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1 / 3)

第十五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THEOLYMPICGAMESOF1952

巨人蘇聯隊初涉五環城

奧運會進入蘇美抗衡的年代

倫敦奧運會前一年,即1947年6月,國際奧委會於斯德哥爾摩就1952年奧運會會址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此時世界一些城市對主辦奧運會產生了深厚的興趣。與第十四屆奧委會隻有倫敦一家申請形成了鮮明對照的是,第十五屆則有赫爾辛基、阿姆斯特丹、雅典、底特律、明尼阿波利斯、洛桑、費城、斯德哥爾摩、芝加哥9個城市同時提出了申請。會議期間,各個城市都派來了由市長率領的代表團遊說,氣氛相當熱烈。通過投票表決,赫爾辛基贏得主辦權。

芬蘭這個國家雖然人口不多,幅員不大,但體育運動相當普及,在冬、夏奧運會都取得過優異成績。為奧林匹克運動作出了有益的貢獻。

1940年戰爭迫在眉睫,當日本東京宣布不承辦奧運會時,芬蘭毅然接過了這項任務,並積極進行了準備。赫爾辛基,亦名赫爾辛福,是芬蘭首都和主要海港。當它被選為1952年奧運會會址的消息傳開後,人群雀躍,舉國上下投入了準備工作,赫爾辛基僅有40多萬人口,預計奧運會期,從世界各地到來的客人-旅遊觀光者、新聞記者、運動員和體育官員等,將達7萬人。無疑這對一不大的城市將造成很大的壓力,他們周密地考慮了城市建設,為客人到來後的住宿、交通和食品供應等作了妥善的安排。他們擴建了作為主體場地的赫爾辛基運動場,將原先隻能容納不到5萬人的看台擴大為7萬人,運動場附近,修建了供遊泳、體操和球類比賽的各類場館。另外,還有兩座宏偉壯觀的建築物:一座是為紀念馬蒂.耶爾維寧在1932年奧運會奪得標槍冠軍的白塔;另一座是芬蘭長跑驍將帕沃.魯米的青銅像維妙惟肖,展現了魯米往昔馳騁田壇的雄姿。這兩座紀念物,也是芬蘭作為"標槍之國""長跑之鄉"的象征。

運動會於7月19日至8月3日舉行。應邀參賽的有69個國家和地區的4925名運動員,其中女子518人。首次參加的有巴哈馬群島、加納、危地馬拉、香港、以色列、印度尼西亞、尼日利亞、荷屬安的列斯群島、泰國和南越。中華人民共和國、蘇聯和聯邦德國也首次應邀參加了奧運會。中國奧委會因當時國際奧委會某些領導人蓄意製造"兩個中國"行為受阻,故僅參加了1項男子仰泳和8月3日閉幕式。首次參賽的蘇聯隊,對這屆運動會非常重視,共派出295名運動員,數居各國首;其次是美國,為286人;東道主列第三,共260人。英257人、法246人、意226人、瑞典206人、聯邦德國205人。

大會於7月19日當地時間下午1點正式開幕。氣候不佳,但觀眾台上座無虛席。當闊別田壇多年的帕沃.魯米高擎火炬進入會場時,全場掌聲雷動,高呼"魯米!魯米!"年過半百的魯米,一邊頻頻點頭向觀眾致敬。當芬蘭另一名長跑明星漢.科勒赫邁寧從魯米手中接過火炬,點燃塔上火焰,大會進入了高潮。掌聲、歡呼聲和熊熊燃燒的奧林匹克火焰,使人們沉浸在狂熱的氣氛中。

本屆奧運會可說是大麵積豐收的一次運動會,以破世界紀錄為例,舉重有5項,射擊有兩項,遊泳有1項,而田徑更是突出:男子全部24個項目有21項打破或平奧運會紀錄。其中三級跳遠、鏈球、十項全能和4x100米接力均為世界新紀錄;女子9項,有8項奧運記錄被刷新,其中200米跑、80米欄、鉛球和4x100米接力創世界紀錄。有的項目是一破再破,如女子鉛球,破奧運會紀錄的為21人次,男子3000米障礙為16人次,鏈球為13人次,等等。這在奧運會史上是極為罕見的。它與上屆整個比賽隻有4項世界紀錄,而田徑連一項都沒有破的情況形成了鮮明對照。這也說明,長期戰爭的影響已逐漸消失,一大批訓練有素的優秀選手已湧現在世界體壇。如果說以往屆次中有過以魯米、歐文斯、布蘭克爾斯-科恩為英雄的奧運會,則赫爾辛基的傑出人物應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埃米爾.紮托皮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