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THEOLYMPICGAMESOF1984
奧運會由衰到盛的轉折點
中國走向世界
1978年國際奧委會雅典會議決定,由唯一申請城市美國洛杉磯承辦1984年第二十三屆奧運會。1932年洛市曾主辦過第十屆奧運會,52年過去,奧林匹克聖火又再次在這裏燃起,使它成了繼巴黎、倫敦之後,第三個舉行兩屆夏季奧運會的城市。
雅典會議後,洛市開始了全麵的籌劃工作,首先成立了籌備委員會,1979年邀請金融人士、45歲的彼得·尤伯羅思擔任了籌委會主席。這位體壇默默無聞者,富有遠見卓識,在這次籌備組織工作中,特別是財政管理上,表現了傑出的才華,從而一舉聞名於世。
奧運會的花費是巨大的,特別是近幾屆更如此,如1972年,慕尼黑花了10億美元;1976年,蒙特利爾花了20多億;而1980年,莫斯科竟花了90多億美元左右。尤伯羅思任主席後,麵臨的第一個難題是經費來源。洛杉磯奧運會是1896年奧運會創辦以來首次由民間承辦的運動會,既無政府補貼,又不能增加納稅人負擔,加之美國法律還禁止發行彩票,一切資金就都得自行籌措。尤伯羅思領導這個委員會白手起家,廣開財源,采取了如下主要措施:與企業集團訂立資助協議;出售電視廣播權和比賽門票;壓縮各項開支,充分利用現有設施,盡量不修建體育場館;不新蓋奧林匹克村,租借加州兩座大學宿舍供運動員、官員住宿;招募誌願人員為大會義務工作等。
尤伯羅思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使組委會的工作井井有條,一切如願以償。本屆奧運會原計劃耗資5億美元左右,後來不僅沒有出現虧空,而且有盈餘。據1984年12月19日洛杉磯奧運會組委會公布的材料,盈利為2.5億美元。尤伯羅思不僅為民間承辦奧運會開創了先例,他的成功還使許多經濟不發達的國家從中得到了鼓舞和啟迪,對以後奧運會能在更多國家舉行,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由於尤伯羅思為發展奧林匹克運動所作的貢獻,獲得了國際奧委會頒發的奧林匹克金質勳章。不過,他的作法,也遭到一些非議,批評本屆奧運會有濃厚的商業色彩,特別是在美國境內的火炬接力,參加者每跑1英裏需3000美元的作法,引起了體育界人士的不滿,認為它嚴重地違背了奧林匹克原則。但是,總的來說,尤伯羅思的嚐試仍不失為一次成功之舉。
隨著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奧運會的會標、吉祥物和象形圖案成了必不可少的宣傳品,並逐漸風行於世界。1980年,洛杉磯奧運會組委會也為本屆大會設計了一套這樣的標誌。會標:自1896年以來,曆屆奧運會都有這方麵的標誌,但圖形不同,含義各異。第二十三屆奧運會會標是"運行之星"。圖案主體為五角星,以紅白藍三種顏色組成重疊畫麵。設計者羅伯特·魯尼恩匠心獨具,使會標別具一格,寓意深遠。星是許多國家國旗都采用的圖案,是人類最高願望的象征。畫麵13條橫虛線,使星顯出運行狀態,既寓意生命不停地運動,不停地進取,又象征美國崛起於英國13個殖民地。紅白藍三色,按慣例前三名獲獎時的順序就是按這個顏色排列的,以及美國各民族的膚色和美國國旗的三種顏色。吉祥物開始出現的時間要比會標晚得多。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首次以動物作為標誌,設計了一隻小獵狗。自此以後,各種運動會競相效仿,奧運會更是形成傳統。1976年蒙特利爾時是海獺,1980年莫斯科時是北極熊,本屆則是一隻有點滑稽、惹人喜愛的奧林匹克山姆鷹。
象形圖案:奧運會規模日益擴大,項目日益增多,參賽國家也越來越廣泛。為了克服語言上的障礙,1964年東京奧運會設計了一套象征各個體育項目的圖案。1968年第十九屆時,墨西哥城又重新設計了一套。1972年設計了第三套,1976年蒙特利爾繼續使用了慕尼黑的圖案。1980年和本屆雖都重新進行了設計,但變化不大,基本與1972年的相似。目前出現在國內外體育報刊上的,也基本是1972年的那套象形圖案。當籌備組織工作基本就緒、大會即將召開的前兩個月,蘇聯、民主德國等16個國家和地區先後以各種借口宣布不參加本屆奧運會。雖經薩馬蘭奇等多方遊說,與政府領導人會談,但終究未能改變蘇聯等國的決定。蘇聯以安全問題為由,實際原因無非是報美國1980年抵製莫斯科奧運會的一箭之仇。無庸諱言,蘇聯、民主德國、保加利亞的缺席,給本屆某些項目,如田徑、遊泳、舉重等比賽帶來了影響。複雜的國際政治鬥爭的衝擊,使奧林匹克運動麵臨著嚴峻的考驗。
大會於洛杉磯的黃金季度7月28日至8月12日舉行。當時國際奧委會成員有159個,參賽的共140個國家和地區,遠遠超過了以往各國的規模。抵製和因故未參加的國家和地區有19個:阿富汗、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朝鮮、古巴、埃塞俄比亞、匈牙利、伊朗、老撾、蒙古、波蘭、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蘇聯、越南、民主也門、利比亞、安哥拉、上沃爾特。
本屆參賽運動員共7616人,其中女子1719人,也是曆屆人數最多的一次。東道主選手最多,共622人;加拿大次之,計483人;聯邦德國列第三,為444人。中國奧委會派出了一個大型體育代表團參加這次盛會。52年前,舊中國首次參加的第十屆奧運會,地點也是在洛杉磯。當時運動員僅劉長春孑然一身。而這次運動員達225人,參加了除足球、曲棍球、拳擊、馬術、現代五項以外的其餘16個大項的比賽。中國台北奧委會也派出67名運動員參加了田徑、遊泳、舉重等項的比賽,這是海峽兩岸中華兒女首次在夏季奧運會上相逢。
本屆奧運會比賽項目仍為21個大項,但單項數從上屆的203增加到221。新增加的18個單項,男子占6項,女子為12項。由於科技技術的發展,對女子身體機能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加之女子體育在許多國家得到了日益廣泛的開展,使得奧運會中的女子項目有了曆史性的突破。新增設的女子項目,有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女子不適宜參加的馬拉鬆跑,有自1896年以來一直隻有男子項目的射擊和自行車,還有首次列入的純女子項目:花樣遊泳和藝術體操。從發展趨勢看,女子項目還將進一步擴大。
7月28日當地時間下午4點15分,大會於洛杉磯紀念體育場正式開幕,10萬名服色豔麗的觀眾擠滿了看台,由好萊塢著名導演戴·沃爾帕主持的一幕幕富有美國民族特色的歌舞,引人入勝,使開幕式成了一次激蕩人心的藝術盛會。7時15分美國總統裏根宣布大會開幕。自1904年以來,美國雖曾4次舉辦冬(1932、1980)、夏季(1904、1932)奧運會,但總統親自出席開幕式這還是第一次。
在裏根宣布開幕後,美國已故著名田徑運動員傑西·歐文斯的孫女吉娜·漢菲爾高舉火炬進入會場。隨後,美國1960年奧運會十項全能冠軍拉·約翰遜接過火炬,點燃了奧林匹克火焰。接著是美國1976年奧運會跨欄冠軍埃·摩西代表運動員宣誓。整個開幕式持續了好幾個小時,當落日收盡餘暉,體育場上暮色凝重的天空又升起了五彩繽紛的焰火。身著世界各地民族服裝的兩千多名洛杉磯市民,伴隨著貝多芬的"歡樂"放歌狂舞,把開幕式的節日氣氛再次推向了高潮。
7月29日,普拉多(本屆射擊賽場)的槍聲給本屆奧運會帶來了第一枚金牌,中國射手許海峰是奪得這個榮譽的幸運兒,他也是中國自1932年參加奧運會以來的第一個奧運會金牌得主,隨之各項金牌之爭進入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