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文學
閱讀集訓營
【解題鑰匙】
高考語文《考試大綱》要求考生能夠閱讀評價報告的文體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內容、構成要素和語言特色;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功用,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這裏的報告指兩類文本,一類是報告文學,一類是調查報告。下麵就報告文學這一類文本的閱讀作一講解。
報告文學是從新聞報道和紀實散文中生成並獨立出來的一種新聞與文學相結合的散文體裁,也是一種以文學手法及時反映和評論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聞文體,具有及時性、紀實性、文學性的特征。因此,高考語文試題對報告文學的考查主要側重於鑒賞評價、探究能力兩方麵,鑒賞評價側重於就文本特點如表現手法進行考查並有所拓展,而探究題設題的點和麵均在思想與價值方麵作深入的個性化探討。一般來說,考生在閱讀報告文學時,應重點把握以下幾個方麵:
一、標題
報告文學比較重視標題,力求產生一種吸引力和震撼力。其標題一求實,二講究修辭,三具有概括力和氣魄,如“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國農民大趨勢”“神聖憂思錄”“誰是最可愛的人”等。高考語文試題一般會要求考生就報告文學的標題進行鑒賞。
二、開頭與結尾
報告文學通常在開頭或結尾就顯示出文章的思想水平和藝術質量,把文章的思想“示意圖”,以生動鮮明的形象及場麵或觸目驚心的議論,簡明扼要地提示給讀者。在報告文學中,作者點題式的精彩議論往往交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情感傾向、寫作目的等。
三、結構
報告文學的主題比文學作品更加鮮明,集中,新穎。因此,報告文學在安排結構時,不但會在主題統率下進行,起到貫串和直接表現主題的作用,而且會反映和適應不同材料內容的特質。報告文學的結構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1.借用一般情節小說的結構形式,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常用倒敘手法,引起懸念。還可以采用多線索發展(主副線索交叉或平行並列)結構。一般稱這種以時間推移和過程進展為線索的結構為縱向結構。
2.借用一般散文“以線串珠”的結構形式,依靠主題思想的論述來直接組合互不相關的材料。這種結構可以稱為橫向結構。這種結構還可以安排成“閉合式”,即選擇主人公所處的一個典型場麵和高潮時間作為中心,將主人公一生的主要經曆以回憶形式穿插其中。
3.以作者對主人公的認識發展及感情變化的過程來安排結構。如《大雁情》就由四個部分組成,四個小標題“她……”“她?”“她”“她?!”貼切地表現了作者對報道對象認識深化的過程。
四、人物形象
報告文學對人物形象的藝術加工,不僅僅體現在抓住其精神特征即“閃光點”、選擇提煉其言行上,而且會把人物放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中去反映,並發掘出人物形象具有的普遍的社會意義。一般來說,考生在閱讀報告文學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重視刻畫人物性格的文字。報告文學在刻畫人物時,通常會抓住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把人物鮮明的個性刻畫出來。
2.重視鮮明的個性化語言。言為心聲,報告文學中人物的語言通常生動,鮮明,有其獨特的個性。這種語言可以使報告文學中的人物形象生動鮮活,收到呼之欲出的效果。
3.重視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文字。報告文學隻有寫出人物的靈魂,揭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才能刻畫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一般來說,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文字一般也就是文章的思想和價值傾向展現的主要部分。
4.注意細節描寫、環境描寫。人物隻有在特定的環境中才能更形象和立體。此外,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不僅對於表現人物形象有重要的作用,而且通常會蘊涵著作者的思想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