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得一】謂不增不減,有多少是多少。
【有一無二】猶言獨一無二。形容極其難得。
【有三有倆】謂有富餘錢財。
【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稱頌。碑,指功德碑。語本《五燈會元·寶峰文禪師法嗣·太平安禪師》:“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有口無心】①謂嘴上說說而已,並不準備實行。②謂說話心不在焉。③心直口快。
【有口無行】有虛言而無德行。
【有口難分】形容很難分辯。
【有口難言】有話不敢說或不便說。
【有口難辯】同“有口難分”。
【有女懷春】謂少女愛慕異性。
【有天沒日】見“有天無日”。
【有天沒日頭】見“有天無日”。
【有天無日】亦作“有天沒日”。亦作“有天沒日頭”。①比喻暗無公理。②比喻言行肆無忌憚。③比喻無稽言行。
【有文無行】雖有文才而人品不好。
【有心有意】猶言誠心誠意。
【有本有原】亦作“有本有源”。謂有根源;源源本本。
【有本有源】見“有本有原”。
【有目共見】謂人人都看見,極其明顯。
【有目共睹】同“有目共見”。
【有目共賞】謂看見的人都讚賞、賞鑒。
【有目無睹】猶言有眼無珠。
【有生力量】①原指軍隊中的兵員和馬匹。亦泛指有戰鬥力的部隊。②指充滿活力的力量。
【有生之年】指人活著的歲月。
【有加無已】①形容程度不斷增加,越發展越厲害。②形容大大超過。
【有死無二】謂始終如一,至死不變。
【有年無月】謂日子拖得長久,沒有確定的期限。
【有血有肉】①猶言活生生的。②比喻文藝作品描寫生動、內容充實。
【有名亡實】見“有名無實”。
【有名無實】亦作“有名亡實”。謂空有名義或名聲而沒有實際。語本《國語·晉語八》:“叔向見韓宣子,宣子憂貧,叔向賀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無以從二三子,吾是以憂,子賀我何故?’”
【有色眼鏡】比喻看待人或事物所抱的成見。
【有誌不在年高】謂隻要有誌氣,年輕也能做出優異成績。
【有誌者事竟成】隻要有誌氣事情終究會成功。
【有誌無時】有抱負而時運不濟。
【有求必應】隻要有人請求就一定允諾。
【有我無人】極言其自傲而輕視他人。
【有利可圖】有利益可以謀取。
【有言在先】已經有話講在頭裏。謂事前打過招呼。
【有其父必有其子】謂子肖其父。語本《孔叢子·居衛》:“有此父斯有此子,人道之常也。”
【有事之秋】指戰爭或多事故的年頭。
【有枝有葉】形容真切詳盡。
【有枝添葉】比喻說話多加增飾。
【有板有眼】①謂唱腔合乎節拍。②謂言語行事有節奏、有條理。
【有來有往】謂對等行動。所指因文而異。
【有來無回】隻要來了,就回不去。謂徹底被消滅。
【有物有則】謂天地間凡事物皆有其法則、規律。
【有例可援】有成例可以援引。
【有的放矢】對準靶子射箭。比喻言語、行動有明確的目標。
【有征無戰】謂不戰而勝。
【有始有卒】謂做事能貫徹始終,堅持到底。
【有始有終】見“有始有卒”。
【有始無終】謂做事有頭無尾,不能堅持到底。
【有是父必有是子】見“有其父必有其子”。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有過失或缺點則改正,無則用以自勉。本用於自省其身。後多用於指他人對自己的批評指責時所持態度。
【有負眾望】辜負眾人的期望。
【有風有化】謂有教育意義。
【有恃毋恐】見“有恃無恐”。
【有恃無恐】有了依仗就無所畏懼或顧忌。語本《左傳·僖公二十六年》:“齊侯曰:‘室如縣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對曰:‘恃先王之命。’”
【有勇知方】有勇氣且知道義。語本《論語·先進》:“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何晏集解:“方,義方。”
【有勇無謀】隻有勇氣而無謀略。
【有恥且格】謂人有知恥之心,則能自我檢點而歸於正道。
【有根有苗】有根據,有線索。
【有根有底】猶言有根有據。
【有氣沒力】見“有氣無力”。
【有氣無力】形容委頓虛弱或無精打采。
【有氣無煙】形容家中非常貧困,無米下鍋。
【有條不紊】有條理,有次序,一點不亂。語出《書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孔傳:“紊,亂也。”
【有條有理】整齊有序,層次清楚。
【有案可查】謂有文件可查考。形容證據確鑿,無可否認。
【有案可稽】同“有案可查”。
【有教無類】不論貴賤賢愚都給以教育。
【有眼無珠】比喻沒有辨別是非、好壞的能力。
【有眼無瞳】同“有眼無珠”。
【有過之無不及】謂相比起來,隻有超過而沒有趕不上的。
【有腳書廚】戲稱記聞精確、知識淵博的人。
【有腳陽春】亦作“有腳陽春”。對官吏施行德政的頌詞。典出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有腳陽春》:“宋璟愛民恤物,朝野歸美,時人鹹謂璟為有腳陽春,言所至之處,如陽春煦物也。”
【有腳陽春】見“有腳陽春”。
【有朝一日】謂將來有一天。
【有棱有角】①喻為人有鋒芒,有主見。②形容表情嚴峻。
【有無相通】互通有無,互相接濟。
【有備無患】事先有準備就可以避免災禍。
【有隙可乘】亦作“有蠙可乘”。謂事情有漏洞可以利用。
【有損無益】隻有害處,沒有好處。
【有傷風化】指對社會風俗、教化產生不良的影響。多用於指摘男女關係不正常。
【有腳陽春】見“有腳陽春”。
【有蠙可乘】見“有隙可乘”。
【有聞必錄】把聽到的都記下來。
【有增無已】不斷增加或不斷擴展。
【有機可乘】謂有機會可以利用。
【有頭有尾】①有開頭,有結尾。形容連貫完整,清楚明白。②猶言有始有終。
【有頭有腦】喻有頭緒,有條理。
【有頭有臉】有臉麵,有身份。
【有頭沒腦】形容心神不定,言行丟三落四。
【有頭無尾】①有開頭,無結尾。指不連貫,不完整。②喻做事有始無終。
【有頭無腦】形容蠢人。
【有嘴沒心】見“有嘴無心”。
【有嘴沒舌】形容不善言辭。
【有嘴無心】猶言有口無心。
【有錢有勢】謂既有錢財,又有勢力。
【有聲有色】①形容敘述、描繪或其他表現生動、精采。②謂豐富多采。
【有聲沒氣】見“有聲無氣”。
【有聲無氣】①形容人氣息奄奄。②形容說話無精打采。
【有聲無實】猶言有名無實。
【牖中窺日】由窗內看日,所見昭著。喻學識簡要則易清通明白。
【又生一秦】謂又造成一個強敵。
【又作別論】見“又當別論”。
【又紅又專】具有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又掌握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術。
【又弱一個】又喪亡一個。舊多用為悼人去世之語。
【又當別論】應當另外作出評價。
【右軍習氣】謂作書一味摹仿而無創造。
【右翦左屠】謂殲滅淨盡。
【誘秦誆楚】戰國時張儀勸導秦國以連衡破合從,以詭詐手段欺騙楚國背齊向秦。後遂因以“誘秦誆楚”表示挑撥離間。
【誘掖獎勸】引導扶持,獎勵勸勉。
【誘敵深入】引誘敵軍深深地進入已方地區以利圍殲。
【狖軛鼯軒】“狖”念yòu。形容極其靈巧的車馬。
【褎然舉首】褎然:出眾的樣子;舉:推舉;首:第一。指人的才能超出同輩。《漢書·董仲舒傳》:“今子大夫褎然為舉首。”
【褎如充耳】褎yòu:常帶笑容。麵帶笑容,塞耳不聞。《詩經·邶風·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迂談闊論】猶言高談闊論。
【於安思危】於:處於;思:想。《戰國策·楚策四》:“臣聞之《春秋》,於安思危,危則慮安。”詳見“居安思危”。
【於今為烈】謂所談之事古已有之,不過如今更為厲害。
【予奪生殺】《周禮·天官、大宰》的“八柄”中有予、奪、生、誅(責備)等權力。後因以“予奪生殺”泛指帝王掌握的賞罰生死大權。
【予齒去角】謂天生動物賦予齒就不賦予角。比喻事物無十全十美。
【予取予求】①從我處取求。②引申為任意索取。③猶言隨心所欲。
【予取予奪】見“予取予攜”。
【予取予攜】從我處掠取。
【予智予雄】自以為聰明和英雄。形容妄自尊大。
【餘杯冷炙】指吃剩下來的酒食。
【餘波未平】指某一事件雖已結束,可是留下的影響還在起作用。
【餘風遺文】傳留下來的習氣和文章。
【餘膏剩馥】見“殘膏剩馥”。
【餘燼複燃】見“死灰複燃”。
【餘妙繞梁】見“餘音繞梁”。
【餘聲三日】語出《列子·湯問》:“(韓娥)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後因以“餘聲三日”形容樂聲餘韻無窮,不絕於耳。
【餘食贅行】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贅疣。比喻遭人厭嫌之物。《老子》:“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
【餘桃啖君】《韓非子·說難》:“昔者彌子瑕有寵於衛君。衛國之法,竊駕君車者罪刖。彌子瑕母病,人間往夜告彌子,彌子矯駕君車以出,君聞而賢之口:‘孝哉,為母之故,忘其刖罪。’異日,與君遊於果園,食桃而甘,不盡,以其半啖君,君曰:‘愛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彌子色衰愛弛,得罪於君,君曰:‘是固嚐矯駕吾車,又嚐啖我以餘桃。’故彌子之行未變於初也,向以前之所以見賢,而後獲罪者,愛憎之變也。”後以“餘挑啖君”比喻愛憎喜怒無常。
【餘味無窮】詩文、歌曲或食物耐人回味。
【餘霞成綺】晚霞象美麗的錦緞一樣。形容晚霞色彩絢麗。南朝齊·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亦作“餘霞散綺”。
【餘霞散綺】清·洪昇《長生殿·定情》:“堪賞,圓月搖金,餘霞散綺,五雲多處易昏黃。”亦常用來評論文章結尾有不盡之意。詳見“餘霞成綺”。
【餘響繞梁】見“餘音繞梁”。
【餘腥殘穢】指吃剩的食物。
【餘業遺烈】遺留下來的事業與功績。《戰國策·劉向書錄》:“及春秋時,已四五百載矣,然其餘業遺烈,流而未滅。”
【餘音繞梁】①《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後因以“餘音繞梁”形容歌聲高亢圓潤,餘韻無窮。②比喻詩文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餘音繚繞】見“餘音繞梁”。
【餘音嫋嫋】形容音樂悅耳動聽,令人沉醉。宋·蘇軾《前赤壁賦》:“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餘勇可賈】《左傳·成公二年》:“齊高固入晉師,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車,係桑本焉。以徇齊壘,曰:‘欲勇者賈餘餘勇。’”杜預注:“賈,買也。言己勇有餘,欲賣之。”又《隋書·宇文慶傳》:“從武帝攻河陰……中石墜,絕而後蘇。帝勞之曰:‘卿之餘勇,可以賈人也。’”後因以“餘勇可賈”謂尚有未用盡的勇力可以使出來。
【餘韻流風】傳留後世的韻致風度。《群音類選·<龍泉記·壽祝椿堂>》:“家傳舊清白,餘韻流風正洋溢,願壽考彌高,華峰難敵。”
【餘子碌碌】餘子:其他的人。謂其他人平庸無能,表示對別人的輕視。《後漢書·稱衡傳》:“衡唯善魯國孔融及弘農楊修。常稱曰:‘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餘子碌碌,莫足數也。’明·袁宏道《瓶花齋集之九·尺櫝·與李龍湖》:“仆嚐謂六朝無詩,陶公有詩趣,謝公有詩料,餘子碌碌,無足觀者。”
【盂方水方】水因器而成形,盂器方,水也方。比喻上行下效。《苟子·君道》:“君者槃也,槃圓而水圓;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韓非子·外儲說上》:“為人君者猶盂也,民猶水也,盂方水方,盂圜水圜。”
【魚水和諧】形容夫婦關係和好諧調如魚水。
【魚水相投】猶言魚水和諧。
【魚水相懽】猶言魚水和諧。
【魚升龍門】同“魚化龍”。
【魚目混珍】見“魚目混珠”。
【魚目混珎】見“魚目混珠”。
【魚目混珠】《參同契》上:“魚目豈為珠,蓬蒿不成檟。”後因以“魚目混珠”比喻以假亂真。
【魚目間珠】見“魚目混珠”。
【魚生空釜】同“魚釜塵甑”。
【魚死網破】比喻鬥爭雙方同歸於盡。
【魚米之地】見“魚米之鄉”。
【魚米之鄉】盛產魚類及稻米等的富庶地方。
【魚沉雁杳】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魚沉雁渺】同“魚沉雁杳”。
【魚沉雁靜】同“魚沉雁杳”。
【魚沉雁杳】見“魚沉雁杳”。
【魚沉雁落】典出《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後以“魚沉雁落”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魚沉雁渺】見“魚沉雁渺”。
【魚沉鴻斷】同“魚沉雁杳”。
【魚尾雁行】謂兵輪行進之隊列,一輪居中為首,其他輪船按人字形兩旁依次排列,狀如魚尾,又如雁陣。
【魚帛狐篝】典出《史記·陳涉世家》:“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閒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後以“魚帛狐篝”謂借助鬼神製造輿論,以便起事。
【魚帛狐聲】見“魚帛狐篝”。
【魚封雁帖】泛指書信。
【魚封雁帖】見“魚封雁帖”。
【魚釜塵甑】《後漢書·獨行傳·範冉》:“(範冉)遭黨人禁錮,遂推鹿車,載妻子,捃拾自資,或寓息客廬,或依宿樹廕。如此十餘年,乃結草室而居焉。所止單陋,有時糧粒盡,窮居自若,言貌無改,閭裏歌之曰:‘甑中生塵範史雲,釜中生魚範萊蕪。’”範冉字史雲,桓帝時曾任萊蕪長。後以“魚釜塵甑”謂貧窮得無糧可炊。
【魚書雁帖】泛指書信。
【魚書雁帛】見“魚書雁帖”。
【魚書雁信】見“魚書雁帖”。
【魚魚雅雅】威儀整肅貌。雅。通“鴉”。魚行成貫,鴉飛成陣,故稱。
【魚貫雁比】見“魚貫雁行”。
【魚貫雁行】比喻連續而進,猶如魚群相接,雁陣行進。
【魚箋雁書】泛指書信。
【魚遊沸鼎】同“魚遊釜中”。
【魚遊釜中】魚在鍋裏遊。比喻處境十分危險,有行將滅亡之虞。
【魚遊釜內】同“魚遊釜中”。
【魚遊濠上】《莊子·秋水》:“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後以“魚遊濠上”表示縱情山水、逍遙遨遊。
【魚遊沸釜】同“魚遊釜中”。
【魚遊沸鼎】見“魚遊沸鼎”。
【魚遊沸鼎】同“魚遊釜中”。
【魚遊釜底】同“魚遊釜中”。
【魚遊燋釜】同“魚遊釜中”。
【魚與熊掌】語本《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比喻俱為所欲,難於取舍之物。
【魚腸尺素】指書信。
【魚腸雁足】泛指書信。
【魚質龍文】魚的實質,龍的外表。謂虛有其表。
【魚魯帝虎】謂將魚誤寫作魯,帝誤寫作虎。泛指文字錯訛。
【魚潰鳥散】謂像魚腐爛鳥潰散。比喻迅即崩潰,完全失敗。
【魚潰鳥離】見“魚潰鳥散”。
【魚縣鳥竄】魚被釣,鳥逃竄。比喻或受製於人,或飄泊流離,處境十分險困。縣,通“懸”。
【魚龍百變】像魚龍那樣變化多端。
【魚龍曼延】亦作“魚龍漫衍”。亦作“魚龍曼衍”。①古代百戲雜耍名。由藝人執持製作的珍異動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節。魚龍即所謂猞猁之獸,曼延亦獸名。②喻虛假多變,玩弄權術。
【魚龍曼衍】見“魚龍曼延”。
【魚龍曼羨】喻世事變幻。
【魚龍混雜】①魚和龍混在一起。②比喻好的和壞的混雜在一起。
【魚龍漫衍】見“魚龍曼延”。
【魚龍變化】謂魚變化為龍。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變化。
【魚瞵鶚睨】像魚和鶚那樣瞪眼注視。比喻瞠目而視。
【魚躍鳶飛】語出《詩·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於淵。”毛傳:“言上下察也。”孔穎達疏:“毛以為大王、王季德教明察,著於上下。其上則鳶鳥得飛至於天以遊翔,其下則魚皆跳躍於淵中而喜樂。”後以“魚躍鳶飛”謂世間生物任性而動,自得其樂。
【魚躍龍門】同“魚化龍”。
【魚爛土崩】魚內腐而爛,土不實而崩。比喻內部腐敗,迅速崩潰,無可挽回。
【魚爛瓦解】猶言魚爛土崩。
【魚爛而亡】魚爛自內而發。比喻因內部腐敗而自取滅亡。
【魚爛取亡】見“魚爛而亡”。
【魚爛河決】魚肉腐爛,黃河潰決。比喻因自身原因潰敗滅亡而不可挽救。語出《史記·秦始皇本紀論》附錄漢班固曰:“河決不可複壅,魚爛不可複全。”
【魚驚鳥散】見“魚潰鳥散”。
【娛妻弄子】和妻子兒女玩樂。
【漁人之利】謂利用別人之間的矛盾,而從中輕易取得的利益。
【漁人得利】《戰國策·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後因以“漁人得利”比喻雙方相爭,卻讓第三者坐收其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