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2)(2 / 3)

【諸色人等】各種各樣、各色各等的人們。

【諸如此比】猶言諸如此類。

【諸如此類】許多與此相類似的事物。

【諸若此類】同“諸如此類”。

【諸親六眷】總稱所有親戚。

【諸親好友】總稱所有親友。

【銖寸累積】見“銖積寸累”。

【銖分毫析】謂細微地分析。

【銖兩相稱】見“銖兩悉稱”。

【銖兩悉稱】形容兩者輕重相當或優劣相等。

【銖兩相稱】見“銖兩悉稱”。

【銖兩悉稱】形容兩者輕重相當或優劣相等。

【銖施兩較】謂一銖一兩都斤斤計較。形容非常吝嗇。

【銖累寸積】見“銖積寸累”。

【銖量寸度】同“銖稱寸量”。

【銖銖較量】謂極精細地計較衡量。

【銖積寸累】猶言一點一滴地積累。常形容事物完成之不易。

【銖積絲累】同“銖積寸累”。

【銖積錙累】同“銖積寸累”。

【銖稱寸量】形容極精細地衡量、推究。

【豬朋狗友】比喻好吃懶做、不務正業的壞朋友。

【逐末忘本】追求細枝末節,忘記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逐末舍本】追求細枝末節,舍棄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逐末棄本】見“逐末舍本”。

【逐句逐字】見“逐字逐句”。

【逐名趨勢】追求名聲和權勢。

【逐字逐句】挨次序一字一句地。

【逐近棄遠】追求近的,舍棄遠的。

【逐物不還】謂沉湎於世俗。語本《莊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駘蕩而不得,逐萬物而不反。”

【逐宕失返】見“逐流忘返”。

【逐風追電】追趕迅風和閃電。

【逐臭之夫】典出《呂氏春秋·遇合》:“人有大臭者,其親戚兄弟妻妾知識無能與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人有說其臭者,晝夜隨之而弗能去。”後以“逐臭之夫”喻嗜好怪僻的人。

【逐流忘返】隨波流蕩而忘卻歸來。謂隨逐時俗,而不知返歸根本。

【逐浪隨波】猶言隨波逐流。

【逐鹿中原】比喻爭奪天下。

【逐隊成群】形容人多。

【逐電追風】見“逐風追電”。

【逐新趣異】謂追求新奇。

【逐影吠聲】形容人雲亦雲,毫無主見。

【逐影尋聲】謂多方尋求罅隙。

【逐影隨波】跟著別人的影子走,隨著水流飄移。形容無主見。

【逐機應變】隨機應變。

【逐逐眈眈】覬覦貌。語本《易·頤》:“虎視眈眈,其欲逐逐。”

【燭照數計】以燭光照明,用數計算。比喻預料事情正確無誤。

【劚山覓玉】喻深入推究,求得事物真諦。

【劚玉如泥】形容刀刃極其鋒利。

【主一無適】專一,無雜念。

【主少國疑】君主年幼初立,人心疑懼不安。

【主文譎諫】《詩·大序》:“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鄭玄箋:“主文,主與樂之宮商相應也;譎諫,詠歌依違不直諫。”謂通過合樂的詩歌,以寓規勸之意。後泛稱婉詞規勸。

【主情造意】①猶出謀劃策。②指出謀劃策的人。

【主敬存誠】語本《易·乾》:“閑邪存其誠。”《禮記·少儀》:“賓客主敬,祭祀主敬。”謂恪守誠敬。宋儒以此為律身之本。

【拄笏西山】見“拄笏看山”。

【拄笏看山】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簡傲》:“王子猷作桓車騎參軍。桓謂王曰:‘卿在府久,比當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視,以手版拄頰雲:‘西山朝來,致有爽氣。’”按,手版,即笏。後以“拄笏看山”形容在官而有閑情雅興。亦為悠然自得貌。

【拄頰看山】同“拄笏看山”。

【煮豆燃萁】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曹丕)嚐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後以“煮豆燃萁”比喻骨肉相殘。

【煮粥焚須】《新唐書·李勣傳》:“扞勣呴性友愛,其姊病,嚐自為粥而燎其須。姊戒止。答曰:‘姊多疾,而勣且老,雖欲數進粥,尚幾何?’”後因以“煮粥焚須”喻手足之愛。

【煮鶴焚琴】猶煮鶴燒琴。

【煮鶴燒琴】見“焚琴煮鶴”。

【麈尾之誨】謂高明的教誨。

【注玄尚白】指白紙黑字的文字記載。

【助人下石】幫助別人去作害人的事。

【助人為樂】以幫助他人為快樂。

【助天為虐】謂天災之外,又加上人禍,使災害更加嚴重。

【助紂為虐】猶助桀為虐。紂,殷末暴君。比喻幫助惡人做壞事。

【助桀為虐】比喻幫助壞人做壞事。桀,夏末暴君。

【助桀為惡】同“助桀為虐”。

【助桀為暴】同“助桀為虐”。

【杼柚之空】見“杼柚其空”。

【杼柚其空】形容生產廢弛,貧無所有。語本《詩·小雅·大東》:“小東大東,杼柚其空。”鄭玄箋:“言其政偏,失砥矢之道也。譚無他貨,維絲麻爾,今盡杼柚不作也。”

【杼柚空虛】見“杼柚其空”。

【駐紅卻白】謂保持青春,延遲衰老。紅,紅顏;白,白首。

【駐顏益壽】保持容顏不衰老而增長壽命。

【柱小傾大】《漢書·李尋傳》:“屋大柱小,可為寒心。唯陛下親求賢士。”顏師古注:“言天下事重大,臣之任當得賢能者。”後因以“柱小傾大”喻指能力小者承擔重任必出危險。

【柱天踏地】猶言頂天立地。

【祝不勝詛】謂祝而得益不能勝過詛而受損。

【祝咽祝哽】同“祝哽祝噎”。

【祝哽祝噎】古代帝王接養三老、五更,以示仁惠。當進餐時,使人在前後祝禱他們不要哽噎。

【祝發文身】削短頭發,刻畫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區異族的風俗服製。

【祝發空門】謂削發出家為僧尼。

【祝僇祝鯁】同“祝哽祝噎”。

【祝鮀之佞】《論語·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祝鮀,春秋衛人,能言善辯,或謂其善以巧言媚人,後因以為佞人的典型。

【祝鯁祝噎】見“祝更祝饐”。

【祝鯁祝饐】同“祝哽祝噎”。

【鑄山煮海】《史記·吳王濞列傳》:“吳有豫章郡銅山,濞則招致天下亡命者盜鑄錢,煮海水為鹽。”謂開采山中銅礦以鑄造錢幣,燒煮海水而獲得食鹽。後用“鑄山煮海”比喻善於開發自然資源。

【鑄木鏤冰】謂約束樹木(使其按人為的形態生長),刻鏤冰塊(使其成某種精致的工藝品)。比喻經辦毫無成效的事情。

【鑄甲銷戈】銷熔鐵甲兵器。借指結束戰爭,實現和平。

【鑄成大錯】《資治通鑒·唐昭宗天祐三年》:“全忠留魏半歲,羅紹威供億,所殺牛羊豕近七十萬,資糧稱是,所賂遺又近百萬;比去,蓄積為之一空。紹威雖去其逼,而魏兵自是衰弱。紹威悔之,謂人曰:‘合六洲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胡三省注:“錯,鑢也,鑄為之;又釋錯為誤。羅以殺牙兵之誤,取鑄錯為喻。”後指造成重大的而又無可挽回的錯誤。

【鑄新淘舊】創造新的,汰除舊的。

【鑄劍為犁】謂銷熔武器以製造田器。語本《孔子家語·致思》:“鑄劍習以為農器,放牛馬於原藪,室家無離曠之思,千歲無戰鬥之患。”

【抓耳搔腮】見“抓耳撓腮”。

【抓耳撓腮】亦作“抓耳搔腮”。①形容焦急、苦悶,生氣時想不出辦法的樣子。②形容高興得不知怎麼辦才好的樣子。

【抓乖弄俏】耍聰明,賣弄乖巧。

【抓乖賣俏】見“抓乖弄俏”。

【抓破麵皮】見“抓破臉皮”。

【抓破臉子】見“抓破臉皮”。

【抓破臉皮】比喻感情破裂,公開爭吵。

【拽布拖麻】猶言披麻戴孝。

【拽布披麻】見“拽布拖麻”。

【拽巷攞街】見“拽巷囉街”。

【拽巷囉街】謂大聲呼叫,驚動街坊。

【拽巷邏街】見“拽巷囉街”。

【專心一誌】一心一意。

【專心一意】一心一意。

【專心致誌】用心專一,聚精會神。

【專欲難成】獨圖私欲難以成事。

【專橫跋扈】語本《後漢書·梁冀傳》:“帝少而聰慧,知冀驕橫,嚐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將軍也。’”後以“專橫跋扈”謂專斷強暴。

【轉日回天】形容力量大,能扭轉很難挽回的局麵。

【轉日回天】見“轉日回天”。

【轉死溝渠】見“轉死溝壑”。

【轉死溝壑】謂棄屍於山溝水渠。

【轉危為安】把危險轉化為平安。

【轉災為福】見“轉禍為福”。

【轉海回天】同“轉日回天”。

【轉敗為功】《戰國策·燕策一》:“聖人之製事也,轉禍而為福,因敗而為功。”金正煒注:“按《爾雅·釋詁》:功,勝也。《周禮·大司馬》‘若師有功’注:功,勝也。禍福勝敗,並相對為文。”後以“轉敗為功”指將失敗轉化為勝利。

【轉敗為成】見“轉敗為功”。

【轉喉觸諱】謂一說話或一寫文章就觸犯忌諱。

【轉禍為福】把災禍轉化為幸福。

【轉戰千裏】見“轉鬥千裏”。

【轉輾反側】同“輾轉反側”。

【轉彎抹角】①謂沿著曲折的道路走。②形容曲折不直接。③特指說話不直截了當。

【轉彎磨角】見“轉彎抹角”。

【轉鬥千裏】謂長途轉輾作戰。

【轉灣抹角】見“轉彎抹角”。

【饌玉炊金】食品貴如玉,燃料貴似金。原形容物價昂貴,生活艱難;後形容生活奢華。語本《戰國策·楚策三》:“楚國之食貴於玉,薪貴於桂。”

【饌玉炊珠】見“饌玉炊金”。

【妝模作樣】故意做樣子給人看。

【妝聾做啞】假裝耳聾口啞,故意不理睬。

【壯士解腕】《三國誌·魏誌·陳泰傳》:“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壯士解腕。’”謂勇士手腕被蝮蛇咬傷,就立即截斷,以免毒性擴散全身。比喻作事要當機立斷,不可遲疑、姑息。

【壯士斷腕】見“壯士解腕”。

【壯誌淩雲】形容誌向非常遠大。淩雲,直上雲霄。

【壯氣淩雲】豪壯的氣概高入雲霄。

【壯發衝冠】形容氣概雄偉豪邁。

【撞府衝州】猶言走江湖,跑碼頭。

【撞頭搕腦】猶言到處碰壁。

【追亡逐北】追擊敗逃的敵人。

【追亡逐遁】見“追亡逐北”。

【追本溯源】謂追溯事物發生的根源。

【追本窮源】同“追本溯源”。

【追奔逐北】見“追亡逐北”。

【追風逐日】同“追風逐電”。

【追風逐電】形容速度極快。多指馬飛速奔馳。

【追風逐影】見“追風躡景”。

【追風掣電】同“追風逐電”。

【追風攝景】見“追風躡景”。

【追風躡景】①據晉崔豹《古今注·鳥獸》載:秦始皇有駿馬名追風、躡景。後以“追風躡景”形容馬行疾速。②追隨;趕上。

【追風躡影】見“追風躡景”。

【追根求源】同“追本溯源”。

【追根究底】追究底細。

【追根究蒂】見“追根究底”。

【追根查源】同“追本溯源”。

【追根問底】見“追根究底”。

【追根尋底】見“追根究底”。

【追根溯源】同“追本溯源”。

【追根窮源】同“追本溯源”。

【追雲逐電】極言迅疾。

【追魂奪命】奪取魂魄性命。形容魅力極大。

【追魂奪魄】見“追魂攝魄”。

【追魂攝魄】迷信指攝取魂魄,致人死命。

【追遠慎終】猶言慎終追遠。

【追趨逐耆】謂追逐時尚。

【追懽賣笑】見“追歡賣笑”。

【追歡作樂】見“追歡取樂”。

【追歡取樂】猶言尋歡作樂。

【追歡買笑】追求歡樂。多指狎妓飲酒之類。

【追歡賣笑】謂出賣色情,供人取樂。

【錐刀之末】比喻小事,微利。

【錐處囊中】①比喻有才智的人終能顯露頭角。語出《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②借指毛遂。

【墜茵落溷】亦作“墮溷飄茵”。亦作“墜溷飄茵”。喻人之境遇高下懸殊。茵,墊褥;溷,廁所。語本《梁書·儒林傳·範縝》:“子良精信釋教,而縝盛稱無佛。子良問曰:‘君不信因果,世間何得有富貴,何得有賤貧?’縝答曰:‘人之生譬如一樹花,同發一枝,俱開一蒂,隨風而墮,自有拂簾幌墜於茵席之上,自有關籬牆落於糞溷之側。墜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糞溷者,下官是也。貴賤雖複殊途,因果竟在何處?’”

【墜溷飄茵】見“墜茵落溷”。

【惴惴不安】形容因害怕或擔憂而心神不定的樣子。

【贅食太倉】謂無功受祿。

【諄諄不倦】懇切耐心地教誨,不知疲倦。

【諄諄告戒】懇切耐心地教誨勸告。

【諄諄告誡】見“諄諄告戒”。

【諄諄誥誡】見“諄諄告戒”。

【拙口笨腮】猶拙嘴笨舌。

【拙口鈍腮】猶拙嘴笨舌。

【拙貝羅香】安息香的別名。

【拙嘴笨舌】嘴巴笨拙。謂不善於言辭。

【拙嘴笨腮】見“拙嘴笨舌”。

【卓乎不群】同“卓爾不群”。

【卓有成效】有卓越的成績或效果。

【卓然不群】同“卓爾不群”。

【卓爾不群】謂超出常人。

【卓爾獨行】謂超越眾人,不隨俗浮沉。

【卓犖不羈】謂卓越超群,不甘受拘束。

【捉生替死】①陷害無罪之人為有罪者抵死。②殺一生物為病者消災的巫術。

【捉風捕月】見“捉影捕風”。

【捉風捕影】見“捉影捕風”。

【捉衿見肘】《莊子·讓王》:“曾子居衛,十年不製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衿,同“襟”。謂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肘子。後以“捉衿見肘”形容衣衫襤褸。引申為顧此失彼,處境困難。

【捉衿肘見】見“捉衿見肘”。

【捉衿露肘】同“捉衿見肘”。

【捉班做勢】裝腔作勢,擺架子。

【捉影捕風】亦作“捉風捕影”。亦作“捉風捕月”。同“捕風捉影”。

【捉雞罵狗】猶指桑罵槐。

【捉襟見肘】見“捉衿見肘”。

【捉襟肘見】見“捉衿見肘”。

【捉襟露肘】同“捉衿見肘”。

【灼見真知】同“真知灼見”。正確透徹的見解。

【斫彫為樸】見“斫雕為樸”。

【斫琱為樸】見“斫雕為樸”。

【斫雕為樸】亦作“斫琱為樸”。謂去掉雕飾,崇尚質樸。亦謂斫理雕弊之俗,使返質樸。

【斫彫為樸】見“斫雕為樸”。

【濁骨凡胎】凡人的重濁軀體。指塵世之人。

【濁涇清渭】語本《詩·邶風·穀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孔穎達疏:“言涇水以有渭水清,故見涇水濁。”古以為涇水濁,渭水清。比喻是非善惡分明。

【濁質凡姿】凡庸的姿質。

【浞訾栗斯】謂妄自尊大。

【酌水知源】飲水要明白它的來源。比喻不忘本。

【酌古沿今】謂斟酌古今沿革,以明源流。

【酌古準今】見“酌古準今”。

【酌古準今】擇取古代之事,用來比照今天的情況。

【酌古參今】見“酌古斟今”。

【酌古禦今】謂擇古之善者以為治今的借鑒。

【酌古斟今】謂斟酌古今之事,互相參照。

【酌古準今】擇取古代之事,用來比照今天的情況。

【酌金饌玉】喝酒的杯子是金的,盛菜肴的器皿是玉的。極言飲宴的奢侈豪華。

【酌盈注虛】見“酌盈劑虛”。

【酌盈劑虛】謂以有餘調劑不足。

【擢筋剝膚】猶言抽筋剝皮。比喻剝削深重殘酷。

【擢筋割骨】猶言擢筋剝膚。

【擢發難數】戰國時,魏國的須賈曾陷害範雎,後範雎為秦相,須賈使秦,向雎謝罪,雎問:“汝罪有幾?”回答說:“擢賈之發以續之罪,尚未足。”事見《史記·範雎蔡澤列傳》。後因以“擢發難數”形容罪行之多。

【孜孜不怠】勤勉努力,毫不懈怠。

【孜孜不倦】勤奮努力,不知疲倦。

【孜孜不輟】同“孜孜不已”。

【孜孜不懈】同“孜孜不怠”。

【孜孜汲汲】心情急切、勤勉不懈的樣子。

【孜孜矻矻】勤勉不懈貌。

【孜孜無怠】同“孜孜不怠”。

【孜孜無倦】同“孜孜不倦”。

【茲事體大】此事重大。語出漢班固《典引》:“茲事體大而允,寤寐次於聖心。”

【諮經諏史】謂商討、研究經史。

【孳孳不倦】同“孜孜不倦”。

【孳孳汲汲】同“孜孜汲汲”。

【孳孳矻矻】同“孜孜矻矻”。

【錙銖不爽】猶言分毫不差。

【錙銖必較】指對很少的錢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計較。

【錙銖較量】同“錙銖必較”。

【齜牙咧嘴】亦作“齜牙裂嘴”。①露出牙,張開嘴。形容凶狠難看的樣子。②形容不愉快或疼痛難受的樣子。

【齜牙裂嘴】見“齜牙咧嘴”。

【子子孫孫】子孫後裔;世世代代。

【子曰詩雲】泛指儒家典籍或形容儒生文人引經據典,迂腐不通時務。子,孔夫子;詩,《詩經》。

【子虛烏有】指虛構的、不存在的事情。

【字順文從】用詞行文自然妥貼,表達清楚。

【字斟句酌】對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細斟酌、推敲。形容說話或寫作的態度十分慎重。

【字裏行間】字句之間。亦指文章的某種意思或感情在字句中間隱約透露出來。語出南朝梁簡文帝《答新渝侯和詩書》:“垂示三首,風雲吐於行間,珠玉生於字裏。”

【恣心縱欲】見“恣情縱欲”。

【恣凶稔惡】猶窮凶極惡。

【恣情縱欲】謂無所顧忌地放縱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