不利於創意思維,就是嚴重地阻礙了創意思維的發揮。
從眾在本質上反應的是事物發展的相對穩定相對靜止的一麵,而事物的發展從根本上來講,它的主線是運動的,發展的,變化的。
因此,不從眾則是搜求更多的信息,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觀察分析問題,從而大大提高了問題解決的最優性。
三是權威文化障礙
從小長大,我們都是在權威的環境裏長大的。
父母是孩子的權威,
班長是團隊的權威,
老師是學生的權威,
專家是眾人的權威,
…………
權威代表著更智慧、更專業、更前衛、更準確、更有道理。
總之,專家是不會錯的。
於是,我們便一概而論,專家、權威的永遠不會錯。
那麼,我們怎樣在創意中不輕聽權威,而隻依從“一切從實際出發,從事實出發”呢?
首先我們得問一問:
你是什麼時間的權威?
你是什麼地點的權威?
你是那個方麵的權威?
你是研究哪個課題的權威?
不問是不行的,因為世界上問題那麼多,還有無數的問題未解決,你最多隻能是你那個課題的權威,你的那一套也許根本不適應另一個問題。
世界是多角的世界,你隻是從自己認為的角度解決某一問題,你決不能推而廣之,一概而論。
何況,世界是動態的世界,你解決問題的環境早已遷移了,各方麵都發生變化了,你還能守株待兔麼?
因此,我們要追求自己的價值和意義,就一定要有新的認識,新的收獲,就必定要衝破權威,力求創意。
尼采,對此有過精彩的論述:
他決定獨自遠行。在分手的時刻,他對自己的弟子和崇拜者說:你們忠心地追隨我,數十年如一日。我的學說你們都已爛熟於胸、出成誦了。但是,你們為什麼不扯碎我頭上的花冠呢?為什麼不以追隨我為羞恥呢?為什麼不罵我是騙子呢?隻有當你們扯碎我的花冠、以我為羞恥並罵我是大騙子時,你們才真正掌握了我的學說!
四是經驗文化的障礙
我們生活在一個經驗的世界裏。人腦解決問題最大的特征就是能將以往的經驗深深地貯存到腦海深處,貯存到潛意識裏麵,且能隨時呼之即出。
事物的優點,往往也會成為他最大的缺點。經驗便是其一。
經驗在本質上,它隻承認一切相似的問題都隻有一個答案,一種解決方案。
這是不利於突破和超越的。
因此,我們也應多問幾個為什麼?
你是何時的經驗?
你是何地的經驗?
你是針對什麼問題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