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人們對李嘉誠的崇拜幾乎達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李嘉誠就是成功的化身,他擁有戰勝一切困難的秘訣,並有著令曾與他共過事的人佩服得五體投地的敏銳的市場嗅覺和把握機遇的能力。李嘉誠的“運氣”也確實不錯:從1980年到1997年,香港當局出台了限製供給新建築用地的政策,致使房地產價格一路飆升,李嘉誠也由此富上加富,他在港口和集裝箱業務方麵同樣也大獲成功,並直接帶動香港成為國際貿易樞紐。但運氣遠遠不能說明問題,當時,有許多人和李嘉誠有一樣的運氣、機會。但隻有李嘉誠成功了。因此,確切地說,是因為他在正確的時間,選擇了正確的地點,並做了正確的事情。
懂得了珍惜目前的機會,有了預見力,似乎還不足以取得成功,因為知道這個道理的人並非隻有你一個,一個員工要想在這個資源稀缺的時代勝人一籌的話,就必須像優秀的記者一樣,搶先到達正確的地方。
在美國,遷徙簡直就是一種魔法,它使美國人對無限機會和最終成功保持極高的希望,這一點在西進過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當時的情況是,廣袤的西部在等待著開發,它屬於最先到達的人。為此,人們都拚命地向前趕,因為如果你不能趕在別人前麵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將來就永遠不會再有這樣的土地和資源供你開發,讓你擁有了。
那個時期也是美國公路和鐵路發展最快的時期,人們熱心道路建設,是為了盡快趕到目的地,即使不能成為第一個,也要盡快到達那裏,因為除了土地還有別的機遇。這也使得汽船、大篷車等交通工具被迅速發明和普及了,整個國家都被帶動了起來,成為了一個快節奏、不甘人後的極富現實主義精神的國家。這種精神一直延續到現在,並成為美國社會始終保持活力的關鍵所在。
拚命趕也是新經濟的特征。在IT業中有句很有名的話,那就是“你必須做前三名,否則你便沒有什麼機會”。我們看到,在這個業界中,無論是經營思路的變化,還是技術的更新,都在飛速地進行著,因為每個人、每個企業都在努力成為第一人,最起碼也要成為前三名,以便在大部隊還沒有湧到的時候占據有利地形。今天的英雄如果不能快馬加鞭,明天就會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正是因為意識到搶占有利位置的重要性,現代人在幾乎所有領域都表現出一種錦標精神,為了成為前三名而不遺餘力,因為經濟學家已經測算出,在幾乎所有領域,20%的人分享著80%的利益,而在個別領域,5%的人甚至占有著95%的利益。
投資大師巴菲特曾自詡自己是一個在正確的時間,出生在正確的地點的人。他很慶幸自己出生在19世紀20年代的美國,得以經曆美國史上最強盛的一段時期,能夠恭逢其時,得到了那麼好的機會發展,而如果是出生在別的地方或是誕生在17世紀的話,那麼他就可能什麼也不是。
全球會員製倉儲店鼻祖普爾斯馬特的經營理念是:“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隻提供正確的商品”,不讓顧客在琳琅滿目的商品堆裏浪費時間,隻提供同類商品中最好、最經濟的商品。
“在正確的時間裏做正確的事”,的確應該成為員工的專業追求!
時刻與企業價值觀保持一致
企業價值觀是企業全體成員所追求的固有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信念的綜合,它是企業的生命力,是企業應對挑戰的力量源泉,對企業的現在和未來都有著巨大的影響。
一個企業在成長過程中會逐步建立自己的企業價值觀念,並成為所有成員共同認可和遵守的價值體係。
1.企業價值觀是吸引力和向心力
企業價值觀最大的作用便是強調企業目標和企業成員個人目標的一致性,強調群體成員的信念、價值觀的趨同,強調企業成員之間的吸引力和企業對成員的向心力。
企業價值觀好比方向盤,企業提倡什麼崇尚什麼,員工就追尋什麼。
一種價值觀可以長期引導員工為實現企業目標而自覺努力,使之向著企業有利的方向進行。此外,企業還可以直接引導員工的性格、心理和行為,通過整體的價值認同,來引導員工為企業發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