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讓孩子感受到重組家庭的溫暖(3 / 3)

相信,邪不壓正,隻要有勇氣,你們和孩子就不會生活在陰影之中。

4.繼父母應有更多的愛心

遼寧省有一女工叫李墨菊,當她作為“續弦”來到老楊家時,老楊對前妻留下的5個孩子說:“這是你們的媽,快叫媽!”五個孩子一個也不吭聲。老楊一再催促,12歲的大孩子才勉強叫了一聲“姨”。當天晚上,大孩子帶著弟弟妹妹一齊跑到姥姥家去“避難”了。孩子這樣做,是因為他們對新來的後母不信任,有戒備心理。再說父親又生硬地逼他們叫後母為“媽”,更使他們在感情上難以接受,於是就用“逃”來表示他們的“抗議”。老楊感到對墨菊很過意不去,他想把孩子叫回來狠狠訓斥一頓,但被李墨菊擋住了。她說:“還是讓我把他們請回來吧。”第二天,她買了禮品,和老楊一起來到姥姥家。一進門,她就恭恭敬敬地給兩位老人行禮,親熱地叫老人“爹”和“媽”。老人很受感動,對李墨菊也親熱起來。孩子們見姥姥和姥爺對後媽不錯,原來繃緊的心弦也就放鬆了幾分。李墨菊又給5個孩子各送了禮物。姥姥要孩子們跟媽媽回去,他們都順從地點了點頭。孩子們回家後,李墨菊又親自領他們到亡母的墓地悼念。她和孩子們一樣,在墓前行了禮,向死者表示縱有千難萬難,也要把孩子們撫養成人。這時5個深受感動的孩子終於衝破本能的戒備,一齊向李墨菊叫了一聲“媽!”

大多數離婚的人是要重新結婚的,而重新結婚時,多數人又帶著孩子,而且也有這樣的情況,女方自己原來沒有孩子,隻是在結婚後具有了繼母的身份。這樣就出現了繼父(母)同繼子女的關係問題。這種關係是很複雜而微妙的,突然之間有了孩子,感覺一定不會很自然。不過,我想大多數女性會同意我的說法,既然你接受了孩子的爸爸做你的丈夫,而且和孩子一起組建了家庭,那麼即使是愛屋及烏,你也應該愛丈夫的孩子,否則,你對丈夫的愛情的可信度將大打折扣。

不過繼母與繼子女之間,畢竟缺乏天然的血緣關係和長期生活在一起所產生的感情聯係。

所以,繼母在跨入新家庭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即使繼子女一開始對自己抱有敵意,對親生媽媽懷著難以忘卻的思念,你也應該把它看成是正確的、天經地義的。這說明孩子還和你疏遠,還對你不理解,懷有戒備之心。當你用自己真誠的愛、寬容的胸懷贏得了孩子的感情和信任後,你們相互間的關係便會在原來的基礎上升華。

如果重新結婚時,繼子女還十分幼小,那麼這個問題解決起來就較容易。隻要做父母的真心愛孩子,真心想重建一個幸福的家庭,久而久之,孩子和繼母的關係必然會逐漸融洽,這個重新組合的家庭甚至會彌補得天衣無縫。

令人費心的是那些已經建立了習慣並開始形成個性的孩子。他們會因為新媽媽的到來,而加倍思念自己的親生媽媽。不願和繼母合作,還常常故意把重婚父母的生活攪得不安寧。

做繼母的光有良好的意願還不行,還得有恰當的辦法。比如,怎樣才能和繼子女接近?繼子女跟你親近不起來怎麼辦?怎樣才能使繼子女從感情上認你為“媽”等等。做母親的對繼子女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麵去關照他們愛護他們:

(1)尊重繼子女的感情,理解孩子思念親生媽媽之情

假如用壓製的手段企圖讓孩子忘卻親生媽媽,那麼孩子隻會對你產生反感和抵觸。聰明的做法是,尊重孩子,同孩子一起懷念他(她)的親生媽媽。同時,要讓孩子相信,你今後也將像他(她)的親生媽媽那樣對待他(她),一定要用自己真誠的感情取得繼子女感情上對你的認可。

(2)尊重繼子女的個性

繼子女的個性是在原來所處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中形成的。繼母進入新家庭以後,不要以自己的好惡來改變繼子女的個性。如果你認為繼子女的個性太懦弱或太急躁,那麼,你首先應該設法了解形成這種個性的原因,然後再設法幫助他(她)糾正。如繼子女的個性是否同親生媽媽十分相像?媽媽生前是否對他(她)十分溺愛?從前家庭中的氣氛和環境是怎樣的?等等。當你把情況了解清楚以後,你便可以從家庭氣氛、家庭環境、你同丈夫的關係等多方麵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使他(她)在你所設計的教育環境中不知不覺地剔除個性中的消極東西,以利於孩子的個性得到全麵健康的發展。

(3)尊重繼子女的習慣

繼子女的諸多習慣,也是在你進入這個家以前就形成的。當你發現他(她)做遊戲時,把玩具攤了一屋子,而你又是一個特別愛幹淨的人,這時你一定要平心靜氣,千萬不能把孩子趕到角落裏去玩。在你看來是“玩”的小事,而對孩子來說,玩,意味著一個天地。誰毀了他的天地,他(她)就會恨誰。

當你同丈夫說話時,孩子在一旁插嘴,胡攪蠻纏。遇到這種情況,你千萬不要動氣,這 一定是他(她)在親生媽媽那兒養成的習慣。你若以厭煩的口氣責備或趕走他(她),不僅破壞了孩子的情緒,也影響了你丈夫——孩子的親生父親的談話興致。因為他(她)已經習慣於孩子這樣做。聰明的辦法,是把插嘴的孩子攬進懷裏,同他(她)談談,同丈夫談談。把大家的話引導到一塊兒,好似家庭一席談那樣,親切而溫暖。

當然,對於繼子女不良的習慣,還是應當並有責任幫助他(她)予以糾正,但一定要等你和孩子的關係相處得很融洽以後,孩子方能接受。

隻有這樣,繼母對繼子女無私的愛,遲早會衝破孩子心中的防線,贏得孩子的信任,使雙方的感情水乳交融、親密無間。當然,像李墨菊處在這樣的家庭裏,今後一定還會遇到波折,但隻要有她這樣的愛心,有她這樣的豁達大度,一定能和繼子女處理好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