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考生在回答人物類題目時,要從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等方麵的描寫入手,抓住細節描寫進行分析鑒賞;而對概括主旨類題目,考生可以使用“通過寫……表現了……”這種句式來組織答案。
【針對訓練】
閱讀下麵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
反腐戰線上的“火眼金睛”
□蔣 巍
資金追查——一個電話號碼和百天大戰
2007年2月,審計署駐長沙特派員辦事處副處長夏陳亮受命率一個小組前往北京,對中國建設銀行某分行進行例行審計。在海量數據中,他們發現一筆總額高達20多億的住房抵押貸款,共4000多筆,分屬270個賬戶。其中5億多元被認定為“壞賬”,由銀行相關人士一筆核銷,還有3個億掛在“呆賬”名下。這8億多不良貸款分別流向17個企業,在100多個賬戶內轉來倒去,而企業財務總管的聯係電話卻是一個手機號碼。這引起“湘軍”的高度警覺,幾十天裏,由22人組成的6個小組起早貪黑,跑遍全市包括郊區的工商稅務信用社,一筆筆查來龍去脈,發現這些巨額資金最終流向一個人:北京燕山華爾森實業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謝根榮。再一查,此人名號十分了得: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執委會常委,中國富豪榜排名第163位。其總部設在釣魚台國賓館長期租賃的一幢樓內,樓下停放著賓利、奔馳、寶馬、勞斯萊斯等6輛豪車;辦公室擺滿蒙人的真假文物,牆上掛著一張張謝根榮與南非曼德拉、聯合國前秘書長加利等諸多海內外知名人士的合影……
經查,謝根榮於2000年買下北京牛街一處半拉子爛尾樓,大張旗鼓把它熱炒成金牌工程“東華金座”。在一次內部會議上,他指使數十名手下四處收集身份證,在此基礎上偽造了1000多份購房按揭合同,先後從這家建行支行騙貸20多億。為騙取銀行信任,謝根榮秘密找人編織偽造了兩件“金縷玉衣”:一件“綠玉衣”,一件“白玉衣”。地球人都知道,世界上隻有一件金縷玉衣,是湖南漢代墓葬馬王堆出土的。謝根榮以巨額酬金請來5位古董鑒定專家——他們就此成了錢眼兒裏的“鑽家”,留下一份書麵評估,稱這兩件“金縷玉衣”總價值達24億元。過後,支行負責人顏林壯和趙峰被請到“根榮博物館”,目睹玻璃罩裏閃閃發光的“金縷玉衣”,兩人為謝根榮繼續騙貸和自己的毀滅打開了“煉獄之門”。他們心知肚明,此前在謝根榮身上已流失數億貸款,管它“玉衣”是真是假,不信也得信——隻能硬著頭皮往深淵裏跳了。
百天大戰,一舉告捷,案件移送公安部門。
數據追查——海中撈出濕帽子
在變幻莫測的證券市場上,“千金難買早知道”——這樣極富煽惑性的引導宣傳,是很容易使股民受到坑騙的。
2009年底,審計署深圳特派辦對一家國有證券公司進行例行審計。這家證券公司的辦公桌上擺著成排的電腦,裏麵仿佛橫亙著浩瀚的銀河,放眼一望深不可測,全是進進出出的戶頭和千變萬化的數據。那天,衣著樸實、講話樸實、作風樸實、表情也樸實的審計組進入證券公司大樓,風度翩翩的高管們笑容相當真誠,說話也相當自信:你們要看懂我們的高科技高智商業務和海量信息,有點難度吧?
審計組很謙虛,說我們要向你們好好學習。
殊不知,審計人的信條是:“學習是我們的生活方式,不學習是我們的職業危機。”審計之前,對被審單位的專業知識、工作流程進行“惡補”是他們的必修課。因此在深圳特派辦審計組看來,那家證券公司的海量信息不過是小河流水嘩啦啦。“火眼金睛”很快從大海中撈出了濕漉漉的“廣東中恒信傳媒公司”:這家企業從2007年4月至2009年10月,交易股票552隻,累計交易金額571多億元,獲利4.26億元。再查資金流向,其中大筆大筆地流入近20家地方電視台的財經頻道,其股評節目都由中恒信“承包”“聯辦”或“買斷”,播放由他們提前錄製好的薦股節目。一切證據表明,中恒信有操縱股價非法牟利之嫌,證券界通稱這種“搶先交易操縱”方式為“搶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