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THEOLYMPICGAMESOF1980
喀布爾的槍聲使莫斯科受到損害
一次殘缺的奧運會
申請主辦本屆奧運會的,隻有蘇聯莫斯科和美國洛杉磯兩個城市。1974年10月國際奧委會第七十五屆會議決定,由莫斯科承辦。
莫斯科是一座已有800多年曆史的古城,城區橫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亞烏紮河兩岸,現有人口800多萬,是蘇聯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75年3月,莫斯科成立了奧運會籌委會,開始對各項工作進行積極的準備。興建和改建了許多體育設施,使莫斯科體育場館來了個大發展。據有關資料統計,大型體育場從原先的50多個增到近70個,人工遊泳池從30多個發展到60多個,體育館由1300多個擴增到1600多個,等等。與此同時,還整飾了城市建築,改善了交通運輸網。據外電報道,蘇聯為主辦這屆奧運會,總共耗費了90億美元左右。這在奧運會史上是創紀錄的數字。
運動會於1980年7月19日至8月3日舉行,恰好與第十五屆奧運會會期相吻合。兩屆會期舉辦月日完全一樣,是奧運會史上僅有的一次。第十五屆是蘇聯首次參加的奧運會,它標誌著蘇聯奧林匹克運動發展進入了一個新時期。不言而喻,兩屆會期吻合,不是曆史的巧合,而是組委會的精心安排。
大會主要活動,如開、閉幕式,田徑、足球決賽等,在莫斯科能容10萬多觀眾的盧日尼克列寧中央體育場進行。遊泳、水球、體操、籃球、排球等競賽場館,設在中央體育場附近。中央體育場及其所屬14個場館總共可容20萬觀眾。帆船項目則安排在愛沙尼亞首府塔林。這是蘇聯一個有90餘年曆史的帆船運動基地。奧運會足球賽,以前隻限在主辦城市進行,但從近幾屆開始,預賽分散在其他城市,如1968年在墨西哥城等5個城市,1972年在慕尼黑等5個城市,1976年在蒙特利爾等4個城市。這次足球除半決賽、決賽在莫斯科中央體育場進行外,其他比賽分散在列寧格勒基洛夫體育場(可容8萬觀眾),基輔"共和國"體育場(可容10萬觀眾)和明斯克"迪納摩"體育場(可容5萬觀眾)三處。
運動會於7月19日下午2點在列寧中央體育場正式開幕。蘇聯黨政領導及奧委會主要官員出席了開幕式。國際奧委會主席基拉寧主持了他任期內的最後一屆奧運會,本屆之後他卸任為名譽主席。西班牙的胡安·安東尼奧·薩馬蘭奇被選為新主席。開幕當天,氣候不佳,主辦當局不得不出動6架飛機,在雲層中噴灑化學藥劑,驅散飄浮在體育場上空的烏雲。
大會是隆重的,但人們為一種不愉快的氣氛所困擾。奧林匹克運動自1894年複興以來,經曆了種種風風雨雨,莫斯科遇到的是最嚴重的危機,它威脅著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由於蘇軍入侵阿富汗,踐踏國際法準則,給運動會帶來嚴重的影響。一個國家一方麵召開以和平、友誼為主要宗旨的奧運會,而另一方麵卻派兵入侵別的國家,必然會遭到世界的反對和輿論的譴責。許多國家的奧委會相繼表態,拒絕參加。中國奧委會也發表聲明,不參加莫斯科奧運會。國際奧委會已承認的147個國家和地區奧委會,公開抵製或拒絕參加的占五分之二,參賽的僅81個。這個數字還低於20年前羅馬奧運會的水平。
運動員為5872人(一說為5748人,前者為國際奧委會材料,後者為蘇聯材料),其中女子1274人,蘇聯運動員人數最多,為534人;民主德國、波蘭次之,分別為378、340人;匈(320人)、保(313人)也在300人以上;人口不多、遠隔重洋的古巴,也派出了由239名男女運動員組成的龐大隊伍。與會的81支隊伍中,有16個隊在入場式上沒有打本國國旗,以奧林匹克五環旗替代;有10個隊隻有旗手一人,運動員沒有出場。在奧林匹克會旗交接儀式中,因加拿大屬抵製國家行列,上屆主辦城市蒙特利爾市長隻派了代表將奧林匹克會旗交給了莫斯科市。凡此種種,衝淡了會場的熱烈氣氛,也給關心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的人們的心靈上蒙上一層陰影。
抵製情況在比賽進程中也使人明顯感覺到。例如,在自行車4000米個人追逐賽中,獲得前三名的是瑞士、法國和丹麥運動員。這三國的奧委會為抗議蘇軍入侵阿富汗,決定在本屆奧運會上任何儀式中不使用本國國旗和演奏本國國歌。結果在授獎儀式上隻好代之以奧林匹克會旗和會歌。在其他項目授獎儀式中,也出現過類似情況。這在奧運會史上是無先例的。
抵製也使比賽成績受到影響。由於上屆奧運會非正式團體總分列前十名的美國、聯邦德國、日本等國拒絕參加,田徑、遊泳、體操、柔道所受的影響尤為明顯,有的甚至不能反映當時的世界實際水平。如男子遊泳,在上屆奧運會全部13個項目中,破12項世界紀錄,本屆僅破了1項。另如馬術,上屆奧運會進入前六名的14個隊中,13個隊沒有代表去莫斯科。再如曲棍球,上屆前五名新西蘭、澳大利亞、巴基斯坦、荷蘭、聯邦德國,也全都沒有出席。人們評論說:莫斯科奧運會金牌貶值達50%。
開幕式上的奧林匹克火焰,因1976年蒙特利爾采用衛星傳送的作法遭到了反對,本屆恢複了傳統方式,進行了火炬接力傳遞。6月19日火炬進入中央體育場的是蘇聯三屆奧運會三級跳冠軍維克托·薩涅耶夫。他繞場跑一周後,將火炬轉交給了蘇聯著名籃球運動員謝爾蓋·別洛夫,後者最後完成了點燃塔上火焰的使命。代表運動員宣誓的是蘇聯上屆體操明星弗拉季米爾·安德裏亞諾夫。代表裁判和官員宣誓的也是蘇聯著名運動員、三屆奧運會摔跤冠軍亞曆山大·梅德韋季。
本屆競賽項目仍為21個大項,但單項數從上屆的198增至203。引人注目的是女子曲棍球首次進入了奧運會大門。蘇聯首次參加了全部大項的比賽。抵製雖然給本屆奧運會帶來了多方麵的影響,但在成績方麵,總的來說,還是一次較高水平的比賽。大會共破33項世界紀錄:計田徑6項,遊泳8項,舉重13項,自行車、射擊各3項。舉重、自行車水平都很高,特別是自行車,全部3個有紀錄的項目,有10人次破世界紀錄,其中1000米計時賽是1964年以來從未突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