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花海深處是吾家(1 / 2)

花海深處是吾家

文化大觀

作者:林凱

大渡河波濤洶湧,卷著曆史的黃沙奔騰而去,卻帶不走屹立在兩岸的震後重生奇跡。

——編輯手記

四川省漢源縣位於大渡河中遊。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縱貫全境,有數不盡的風流人物,道不完的今古傳奇。

進入21世紀,漢源遭遇兩場災難:“5·12”汶川大地震重災縣;“4·20”蘆山強震受災縣。

麵對瘡痍滿目的村落,漢源人以大渡河的氣魄重建家園。他們依托適合水果生長的資源,實施統一規劃成片連建,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產村相融”致富之路。

短短兩年多時間,漢源這塊遭受創傷的土地,便以一張格外美麗的麵孔,無比動人地展現在世人麵前。

1

春到了,三月的漢源,一天一個豔陽天,10萬畝梨花開了,開滿了九襄壩子。花疊花、花連花、花裹花,開得前呼後擁,開得鋪天蓋地,開得無邊無際。

10萬畝梨花的腹心,有一個三強村,村子人多地少,他們抓住災後重建機遇,大力發展生態花果經濟,建成了四川省鄉村旅遊示範村。2014年,接待遊客145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8000萬元,全村人均純收入12052元。

花香農居是三強村的重建聚居點,有20家重建戶,氣派的三層小樓,有吃有住有休閑,遊人住進去,完全融入梨花之中。門前聞花香,開窗摘花朵,坐在陽台望去,遠山的梨花盡收眼底。

三強村走出的路子,是漢源縣新農村建設的目標。這個目標是:新村變景區,民居變景點,產品變商品,果園變公園。

九襄壩子的梨花還未盡興,雙溪鄉申溝村的桃花又開了。

火紅的桃花,從溝底到半坡到山頂,開得一束束、一團團、一片片,像一把把燃燒的火炬,照紅了天映紅了地。一座座三層樓房掩映在桃花叢中,寬闊的街道上擠滿各色各樣看花的人。

以前的申溝,真正是“深溝”。一條大溝缺水少土,多的是沙子和石頭。溝兩邊山坡是一塊一片的荒地。全村424戶人家,散落在溝邊和坡上,年年歲歲靠天吃飯,強壯的男人竟窮得娶不上媳婦。

“5·12”汶川大地震,申溝是重災村。災後重建和新農村建設,如何有機結合?鄉政府提出“十六字”工作思路:以花為媒,以果交友,旅遊興村,產業富民。

申溝豐厚優質的紅沙土,最適合白鳳桃生長。村民們開荒,買苗,栽樹,修渠引水,荒溝荒坡荒山變身萬畝桃園。

在國家政策扶持下,村民們的新居有庭園,有壩子;嶄新的村落,有街道,有綠化;變了模樣的申溝,還建了很多農家樂。喝的茶水是山泉,吃的蔬菜是自產,連豬肉、雞鴨也是原生態。觀花品桃季節,申溝村遊人如織,農家樂溢出的菜香,隨清涼的山風飄得很遠很遠。

申溝村火了,一年接待遊客20多萬人次,旅遊收入突破1000萬元。

2

隻見在連綿起伏的果林中,新修了一條盤山公路,取名“百裏果蔬長廊”。

長廊起點在清溪鎮,鎮上有個永安村。過去村民的日常花銷,全靠去小煤窯打工,掙的是“玩命錢”。一年裏,總有兩三回悲傷籠罩村子,那是挖煤工在窯下丟了性命。

現在的永安村是遠近聞名的大櫻桃基地村。5月的陽光下,綴滿枝頭的大櫻桃圓得似珍珠,紅得賽瑪瑙。采摘大櫻桃的日子,村裏呈現一派繁榮。大人小孩,手提竹籃,摘果,運果,穿梭在林間,行走在山道上,蕩起一串串笑語,撒下一路路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