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THEOLYMPICGAMESOF1956
跨越兩洲的比賽
唯一在南半球舉行的盛會
第十六屆奧運會1956年11月22日至12月8日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舉行。因牲口入境檢疫問題,馬術比賽改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成為奧運會史上唯一分在兩個洲舉辦的奧運會。斯德哥爾摩馬術比賽於6月11~17日舉行,共有29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比賽,運動員158人,其中女運動員13人。墨爾本奧運會參賽國家和地區共67人,運動員3184人,其中女運動員371人.本屆奧運會(包括斯德哥爾摩)首次參加的國家和地區有肯尼亞、柬埔寨(隻參加了馬術比賽)、利比裏亞、馬來西亞(今馬來西亞)、烏幹達、斐濟、埃塞俄比亞。中國台灣派出21名男運動員,參加了田徑、舉重、射擊、籃球、拳擊項目的比賽。東、西德奧委會組成德國聯隊參賽。埃及、西班牙、荷蘭、瑞士均僅參加了斯德哥爾摩的馬術比賽。本屆參加運動員人數最多的國家是:美國298人,澳大利亞287人,蘇聯283人。申辦本屆奧運會的有10個城市:墨爾本、布宜諾斯艾利斯、墨西哥城、蒙特利爾、底特律、洛杉磯、明尼阿波利斯、聖弗蘭西斯科、費城、芝加哥。
1949年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會議決定由墨爾本主辦。使大洋洲繼歐、美洲之後第一次舉辦奧運會。會期原定在1956年2月,後改在11月底至12月。按照澳大利亞法律,牲口入境後必須經過6個月的隔離檢疫。國際奧委會決定將馬術比賽改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進行。
開幕式於11月22日下午在擁有10.4萬觀眾席的主運動場舉行。來自奧林匹亞的火種,首次利用飛機傳遞,行程共約2萬多公裏。點燃奧林匹克聖火的是澳大利亞著名田徑運動員R.克拉克。他曾17次創多項長跑的世界紀錄,但在奧運會中僅獲1964年(第18屆)10000米賽1枚銅牌,被稱為克拉克現象。
本屆奧運會比賽項目仍為17個大項。單項中蝶泳首次從蛙泳中分出。瑞典獲得馬術比賽3枚金牌。蘇聯V.庫茨獲5000米、10000米冠軍,是蘇聯第一個獲奧運會長跑金牌的選手。澳大利亞女子田徑運動員B.J.莫羅各獲3枚金牌,蘇聯的V.丘卡林和V.穆拉托夫在體操比賽中各3次取勝。本屆奧運會獲金牌最多的是匈牙利A.凱萊蒂和蘇聯L.拉特尼娜兩位女子體操選手,各得4項第一。L.拉特尼娜成為繼芬蘭P.努爾米之後的第二位獲9枚奧運會金牌的運動員,而她的金、銀、銅牌總數(18枚),為迄今奧運會之最。
本屆奧運會在田徑、遊泳、舉重、射擊、自行車比賽中共破56項奧運會紀錄、16項世界紀錄。蘇聯獲37枚金牌,超過美國5枚,首次在金牌和非正式團體分上均高於美國。
12月8日舉行大會閉幕式,運動員的入場式采用各國運動員不分國籍按比賽項目列隊,手拉手入場。
本屆奧運會獎牌統計表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蘇聯 37 29 32
美國 32 25 17
澳大利亞 13 8 14
匈牙利 9 10 7
意大利 8 8 9
瑞典 8 5 6
德國 6 13 7
英國 6 7 11
羅馬尼亞 5 3 5
日本 4 10 5
法國 4 4 6
土耳其 3 2 2
芬蘭 3 1 11
伊朗 2 2 1
加拿大 2 1 3
新西蘭 2 - -
波蘭 1 4 4
捷克斯洛伐克 1 4 1
保加利亞 1 3 1
丹麥 1 2 1
愛爾蘭 1 1 3
挪威 1 - 2
墨西哥 1 - 1
印度 1 - -
巴西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