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缺銅診斷及防治(1 / 2)

作物缺銅診斷及防治

(一)症狀

銅缺乏不但影響植株葉部的發展,同時亦會影響果實的外形和品質。缺銅時,聚積在果實外表皮的流膠將使果實出現紅棕色的斑點或形成裂果,缺乏嚴重時,果實在尚未成形前即已掉落。表現在禾穀類作物新葉黃白化、扭曲,穗發育受阻,不實。木本果樹枝梢下彎呈吊鍾狀,枯梢裂果;麥類缺銅發生頂端黃化病,質薄,扭曲,後期上位葉幹卷成紙稔狀,輕度缺銅,前期症狀不明顯,出穗後因花粉敗育而不實——穗而不實,又稱直穗病;柑橘、蘋果及桃等果樹葉片失綠畸形,嫩葉彎曲下垂,樹皮上出現水泡狀皮疹,嚴重時發生頂稍枯死;豆類作物新葉失綠、卷曲。

(二)易於發生的環境條件

(1)高有機質土壤如泥炭土、腐泥土。

(2)本身含銅低的土壤,如花崗岩、鈣質砂岩、紅砂岩及石灰岩等母質發育土壤,表土流失強烈的粗骨土壤。

(3)氮、磷及鐵、錳含量高的土壤。

(4)種植敏感作物,常見敏感及較敏感作物主要有燕麥、小麥、菠菜、煙草以及柑橘、蘋果和桃等。

(三)診斷

1.形態診斷

作物缺銅的外部症狀如上。典型症狀是:禾穀類作物如麥類是上位葉黃化、白化及穗不實;木本果樹作物是枝梢枯死的枝枯病。

2.植株診斷

一般作物含

銅範圍5~30毫克/千克,成熟葉片含銅<2毫克/千克時,可能缺銅。不同作物缺乏臨界為:柑橘葉片<4毫克/千克,5~6毫克/千克正常,麥類不實葉片<1.5毫克/千克,正常結實的植株葉片應>3.0毫克/千克,大豆<12毫克/千克(苗期葉片),<15毫克/千克(結莢期葉片),<13毫克/千克(成熟期葉片)缺乏。缺Cu植株含Fe增高,Fe與Cu呈顯著負相關,小麥的Cu/Fe<0.008~0.012時缺乏。

3.土壤診斷

土壤有效銅含量與作物含銅關係良好,提取劑不同臨界值不同,酸性和中性土壤普遍采用0.1摩爾/升HCI提取,石炭性和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多采用螯合劑DTPA提取,0.1摩爾/升HCI提取的銅<2.0毫克/千克,DTPA浸提取銅<0.2毫克/千克為缺乏臨界,小麥缺銅0.1摩爾/升HCI浸提銅<1毫克/千克,棉花缺銅的DTPA銅<0.3毫克/千克。

4.組織化學與酶學診斷

銅能活化多酚氧化酶,提高植物木質化程度,酸性間苯三酚可使木質化部分染成紅色,紅色深淺說明木質化程度強弱,銅又是抗壞血酸氧化酶的組成,活性與葉片含銅量關係密切,測定酶活性強弱可以判斷含銅豐缺。

(四)防治

土壤及葉麵施肥均有助於銅缺乏的補救,但土壤施肥較普遍,施用銅肥一般用硫酸銅。大田作物如麥類用量15~30千克/公頃,拌泥基施,於拔節前後噴施兩次;果樹一般采用噴施,結合防病噴灑波爾多液也能見效。由於作物每年吸收的量很少,且鋼淋失量甚微,故施用一次後,可發揮數年的殘效,因此不需要每年施用,否則將產生銅的毒。

(一)症狀

硼缺乏症狀發生在頂梢生長點、幼葉、塊根莖,或果實等生長發育中的組織其症狀因作物而異,綜言之:

(1)頂梢的生長點和心葉生長受阻,白化或褐化而壞死,刺激側芽生長(部分側芽亦隨即壞死)而呈叢生或簇生狀。

(2)葉片畸形,變厚易碎或皺縮卷曲,有些作物則兼有葉脈間黃化症狀。

(3)葉柄或莖增厚變為短粗,有裂痕且木栓化,或有水浸狀壞疽。

(4)塊根或塊莖內木栓化或黑心。

(5)缺硼抑製花粉、花蜜形成和花粉管發育而影響授粉,造成嚴重落花或落果。

(6)果實畸形,發育緩慢,果皮或果肉局部呈水浸狀,果皮增厚,果汁率低,種子發育不良。

如小麥缺硼發生“不稔症”前期無明顯症狀,抽穗後因雄蕊發育障礙,花藥空癟,花粉敗育不能完成正常受粉而不實;玉米缺硼上部葉片發生不規則的褪綠白斑或條斑,果穗畸形,行列不齊,著粒稀疏,籽粒基部常有帶狀褐疤;大豆缺硼幼苗頂芽下卷,枯萎死亡,腋芽抽發畸形,老葉粗糙增厚;花生缺硼果針萎縮,少數入土的莢果多為秕果;向日葵缺硼頂芽受損,腋芽萌發,葉片皺縮,主脈偏向一邊,花盤形小,失去歲、隨太陽轉向的能力,空殼,秕粒多;馬鈴薯生長點及分枝尖端死亡,節間短,側芽叢生,老葉粗糙增厚,葉緣卷曲,塊莖小,畸形,內部出現褐色或棕色物質;柑橘缺硼葉片黃化、枯梢,有稱黃葉“枯梢病”,葉脈變粗,表皮爆裂,落果嚴重,果實表麵凹凸不平,皮厚,果實堅硬無汁,形小堅硬,稱“石果病”;蘋果缺硼新梢頂端萎縮,甚至枯死,細弱側枝多量發生,類似“小葉症”,幼果表麵水浸狀褐斑,壞死,幹縮硬化,凹陷,龜裂,稱縮果病;蔬菜作物缺硼普遍,按主要症狀歸類:一是生長點萎縮死亡,葉片皺縮,扭曲畸形。多見於菠菜、實用甜菜、結球白菜等。二是莖葉及葉柄開裂、粗短、硬脆。如芹菜的裂莖病,老葉葉柄出現多量裂紋裂口;番茄葉柄及葉片主脈硬化,變脆。三是根菜類肉質根內部組織壞死變褐,木栓化,如蘿卜等褐心病,也稱褐色心腐病。四是果皮、果肉壞死木栓化,如黃瓜果實木栓化開裂、番茄表皮龜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