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鷙狠狼戾】形容凶狠乖戾。
【鷙鳥累百,不如一鶚】猶言諸侯百人不如天子一人。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比喻欲擒故縱,伺機而後發。
【鷙擊狼噬】謂凶狠地殘害人。
【彘肩鬥酒】語本《史記·項羽本紀》:“噲遂入,披帷西鄉立,瞋目視項王……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啗之。項王曰:‘壯士,能複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後因以“彘肩鬥酒”形容英雄豪壯之氣。
【雉伏鼠竄】謂恐懼地躲藏,驚慌地逃竄。
【雉頭狐腋】以雉頭狐腋做成的裘衣。形容穿著講究,生活奢侈。
【中外合璧】中西合璧。
【中西合璧】比喻在某種事物中中國和西洋的精華合在一起。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一回:“這長苗子是我們中國原有的,如今攙在這德國操內,中又不中,外又不外,倒成了一個中外合璧。”
【中原逐鹿】喻群雄並起,爭奪天下。語本《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中流一壼】喻可貴難得。語出《鶡冠子·學問》:“中河失船,一壼千金。”壺,指瓠類,係之可以不沉。
【中流底柱】見“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亦作“中流底柱”。語出《晏子春秋·諫下二四》:“古冶子曰:‘吾嚐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砥柱,山名,在河南三門峽東,屹立於黃河激流中。宋·朱忠貫日月”。
【中冓之言】中冓:內室。內室的私房話。也指有傷風化的醜話。《詩經·鄘風·牆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漢書·濟川王明傳》:“不窺人閨門之私,聽聞中冓之言。”
【中河失舟,一壺千金】喻東西雖輕微,用時便十分珍貴。《遏冠子·學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貴賤無常,時使物然。”
【中饋猶虛】指沒有妻子。《周易·家人》:“無攸遂,在中饋。”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兩現狀》第七十回:“久而久之,~,你便知道鰥居的難處了。”
【中立不倚】保持中立,不偏不倚。《禮記·中庸》:“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
【中流擊楫】立誌奮發圖強。《晉書·祖逖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複濟者,有如大江。’”《晚清文學叢鈔·童子軍·草檄》:“~,著祖生之鞭;下瀨橫戈,成漢武之誌。”
【中心搖搖】形容心神恍惚,難以自持。《詩經·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為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論語·庸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魯迅《彷徨·幸福的家庭》:“他一麵想,這既無閉關自守之操切,也沒有開放門戶之不安:是很合於“~”的。”
【中原逐鹿】群雄並起,爭奪天下。《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忠肝義膽】忠心耿耿,仗義行事。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回:“丞相金鑾直諫君,忠肝義膽孰能群。”
【忠驅義感】謂為忠心所驅使,為正義所感召。
【忠孝節義】泛指封建統治者所提倡的道德準則。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回:“民知有忠孝節義,不知妄作邪為。”
【忠心赤膽】形容十分忠誠。明·湯顯祖《還魂記·淮警》:“賊子豪雄是李全,忠心赤膽向胡天,靴尖踢倒長天塹,卻笑江南土不堅。”
【忠心耿耿】形容十分忠誠。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七回:“當日令尊伯伯為國損軀,雖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忠言逆耳】正直的勸告聽起來不順耳。《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於耳,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史記·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於行。”
【忠貞不渝】貞:意誌或操守堅定不移;渝:改變,違背。忠誠堅定,永不改變。
【終南捷徑】比喻達到目的的便捷途徑。《新唐書·盧藏用傳》記載:盧藏用想入朝作官,隱居在京城長安附近的終南山,借此得到很大的名聲,終於達到了作官的目的。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四回:“借此認識了幾位當道,又結交了幾家富賈豪商,自以為~,即在此小小酒館之中,因此十分高興。”
【終身大事】關係一輩子的大事,多指婚姻。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時間憑著兩局賭賽,偶爾虧輸,便要認起真來,草草送了終身大事,豈不可羞。”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五回:“但~,一生至一死,非同兒戲。”
【終天之恨】至死不除的悔恨或不稱心的事情。明·高則誠《琵琶記·一門旌獎》:“卑人空懷罔極之思,徒抱終天之恨。”《醒世姻緣》第七十六回:“萬一尚得相見,免得~,事在不疑。”
【鍾鼎人家】見“鍾鼎之家”。
【鍾鼎之家】富貴宦達之家。
【鍾鼓之色】指歡欣喜樂的麵色,像欣賞音樂時表現出的那樣。
【鍾鼓饌玉】謂鳴鍾鼓,食珍饈。形容富貴豪華的生活。
【鍾鼓之色】見“鍾鼓之色”。
【鍾鳴鼎列】見“鍾鳴鼎重”。
【鍾鳴鼎重】謂官高位重。
【鍾鳴鼎食】擊鍾列鼎而食。形容富貴豪華。語本《史記·貨殖列傳》:“灑削,薄伎也,而郅氏鼎食……馬醫,淺方,張裏擊鍾。”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回:“誰知這樣~的人家兒,如今養的子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鍾鳴漏盡】①晝漏盡,晚鍾鳴。謂晚上。②比喻衰殘暮年。漢·崔寔《政論》:“鍾鳴漏盡,洛陽城中,不得有行者。”《三國誌·魏書·田豫傳》:“年過七十而以居位,譬猶鍾鳴漏盡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清·曾樸《孽海花》第四回:“直到~,方始酒闌人散。”
【鍾漏並歇】比喻年老衰殘。
【鍾鼎山林】比喻富貴和隱逸。
【鍾靈毓秀】謂美好的風土誕育優秀人物。唐·柳宗元《馬退山茅亭記》:“蓋天鍾秀於是,不限於遐裔也。”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六回:“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瓊閨繡閣中亦染此風,真真有負天地~之德了。”
【螽斯衍慶】螽斯:昆蟲名,產卵極多;衍:延續;慶:喜慶。舊時用於祝頌子孫眾多。《詩經·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
【塚木已拱】比喻老死多年。
【塚中枯骨】猶言死人。用以譏諷誌氣卑下、沒有作為的人。《三國誌·蜀書·先主傳》:“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邪?塚中枯骨,何足介意?”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吾早晚必擒之。”
【踵決肘見】整一整衣襟,胳臂肘露了出來,拔一拔鞋,腳後跟露了出來。形容非常貧窮。《莊子·讓王》:“三日不舉火,十年不製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納屨而踵決。”參見“捉襟見肘”。
【踵足相接】同“踵趾相接”。
【踵武相接】同“踵趾相接”。
【踵事增華】南朝梁蕭統《〈文選〉序》:“若夫椎輪為大輅之始,大輅寧有椎輪之質,增冰為積水所成,積水曾微增冰之凜,何哉?蓋踵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厲,物既有之,文亦宜然。”後以“踵事增華”指繼續以前的事業並更加發展。
【踵接肩摩】摩肩接踵。肩挨肩,腳碰腳。形容人多,擁擠不堪。
【踵趾相接】謂腳跡相連。形容人數眾多,接連不斷。
【踵跡相接】同“踵趾相接”。
【眾寡不敵】少數敵不過多數。唐·孫揆《靈應傳》:“眾寡不敵,三戰三北。”魯迅《兩地書·二一》:“群眾是浮躁,急不可待的。忍耐不過,~,自難免日久變生,越發不可收拾。”
【眾寡懸殊】雙方力量懸殊。
【眾好眾惡】眾人喜愛或眾人厭惡。《論語·衛靈公》:“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眾口紛紜】見“眾說紛紜”。
【眾口難調】原意難以做出符合眾人口味的菜。比喻做事很難讓所有的人都滿意。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一:“補仲山之袞,雖曲盡於巧心;和傅說之羹,實難調於眾口。”
【眾口鑠金】鑠shuò。形容輿論力量大,連金屬都能熔化。比喻眾口一詞可以混淆是非。《國語·周語下》:“眾心成城,眾口鑠金。”魯迅《三閑集·述香港恭祝聖誕》:“群言淆亂,異說爭鳴;~,積非成是。”
【眾口一詞】大家都這麼說。宋·歐陽修《論議濮安懿王典禮劄子》:“眾口一辭(詞),紛然不正。”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四:“適才仇老所言姻事,~,此美事也,有何不可?”
【眾毛攢裘】喻積少成多。見“集腋成裘”。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十九回:“常言道:‘~。’”
【眾目睽睽】指在眾人注視之下。唐·韓愈《鄆州溪堂詩並序》:“公私掃地赤立,新舊不相保持,萬目睽睽,公於此時能安以治之。”
【眾目昭彰】大家都看得很清楚。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在你家裏搜出人腿來,眾目昭彰,一傳出去,不到得輕放過了你。”
【眾難群移】眾人心中都有疑難。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群疑滿腹,眾難塞胸。”
【眾怒難犯】群眾的憤怒不可觸犯。《左傳·襄公十年》:“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清·劉鶚《老殘遊記》第一回:“你們來意甚善,隻是~,趕快去吧。”
【眾叛親離】眾人反對,親人背離。形容完全孤立。《左傳·隱公四年》:“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
【眾擎易舉】許多人一齊用力,容易把東西舉起來。喻大家同心協力就容易把事情辦成。明·張岱《募修嶽鄂王祠姆疏》:“蓋眾擎易舉,獨力難支。”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現在我們大家替他打算,~,已有個成數了,不日便可奉請開複。”
【眾人國士】指一般人和國中傑出之士。《戰國策·趙策一》:“臣事範中行氏,範中行氏以眾人遇臣,臣故眾人報之;知伯以國士遇臣,臣故國士報之。”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豈不聞豫讓‘~’之論乎?劉玄德待雲長不過恩厚耳。”
【眾人拾柴火焰高】喻人多力量大。
【眾矢之的】眾箭所射的靶子。比喻大家攻擊的對象。
【眾說紛紜】人多嘴雜,議論紛紛。清·蒲鬆齡《聊齋誌異·阿纖》:“君無二心,妾豈不知?但眾口紛紜,恐不免秋扇之捐。”
【眾所周知】誰都知道。
【眾望所歸】大家一致期望的。《晉書·列傳三十傳論》:“於是武皇之胤,惟有建興,眾望攸歸,曾無與二。”宋·陳亮《複陸伯壽》:“舍試揭榜,伏承遂釋褐於崇化堂前,眾望所歸,此選增重,凡在友朋之列者,意氣為之光鮮。”老舍《四世同堂》三十五:“他非去不可!~,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眾星拱北】眾星拱衛北辰。舊指有德的國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擁戴。《論語·為政》:“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一折:“恰便似~,萬水朝東。”
【眾星捧月】眾星襯托著月亮。見“眾星拱北”。老舍《四世同堂》七:“乘著這個改朝換代的時機,咱們得~,把他抬出去!”
【眾誌成城】萬眾一心,象堅固的城牆一樣不可摧毀。《國語·周語下》:“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眾醉獨醒】眾人昏懞,我獨醒。戰國楚·屈原《漁父》:“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重男輕女】輕視婦女的封建思想。例:曲波《林海雪原》二十:“說的白茹含羞帶樂的一撅嘴,‘什麼黃毛丫頭,~的思想。’”
【重於泰山】比喻意義重大。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重厚少文】持重敦厚而少於文飾。《史記·高祖本紀》:“已而呂後問:‘階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曰:‘……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
【重氣狥名】重視義氣,慕求聲名。
【重氣輕生】同“重義輕生”。
【重氣輕命】同“重義輕生”。
【重義輕生】謂看重義行而輕視生命。
【重義輕財】謂看重仁義而輕視錢財。
【重賞之下,必有死夫】見“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謂用重金懸賞,就會有勇於出來幹事的人。
【重逆無道】大逆不道,行事不循理。
【重財輕義】謂看重財利而輕視道義。
【重望高名】擁有崇高的名望。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做了德行,必得何果。《涅槃經》:“種瓜得瓜,種李得李。”
【周公吐哺】《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後用為在位者禮賢下士之典實。
【周而複始】謂不斷地循環往複。
【周規折矩】本謂行禮時步趨合乎規矩。後引申為拘泥於成法、準則。語出《禮記·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
【周規折矩】謂合乎規矩。
【周情孔思】周公孔子的思想感情。常用以讚美人之高尚情操。
【周窮卹匱】接濟、救助鰥寡孤獨及其他貧困的人。
【侜張為幻】欺誑作偽。
【譸張為幻】欺誑詐惑。
【譸張變眩】猶言譸張為幻。
【粥少僧多】比喻所有甚少而需要者多。
【肘行膝步】匍匐前行,表示虔誠或哀戚。
【肘脅之患】見“肘腋之患”。
【肘腋之患】近在身邊的禍患。
【晝日三接】一日之間三次接見。形容深受寵愛禮遇。
【晝日晝夜】猶言日日夜夜;沒日沒夜。
【晝伏夜行】白天隱伏,夜裏行走。一種隱蔽行動。
【晝伏夜動】白天埋伏,夜晚活動。
【晝伏夜遊】猶晝伏夜動。
【晝吟宵哭】晝夜哀歎、哭泣。
【晝度夜思】日夜思量。
【晝陰夜陽】依我國古代陰陽之說,晝屬陽,夜屬陰。“晝陰夜陽”表示天道反常,將有災異。
【晝乾夕惕】日夜勤勉戒慎。語出《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晝想夜夢】①日有所思,夜有所夢。②指日夜夢想,殷切追求。
【晝警夕惕】日夜警惕戒慎。
【驟不及防】謂事情來得突然,使人不及防備。
【驟雨狂風】見“驟雨暴風”。
【驟雨暴風】亦作“驟雨狂風”。亦作“驟風暴雨”。來勢急遽而猛烈的風雨。
【驟風暴雨】見“驟雨暴風”。
【朱幹玉戚】紅色的盾與玉飾的斧。古代武舞所用。
【朱衣點頭】《天中記》卷三八引宋趙令畤《侯鯖錄》:“歐陽修知貢舉日,每遇考試卷,坐後嚐覺一朱衣人時複點頭,然後其文入格……始疑侍吏,及回顧之,一無所見。因語其事於同列,為之三歎。嚐有句雲‘唯原朱衣一點頭。’”後因稱科舉中選為“朱衣點頭”
【朱脣玉麵】指美女。
【朱脣粉麵】形容女子貌美。亦指美女。
【朱脣皓齒】紅脣白齒,形容女子貌美。亦指美女。
【朱弦三歎】《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歎,有遺音者矣。”後因以“朱弦三歎”指稱音樂的美妙。
【朱甍碧瓦】紅色屋脊,青綠色的琉璃瓦。借指華麗的建築。
【朱樓碧瓦】指華麗的樓房。
【朱樓綺戶】富麗華美的樓閣。
【朱輪華轂】紅漆車輪,彩繪車轂。古代顯貴者乘的車子。
【朱顏翠發】同“朱顏綠發”。
【朱顏綠發】指青春年少。
【朱轓皁蓋】紅色的車障,黑色的車蓋。古代高官所乘的車子。亦借指高官。
【侏儒一節】喻指能體現事物全貌的局部。語出桓譚《新論·道賦》引諺語:“侏儒見一節,而長短可知。”
【侏儒觀戲】比喻自己缺乏能力,隻好隨人行事。
【誅心之論】揭穿別人動機的批評或深刻的議論。
【誅求不已】見“誅求無已”。
【誅求無已】謂勒索,強取沒完沒了。
【誅求無度】斂取、需索財賄沒有限度。
【誅故貰誤】謂嚴懲故意犯罪的人,寬赦無意中犯錯誤的人。
【誅盡殺絕】謂全部殺盡,不留一人。
【珠光寶氣】珠寶閃耀著光采。形容裝飾華貴。
【珠投璧抵】謂以珠玉投擲鳥鵲。比喻人才不被重視。
【珠沉玉碎】亦作“珠沉玉磒”。亦作“珠沉璧碎”。喻女子喪亡。
【珠沉玉磒】見“珠沉玉碎”。
【珠沉璧碎】見“珠沉玉碎”。
【珠連璧合】①指日月、五星同時出現於天的一方。語本《漢書·律曆誌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顏師古注引孟康曰:“謂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時,七曜皆會聚鬥、牽牛分度,夜盡如合璧連珠也。”②泛指日月五星普照天下。
【珠流璧轉】喻時光之流逝。
【珠規玉矩】比喻人的言行純正合乎規矩。
【珠圍翠擁】指華貴的裝璜或裝飾。
【珠圍翠繞】①形容婦女雍容華貴的妝飾。②泛指華麗的裝璜或裝飾。③比喻美女簇擁。
【珠窗網戶】飾珠、鏤花的門窗。極言宮殿之奢侈華貴。
【珠零玉落】比喻珍物殘破毀壞。
【珠零錦粲】謂如珠玉之鏗零,錦繡之燦爛。比喻文詞華麗、鏗鏘。語本《魏書·宗欽傳》:“口吐瓊音,手揮霄翰,彈毫珠零,落紙錦粲。”
【珠圓玉潔】比喻詩文圓熟明潔。
【珠圓玉潤】①形容文詞圓熟流暢。②形容歌聲圓潤婉轉。
【珠歌翠舞】指聲色美妙的歌舞。
【珠槃玉敦】古代諸侯盟誓時用的器具。引申為訂立盟約。
【珠盤玉敦】見“珠槃玉敦”。
【珠還合浦】《後漢書·循吏傳·孟嚐》載:合浦郡海出珠寶。原宰守並多貪穢,采求無度,珠遂徙於鄰境交阯郡界。及孟嚐赴任,革易前弊,未逾歲,去珠複還。後遂用“珠還合浦”比喻失而複得或去而複還。
【珠聯玉映】同“珠聯璧合”。
【珠聯璧合】本指一種天象。語出《漢書·律曆誌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後以比喻眾美畢集,相得益彰。
【珠璧交輝】喻美好事物交相輝映。
【珠璧聯輝】同“珠璧交輝”。
【株連蔓引】廣泛株連。
【諸子百家】①先秦至漢初學術思想流派的總稱。諸子指孔子、老子、墨子等。百家舉成數言。②借指各行各業。
【諸有此類】猶言諸如此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