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1 / 3)

第二十一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THEOLYMPICGAMESOF1976

十五天與二十年

蒙特利爾納稅人的噩夢

加拿大蒙特利爾市曾先後五次申請主辦奧運會。在爭取1972年奧運會主辦權時,幾乎勝利在望,但最後以一票之差敗於聯邦德國慕尼黑。在此之後,經過激烈的競爭,終於擊敗了對手美國洛杉磯、蘇聯莫斯科和意大利佛羅倫薩三市,贏得了第二十一屆奧運會的主辦權。

蒙特利爾是加拿大最大城市之一,人口近300萬。1825--1849年曾是加拿大政府所在地。該市位於魁北克南部聖勞倫斯河蒙特利爾島上,是世界重要海港之一。當1976年第二十一屆奧運會決定在這裏舉行後。該市即積極進行準備,耗費了巨額資金,利用了許多現代化科技成果,在城區北部開辟了奧運會中心,新建了大型體育場、遊泳池、自行車場、奧運會村等。自行車場和體育場都加蓋了頂篷。可容8萬觀眾的主體場內,有兩塊巨大的長20米、寬10米的記分牌,各裝有1萬9千多個燈泡,從場內任何一側,都可清晰地看到牌上所顯示的比賽成績。場館設施表麵,都裝飾了茶色玻璃,熠熠生輝,顯得富麗堂皇。

這一切付出了昂貴的代價。由於經濟蕭條,物價暴漲,建築工人長期罷工,加上管理不善,在興建奧運會中心時,經費多次追加,工程一再延期。1975年有人建議易地舉行,但國際奧委會沒有采納這個意見。本屆奧運會到底耗費了多少資金,虧空了多少,說法不一。有的材料說,本屆費用遠遠超過了預算。如主體場建築費,原計劃28億美元,結果花了58億;組織費用原計劃6億,實際為7.3億,等等。整個運動會虧空10多億美元,使該市納稅人至本世紀末無法還清這筆債務。但是,另一材料說,本屆實際費用為24億美元,有1億6千萬由納稅人負擔,要到1992年才能還清。

有人諷刺說,為了15天的奧運會,增加了納稅人20年的負擔。兩種材料雖有數字上的差異,但本屆耗資巨大、出現虧空卻是實情。盡管經費上出現了赤字,工程建築中遇到了麻煩,但經過多方努力,6月13日即離運動會召開還有一個多月時間時,主要體育設施都已竣工,組織工作已基本就緒。運動會於1976年7月17日至8月1日舉行,規模遠遜於上屆慕尼黑奧運會,主要原因是發生抵製事件。1976年6月,南非政權邀請新西蘭橄欖球隊訪問。非洲最高體育理事會對此曾提出警告,如果新西蘭應邀,非洲將反對新西蘭參加即將舉行的奧運會。但新西蘭對此置若罔聞。後來,又派代表團來蒙特利爾參加奧運會。這引起了非洲的強烈不滿。加蓬、岡比亞、紮伊爾、馬達加斯加、馬拉維、坦桑尼亞、中非共和國拒絕派隊出席奧運會;阿爾及利亞、上沃爾特、加納、圭亞那、埃及、讚比亞、伊拉克、喀麥隆、肯尼亞、剛果、利比亞、馬裏、摩洛哥、尼日爾、尼日利亞、斯威士蘭、蘇丹、多哥、突尼斯、烏幹達、埃塞俄比亞體育代表團雖去了蒙特利爾,但在開幕後不久,即退出了比賽。

最後應邀參賽的有88個國家和地區,運動員6189人,其中女子1274人。運動員數比來的記者(約7800人)還要少。運動員數最多的是美國隊,共425人;東道主次之,416人;蘇聯列第三,409人。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也各派出了300名以上的運動員隊伍。首次參賽的有安道爾、安提瓜、開曼群島和巴布亞新幾內亞。中國台灣沒有參加本屆運動會。

本屆仍設21個大項。根據國際奧委會於慕尼黑運動會期間所作的決定,本屆奧運會增設了女子籃球、女子手球等,其他項目,如遊泳等,作了相應的調整和增刪,單項數由上屆的195增加到198。雖有許多非洲國家退出,但仍不失為一次高水平的比賽。田徑、遊泳、舉重、射擊、射箭共82次破奧運會紀錄,其中34次為世界紀錄。遊泳成績最為突出,共26項比賽,刷新了25項奧運會紀錄,21項世界紀錄。其他:田徑22項奧運會紀錄,8項世界紀錄;舉重29項奧運會紀錄,2項世界紀錄;射擊4項奧運會紀錄,3項世界紀錄;射箭2項奧運會記錄。

運動會於7月17日正式開幕。本屆奧林匹克火焰傳遞采取了與以往不同的作法。7月13日於奧林匹亞點燃,火種傳到雅典後,不象以往用輪船、飛機或接力傳遞,而是利用衛星傳到加拿大首都渥太華,隨後進行火炬接力跑,7月17日傳遞到蒙特利爾。最後點燃主體場奧林匹克火焰,是由一對少年男女共同完成的。這是奧運會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由兩人共同執行這一光榮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