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永安村的大櫻桃收入:30萬元以上6戶,10萬元到30萬元364戶,5萬元到10萬元180戶;5萬元以下的15戶,被嬉為貧困戶。
來永安村收大櫻桃的老板,豎起大拇指驚歎:“小洋樓住起,小汽車開起,小日子過起,那叫一個舒坦。”
沿著“百裏果蔬長廊”前行,就來到大田鄉勝利村。
勝利村栽的是紅富士,是蘋果裏最優質的品種。有人稱是“金蘋果”,因為賣價7元一斤。又有人叫“紅將軍”,因為是果中統帥。
到了收獲的季節,紅豔豔的蘋果壓彎搖動的枝條,這座嶺是蘋果,翻過嶺還是蘋果。村民們忙著摘蘋果,客商們忙著裝蘋果,平坦的鄉間公路運送蘋果的車輛排成長龍。
在勝利村5組,有一個20畝的幸福果園,果園的主人是華中軍。
10年前,幸福果園還是一片荒地,種的是豆子,全年收入隻有幾千元。眼前這裏掛滿紅紅的蘋果,每個平均6至8兩重,賣價在每斤6到8元。華中軍樂嗬嗬地說:“這樣的價錢保守些估計,會賣上25萬元。”
春天,果樹開花,花在村中,村在花中;秋季,水果成熟,果在村中,村在果中。這就是今天的漢源!
3
“清溪風口茶馬道,蹄聲遠去歲月老。”
清溪鎮是漢源的一座古城。它始建於漢代,唐時初具規模,清朝達到頂峰。據地方誌記載,在鼎盛時期的清代,城內有9街18巷,設有衙署、考棚、文廟祠宇28座,還有牌坊、樓亭18座。山梁上那長長的接向天邊的小路,就是茶馬古道。
出產於清溪鎮的“貢椒”,以“子母椒”稱奇,椒果上長著一顆小花椒,奇異的形態好似母親背著兒子。“子母椒”油重粒大,色澤丹紅,芳香濃鬱,醇麻可口,是花椒中的冠軍。早在唐代元和年間,清溪花椒便選作了皇室貢品。直到清光緒29年,才結束了這段“輝煌”的曆史。
清溪花椒,美在品質,美在厚重,飽含大山的質樸,嵌入山裏人的情懷。
它長得低矮,遍身是刺,沒有樹的高大,更沒有花的嬌豔;它對生長的條件,一點也不苛求,不與稻穀爭良田,不同玉米搶厚土,長在荒坡石崗,溝坎地邊,有一縷陽光,一滴雨水,就能立身安家;無論是入皇宮、上餐桌,還是當香料、作藥用,它都不在乎,隻知道在大山裏生長、開花、結果。
一千多年的陽光,一直照著花椒的生長。
一千多年的山風,一直吹著花椒的芳香。
全縣栽種花椒10.21萬畝,幹花椒年產量1700噸,年產值1.83億元。
花椒采摘的時候,走上一處山岡看去,起伏的坡坡嶺嶺都是高高矮矮的椒樹。身邊吹著涼爽的清風,迎麵撲來滿鼻的椒香。
椒農們在花椒樹下忙活,不時地,有悠悠的山歌飛來:
紅紅太陽照北坡,坡上采椒妹子多,
賣了花椒去割肉,哥喝酒來妹唱歌。
這幸福的歌聲越過清溪,越過漢源,越過川西南,傳到了大山外的遠方…… (責任編輯:王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