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走出創意思維的誤區(3)(2 / 3)

“到目前為止,我們一直做得很好啊。”

“老板不會同意你這麼幹的。”

“這太超前了。”

……(笑)……

……(帶優越感地笑)……

……(謙讓地露齒一笑)……

……(白你一眼)……

“別跟上級較勁。”

“看看我吧,這就是有想法的下場。”

“人們會怎麼說?”

“這件事由委員會深入調查一下。”

“東西沒壞,就不要去修理它。”

“你一定是在開玩笑。”

“不行!”

“我們一直以來就是用這種方法。”

“理論上講不錯……但……”

“實際一點吧!”

“你知道這樣一來我們要增加多少工作嗎?”

“因為我要你這麼做。”

“我們回頭再來討論這件事。”

……(沉默)……

3.為什麼會有消極用語?

真理往往出自於相反意見的衝突中。

雖然消極用語有它的作用——防止貿然的、欠考慮的改變,保護我們免受潛在的危險,但同時它也會毀滅新點子,阻礙進步與創新。

消極用語的存在源於人類抗拒改變的本能,源於組織對習慣沿用的既有模式及程序、策略的偏愛,源於社會上固守已知、恐懼未知的傾向。這種本能的抗拒心態,往往會將好點子拒之門外。

每個人——即使是最樂觀的人——都會有某種程度對變化的抗拒,因為如果不這樣,不加以小心,我們就會毫無疑問陷入真正的麻煩之中。還有一些人,他們是最頑固的悲觀主義者,我稱他們為喝倒彩大王。這種人對既有狀況有一種過分的熱愛,而對新奇的令人振奮的點子,又有一種病態的恐懼。在他人認為某創意非常有吸引力時,他們總會找出其不妥之處。即使該創意已經被采納,被所有人認可了,他們還會有一旁生悶氣,巴望著點子失敗,他們好有機會說:“我早說過這樣不行。”每個組織都會有一小撮這樣的人,必須當心他們,因為他們總是最快拋出消極用語的人。

而另一方麵,過度樂觀的人有時會盲目地愛上新點子,而對它們的缺點視而不見。他們可能會對一些理智的批評置之不理,而一頭紮進災難錯誤裏。

那麼,我們所需要的,應該是這兩者的綜合,慣於喝倒彩的人應保留他們都未成熟的指摘,給好主意一點發展空間,讓它們有機會證明自己。而過度樂觀的人則要明白什麼時候該停止喝彩,聽一聽理智的負麵分析。

4.人內心的消極用語

消極用語可能會出現在創造過程中的任何階段。甚至在一個想法剛出爐時,想出它的人本身就對它充滿了懷疑;通常我們本身就是破壞性的消極假設的最大源泉。有多少次,在你開始—個計劃時,你問過自己,“我看上去會不會蠢”,或“有人早已經這樣做過了”,或“我沒有時間”。這些都是“內心消極用語”。多少次你有過好主意卻沒有付諸實踐?你最後一次要執行一項方案卻又打退堂鼓是什麼時候?

自我懷疑型

我資曆不夠。我經驗太少。我不夠優秀、不夠高、不夠快、不夠年輕、不夠有創造力。

我對自己說:“為什麼不把自己看做是你最好的朋友,而要看成是你最大的敵人。去創造吧!你最好的朋友會說你沒能力接受挑戰,或你不夠有創造力嗎?”記住羅斯福夫人的話,“如果你不同意的話,沒有人會使你覺得自己卑微。”

借型

我沒有足夠的磁盤空間寫完那一章了,所以我得等到明天。我還得再準備一些資料,然後才能寫那份給董事會的報告。我需要複印件,但複印機壞了,所以我得等它修好了再說。

我對自己說,“主動比被動更有利,馬上去做,即使事後需要修改。”

拖延型

我得先完成這份報告,至於那份我想今天完成的報告,我可以等到明天再做。明天做可能更好一些,等等看明天會發生什麼再說。

我對自己說:“馬上做,要不然就忘掉它!”

恐懼型

我不想冒犯任何人。他們不會喜歡我的想法。沒人會在意我怎麼說。

這些想法並無可厚非。別忘了,抗拒改變是人類的生存本能。但如果這種恐懼成了一種非理智的抗拒,不敢冒一點點風險,那麼這些消極用語將會連你也一起扼殺了。

我對自己說,“我會從嚐試與錯誤中學習,而不是從嚐試與正確中學習。”湯瑪斯·卡菜爾說:“我們最大的輝煌不是從不失敗,而是每次失敗都能站起來。”

5.如何戰勝這些消極用語

你正試圖解決一個難題,或達到某個目標,但你腦子裏的消極用語卻擋著你的路。自我懷疑、借、拖延、恐懼時刻纏繞著你,阻礙你的進度,減少你成功的機會。這時,你該怎麼辦?有很多事可做。

正麵的肯定可以克服自我懷疑,在浴室鏡子或冰箱上貼二張肯定聲明:“我相信自己”。成功人士隨時都這麼做,他們總會停下來,想想這些聲明,然後繼續前進。這是不是很老土?是的。它會不會有效?問問那些成功的運動員和銷售人員你就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