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翁之利】猶言漁人之利。
【漁翁得利】見“漁人得利”。
【漁海樵山】入海打魚,上山砍柴。借指隱居生活。
【漁陽鞞鼓】見“漁陽鼙鼓”。
【漁陽鼙鼓】亦作“漁陽鞞鼓”。指公元755年安祿山於漁陽舉兵叛唐事。鼙鼓,騎兵用的小鼓。語本唐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後亦用為外族侵略之典。
【逾山越海】越過山海。謂長途跋涉。
【逾千越萬】謂數字超過千或萬。極言其多。
【逾年曆歲】謂經過一定年月。形容經曆較長時間。
【逾次超秩】猶言越過次序。
【逾沙軼漠】穿越沙漠。謂經曆險遠的路途。
【逾淮之橘】《晏子春秋·雜下十》:“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後以“逾淮之橘”比喻易地而變質的事物。
【逾閑蕩檢】越出法度,不遵守道德規範。
【逾牆窺蠙】見“逾牆鑽穴”。
【逾牆鑽穴】亦作“逾牆鑽蠙”。亦作“逾牆窺蠙”。語本《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後以“逾牆鑽穴”指男女偷情。
【逾牆鑽蠙】見“逾牆鑽穴”。
【逾繩越契】①謂在結繩、書契之前沒有文字。繩、契指結繩、書契。②引申指不通文字。
【瑜不掩瑕】《孔子家語·問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禮記·聘禮》作“瑜不揜瑕”。鄭玄注:“瑕,玉之病也。瑜,其中間美者。”原謂玉之性,美與惡不互相掩蓋,後多比喻優點不能掩蓋缺點。
【瑜不揜瑕】見“瑜不掩瑕”。
【瑜百瑕一】比喻優點多而缺點少。瑜,玉的光采;瑕,玉的毛病。
【榆木圪墶】堅硬的榆樹根。喻思想頑固。
【榆木疙瘩】見“榆木圪墶”。
【榆木腦袋】比喻思想頑固。
【榆次之辱】《史記·刺客列傳》:“荊軻嚐遊過榆次,與蓋聶論劍,蓋聶怒而目之。”後因以“榆次之辱”為無故受辱之典。
【榆枋之見】《莊子·逍遙遊》:“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裏,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裏而南為?’”後因以“榆枋之見”喻淺薄的見解。
【榆瞑豆重】語出《文選·嵇康〈養生論〉》:“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李善注:“《博物誌》雲:‘食豆三年,則身重,行止難。’又曰:‘啖榆,則瞑不欲覺也。’”後以“榆瞑豆重”謂身懶神昏。
【愚夫蠢婦】見“愚夫愚婦”。
【愚夫愚婦】蒙昧無知之人。舊指小民百姓。
【愚不可及】①舊指大智若愚,非常人所能及。語本《論語·公冶長》:“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佯愚似實,故曰不可及也。”②指愚蠢無比。
【愚公移山】古代寓言:北山愚公,年近九十。屋前有太行、王屋二山阻礙出入,他決心把它們鏟平。智叟認為是做不到的事,笑他愚蠢。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後有孫子,子子孫孫不絕,而山不會加高,為什麼會做不到呢?因此每天挖山不止。上帝受到感動,派誇娥氏二子把山背走。見《列子·湯問》。後用為知難而進,有誌竟成的典故。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謂愚鈍人的許多思慮中總會有一些可取之處。常以謙指己見。
【愚者千慮,亦有一得】見“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愚者千慮,或有一得】見“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愚昧無知】愚蠢蒙昧,沒有知識。
【愚眉肉眼】謂凡俗的眼光。
【輿死扶傷】謂抬運死者,扶持傷者。形容死傷之眾。
【與人為善】①同別人一起做好事。②指讚助別人做好事。③今多指善意幫助別人。
【與日俱增】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長,增加。
【與世沈浮】亦作“與世浮沉”。隨波逐流,附和世俗。
【與世長辭】逝世,去世。
【與世俯仰】猶與世沉浮。
【與世浮沉】見“與世沈浮”。
【與世推移】隨著世道的變化而變化以合時宜。
【與世偃仰】同“與世俯仰”。
【與民更始】與百姓一道去舊立新。
【與虎添翼】給老虎添上了翅膀。比喻給力量或才能很強的人以助力,使其更強。
【與虎謀皮】本作“與狐謀皮”。喻所謀之事有害於對方的切身利益,終難達到目的。
【與物無忤】謂處世態度隨和,與人無所抵觸。
【與物無競】謂與世人無所爭競。
【與受同科】行賄和受賄的人受到同等的處罰。
【與狐謀皮】見“與虎謀皮”。
【與時消息】謂事物無常,隨時間的推移而興盛衰亡。消,消亡。息,孳生。
【與時推移】見“與世推移”。
【與時偕行】變通趨時。
【雨巾風帽】遮蔽風雨的頭巾和帽子。常借指浪遊之客。
【雨井煙垣】喻荒涼、冷落的景象。
【雨打風吹】指風雨的侵害。
【雨收雲散】比喻某種現象已經消失。
【雨沐風餐】借雨水洗頭,在風裏吃飯。比喻奔波勞苦。
【雨臥風餐】唐杜甫《舟中》詩:“風餐江柳下,雨臥驛樓邊。”意謂風口處吃飯,雨地裏住宿。後以“雨臥風餐”形容生活飄泊無定。
【雨沾雲惹】戰國楚宋玉《高唐賦》:“昔者先王嚐遊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遊高唐,原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後以“雨沾雲惹”為男女情愛之典。
【雨泣雲愁】淚下如雨,愁多如雲。形容憂愁深重。
【雨後春筍】春天下過雨後竹筍長得又快又多。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湧現,蓬勃發展。語本宋張耒《食筍》詩:“荒林春雨足,新筍迸龍雛。”
【雨跡雲蹤】比喻男女情好的往事。
【雨跡雲蹤】同“雨跡雲蹤”。
【雨恨雲愁】①感覺上以為可以惹人愁怨的雲和雨。②喻男女間離別之情。
【雨約雲期】指男女約會。
【雨條煙葉】①雨中的柳條,煙霧中的柳葉。形容淒迷的景色。②喻情意的纏綿。
【雨消雲散】喻消失得一幹二淨。
【雨過天青】①顏色名。像雨後初晴時的天色。②比喻情況由壞變好。
【雨笠煙蓑】同“雨蓑煙笠”。
【雨淋日曬】雨水淋澆,太陽曝曬。亦形容露天勞作或旅途的辛苦。
【雨宿風餐】見“雨臥風餐”。
【雨散風流】比喻離散。
【雨散雲收】①指雨後轉晴。②比喻親朋離散。③指男女歡會已畢。
【雨散雲飛】比喻離散。
【雨棟風簾】猶言雨簾雲棟。
【雨順風調】謂風雨來得均勻及時,適合農事。
【雨湊雲集】比喻眾多的人或事物聚集一處。
【雨絲風片】細雨微風。多指春景。
【雨蓑煙笠】防雨用的蓑衣笠帽,為漁夫的衣飾。亦借指漁夫。
【雨零星散】殘敗零落貌。常用以比喻潰敗。
【雨零星亂】同“雨零星散”。
【雨暘時若】語本《書·洪範》:“曰肅,時雨若;曰乂,時暘若。”後用“雨暘時若”謂晴雨適時,氣候調和。
【雨歇雲收】比喻男女離散。
【雨跡雲蹤】同“雨跡雲蹤”。
【雨愁煙恨】煙雨所引起的人的惆悵哀愁。
【雨僝風僽】謂風雨交相摧折。
【雨僝雲僽】謂不好的天氣把人折磨。
【雨膏煙膩】謂花草樹木在煙雨中顯得肥腴潤澤。
【雨僽風僝】見“雨僝風僽”。
【雨覆雲翻】比喻變化無常。
【雨跡雲蹤】見“雨蹤雲跡”。
【雨蹤雲跡】比喻男女情好的往事。
【雨斷雲銷】比喻男女恩情斷絕。
【雨簾雲棟】唐王勃《滕王閣》詩:“晝棟朝飛南浦雲,朱簾暮卷西山雨。”後因以“雨簾雲棟”形容高敞華美的樓閣。
【雨霾風障】指狂惡的風雨。
【雨鬢風鬟】婦女發髻散亂貌。
【雨鬣霜蹄】形容駿馬奔馳時馬鬃聳起,狀如飄雨,四蹄飛翻,色白如霜。
【禹行舜趨】《荀子·非十二子》:“禹行而舜趨,是子張氏之賤儒也。”楊倞注:“但宗聖人之威儀而已矣。”原謂僅模仿聖賢之外表而不注意內在的品德修養。後亦用以形容舉止循規蹈距。
【禹惜寸陰】指禹勤於治水,愛惜光陰之事。
【語不投機】佛教禪宗謂說法不契合時機或對方的根機。
【語不驚人】語句平淡,沒有令人震驚的地方。語出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詩:“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語出月脅】謂出語驚人,非同尋常。語本唐皇甫湜《〈顧況集〉序》:“偏於逸歌長句,駿發踔厲,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脅,意外驚人,語非尋常所能及,最為快也。”
【語近指遠】語言淺近,含意深遠。指,本旨。
【語近詞冗】謂文辭淺近,但不簡煉。
【語言無味】謂話語平淡,不能動人。
【語妙天下】謂言語精妙無比。語本《漢書·賈捐之傳》:“君房下筆,言語妙天下。”
【語妙絕倫】謂言語精妙,無與倫比。
【語長心重】見“語重心長”。
【語重心沉】言辭懇切,心情沉重。
【語重心長】言辭懇切,情意深長。
【語重情深】猶言語重心長。
【語笑喧呼】見“語笑喧嘩”。
【語笑喧嘩】大聲說笑。
【語笑喧闐】謂到處充滿了歡聲笑語。
【語焉不詳】說得不詳細。焉,語助詞。語本唐韓愈《原道》:“荀與揚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
【語無倫次】語言雜亂無條理。
【語無詮次】言辭未加選擇和斟酌。
【語短情長】語言簡短,情意深長。
【語簡意賅】語言簡練,意思完備。
【玉不琢,不成器】《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謂玉不加工,不成器皿。後以喻人不經過培養、鍛煉,不能成材。
【玉友金昆】見“玉昆金友”。
【玉石不分】①比喻好壞不分。②比喻好壞同歸於盡。
【玉石同沉】比喻善惡一齊受害。
【玉石同碎】猶玉石俱焚。
【玉石相揉】比喻好壞混雜。
【玉石皆碎】猶玉石俱焚。
【玉石俱焚】比喻好壞同歸於盡。
【玉石俱碎】猶玉石俱焚。
【玉石俱摧】猶玉石俱焚。
【玉石混淆】比喻好壞混雜。
【玉石雜糅】比喻好壞混雜。
【玉圭金臬】比喻重要的準則或法度。圭,觀測日影的儀器;臬,靶子。金玉言其貴重。
【玉宇瓊樓】①神話中仙人居住的宮殿。②形容覆雪的樓宇。
【玉走金飛】謂日月如飛。比喻時光易逝。玉,玉兔,指月亮。金,金烏,指太陽。
【玉卮無當】亦作“玉卮無當”。《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一日,堂谿公見昭侯曰:‘今有白玉之卮而無當,有瓦卮而有當,君渴將何以飲?’君曰:‘以瓦卮。’”謂玉杯無底。當,底。後多比喻東西雖好,卻無用處。
【玉昆金友】亦作“玉友金昆”。兄弟的美稱。
【玉柱擎天】謂棟梁之材可任天下大事。
【玉骨冰肌】形容女子苗條的身段和潔白光潤的肌膚。
【玉食錦衣】精美的衣食。
【玉振金聲】喻文章道德之盛。
【玉堂人物】泛指顯貴的文士。
【玉堂金馬】玉堂殿和金馬門的並稱。玉堂殿,原為漢未央宮的屬殿;金馬門,原為漢宮宦者署門。均為學士待詔之所。後亦沿用為翰林院的代稱。
【玉粒桂薪】米如玉,薪如桂。極言生活費用之高。
【玉清冰潔】猶玉潔冰清。
【玉液金波】喻美酒。
【玉液金漿】道家的仙藥。
【玉液瓊漿】①道家的仙藥。②泛指美酒。
【玉葉金枝】指皇家子女。
【玉減香消】見“玉減香銷”。
【玉減香銷】喻美人的消瘦、萎靡。
【玉碎香銷】喻女子的死。
【玉碎珠沉】猶言玉碎香銷。
【玉毀櫝中】《論語·季氏》:“虎兕出於柙,玉毀櫝中,是誰之過與?”朱熹集注:“言在柙而逸,在櫝而毀,典守者不得辭其過。”後以“玉毀櫝中”表示因主管人失職而造成嚴重損失。
【玉慘花愁】形容女子憂愁貌。
【玉質金相】形容人表裏俱美。
【玉潔冰清】冰清玉潔。像玉和冰一樣純潔清白。比喻節操高潔。
【玉潔鬆貞】如玉一樣純潔、鬆一樣堅貞。喻節操高潔。
【玉潤冰清】像玉一樣潤澤,像冰一樣清純。常喻人或物形神之美。
【玉燕投懷】燕,也寫作“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玉燕投懷》:“張說母夢有一玉燕自東南飛來,投入懷中,而有孕生說,果為宰相,其至貴之祥也。”後作賀人生子的頌語。
【玉燕投懷】見“玉燕投懷”。
【玉樹瓊枝】①形容樹木華美。②喻貴家子弟。
【玉簫金琯】見“玉簫金管”。
【玉簫金管】亦作“玉簫金琯”。泛指雕飾華美的管樂器。
【玉簫金琯】見“玉簫金管”。
【玉關人老】《後漢書·班超傳》載:班超戍守西域,凡三十一年。年老思歸,上和帝疏雲:“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原生入玉門關。”後以“玉關人老”借指久戍思歸之情。
【玉燕投懷】見“玉燕投懷”。
【馭鳳驂鶴】駕鳳騎鶴。指仙道飛升。
【鬱鬱不樂】悶悶不樂。
【鬱鬱芊芊】①猶言鬱鬱蔥蔥。草木蒼翠茂盛貌。②猶言鬱鬱蔥蔥。氣盛貌。
【鬱鬱沉沉】深廣貌。
【鬱鬱蔥蔥】亦省作“鬱蔥”。①氣旺盛貌。②草木蒼翠茂盛貌。
【鬱鬱蒼蒼】①猶言鬱鬱蔥蔥。草木蒼翠茂盛貌。②形容氣之旺盛。
【鬱鬱寡歡】苦悶而缺少歡趣。
【鬱鬱累累】憂思不絕貌。【禦駕親征】①謂天子親自率兵征討。②喻指親自出麵做某事。
【欲人勿知,莫若勿為】想要別人不知道,不如自己不去做(多指壞事)。
【欲速則不達】性急求快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欲益反損】想把事情做好,結果反而弄壞。
【欲益反弊】猶言欲益反損。
【欲蓋而彰】猶欲蓋彌彰。
【欲蓋彌彰】謂想掩蓋過失或壞事的真相,結果卻暴露得更加明顯。語本《左傳·昭公七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章,懲不義也。”章,同“彰”。
【欲擒故縱】想要捉住他,故意先放開他。比喻為了更好地控製而故意放鬆一步。
【欲罷不能】想停止而不可能。
【欲壑難填】欲望像深溝一樣很難填平。形容貪得之欲望甚重,難以滿足。語本《國語·晉語八》:“叔魚生其母視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鳶肩而牛腹,谿壑可盈,是不可饜也,必以賄死。’”
【遇人不淑】謂女子所嫁的丈夫不好。語出《詩·王風·中穀有蓷》:“有女仳離,條其歗矣;條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鄭玄箋:“淑,善也。”
【遇水架橋】見“遇水疊橋”。
【遇水疊橋】遇水阻攔,就架橋通過。形容不怕阻力,奮勇前進。
【遇事生風】語本《漢書·趙廣漢傳》:“見事風生,無所回避。”顏師古注:“風生,言其速疾不可當也。”宋樓鑰《送周君可宰會稽》詩:“遇事勿生風,三思庶能安。”後以“遇事生風”指好事者一有機會就借端興風作浪。
【遇事生端】見“遇事生風”。
【遇物持平】謂對待人和事持公正態度。
【遇難成祥】碰到災難也能化為吉祥。
【遇難呈祥】見“遇難成祥”。
【毓子孕孫】繁衍子孫。
【鷸蚌相爭】同“鷸蚌相持”。
【鷸蚌相危】同“鷸蚌相持”。
【鷸蚌相持】“鷸蚌相持,漁人得利”的省語。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戰國策·燕策二》:“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後遂以“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鷸蚌相鬥】同“鷸蚌相持”。
【鬻矛譽楯】謂自相矛盾,不能兩立。語出《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楯與矛者,譽之曰:‘吾楯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鬻良雜苦】謂出售貨物時弄虛作假,以次充好。
【鬻駑竊價】謙詞。謂劣貨而獲優評。
【鬻聲釣世】猶言沽名釣譽。
【鬻雞為鳳】謂以次充好,混淆優劣。
【鬻寵擅權】憑借寵幸以賣弄權勢。
【鳶肩豺目】肩聳像鴟,目凶如豺。形容奸惡的相貌。
【鳶肩羔膝】肩似鳶聳,膝屈似羔。形容卑微之態。
【鳶肩鵠頸】如鳶之聳肩,如鵠之伸頸。形容伏案苦思的樣子。
【鳶飛魚躍】《詩·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於淵。”孔穎達疏:“其上則鳶鳥得飛至於天以遊翔,其下則魚皆跳躍於淵中而喜樂,是道被飛潛,萬物得所,化之明察故也。”後以“鳶飛魚躍”謂萬物各得其所。
【鴛儔鳳侶】形容男女歡愛似鴛鴦、鳳凰般相偕作伴。
【冤有頭,債有主】比喻處理事情必尋負主要責任的人。
【冤各有頭,債各有主】見“冤有頭,債有主”。
【冤家路狹】見“冤家路窄”。
【冤家路窄】謂仇人或不願意相見的人,偏偏容易碰見,來不及回避。
【冤家對頭】仇人,仇敵。
【冤冤相報】以冤報冤的因果報應。
【淵涓蠖濩】見“淵蜎蠖伏”。
【淵亭山立】見“淵渟嶽峙”。
【淵魚叢爵】《孟子·離婁上》:“故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鸇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後以“淵魚叢爵”比喻為政不善,結果驅使人民投向敵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