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最大可能挖掘自身潛力
有專業精神的智者善於盡可能挖掘自身的潛力,而不具備專業精神的愚者隻能會按部就班,埋頭苦幹,業績平平。
潛力是每個人都具有的潛在的能力,包括智者和愚者,而當這種能力被激發出來時,常常出人意料。在工作中要盡可能爆發自身的潛力,讓你走上輝煌的一頁。
大多數人的誌氣和才能都深深地潛伏著,要靠外界的東西來激發它。智者之所以為智,是因為他們善於通過外界的條件把自身的潛力激發出來,創造出更大的成就;愚者之所以愚,是因為他們隻懂得埋頭苦幹,而不知道將自身的潛力激發出來,其固有的才能變得遲鈍並失去了它的力量。我們所能做到的,隻是以人為的方式去激發它,以獲得這種力量,為我所用——就像在核裂變化過程那樣,用中子去衝擊原子核,從而釋放出內在的能量。
那麼,在一個員工的職業追求中,又能以何種方式去釋放出這種自身的潛力,借助它來實現自己的理想呢?
美國人笛福森,45歲以前一直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銀行小職員。周圍的人都認為他是一個毫無創造才能的庸人,連他自己也看不起自己。然而,就在45歲生日那天,他受到報上登載故事的鼓勵,遂立下大誌,決心成為大企業家,從此,他前後判若兩人,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頑強毅力,破除無所作為的思想,潛心研究企業管理,終於成為一個頗有名望的大企業家。
深入思考這個故事,就可以非常明確地肯定,45歲之前,笛福森的潛力沒有得到很好的挖掘。
同時也可以得出另一個結論:隻要肯於挖掘,任何人的潛力都是無窮的!
許多時候,我們都會聽到有人抱怨“人才被社會埋沒了”,但是仔細思考,是那個所謂的人才缺乏信心和勇氣、安於現狀、不思進取,自我埋沒!適當的時候給自己某些特殊的有益的暗示,讓自己對事業多一份信心,多一點勇氣,多一些膽略和毅力,就有希望使自己的潛能從休眠狀態下蘇醒,發揮無窮的力量,創造成功。
當然,發揮潛力,需要抓住機遇,當機立斷;需要有的放矢,躬身實踐。就好比象棋中的過河卒,它知道自己沒有了退路,才會一往無前地去往前衝,去拚搏。人也一樣,正如電視裏報道的許多下崗再就業明星們那樣,沒有了賴以生存的固定工資收入,上有老,下有小,那麼,為了生存、為了家庭的未來和希望、為了孩子,誰都會下決心闖一闖的,這一闖也就真的闖出了一片屬於他們自己的新天地。
一個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了幾十年的人,隻要他(她)自己不消沉,是沒有能夠阻擋他發展自己事業的東西的。但他的潛能隻有自己發現,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困難和挫折是很正常的,關鍵要以平常心來對待它,否則是很難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職場之路的。
發掘潛能,創造自我,如慢火煲湯,越是經久,越是味佳。如果把自己當作一鍋正在為自己煲的湯,每一秒鍾的小火,都會讓你迸發出細微的變化;越久彌堅,自然釋放無窮的潛力!
不要成為心理上的奴隸
大多數人認為自己在公司裏受到老板和上司的壓榨和奴役,事實上並非如此,真正壓榨和奴役他的不是老板和上司,而是他自己。這些人整天抱怨,說自己像一個奴隸一樣被人役使,他的內心就漸漸產生了這種低人一等的心態,真正變成了一個奴隸。
用你的專業精神來消除這種心態很簡單,就是不斷地戰勝自己,不要自己奴役自己。
要時時反省自我,敢於正視自己的心靈,不要對自己放寬要求。你一定會發現,你的心裏隱藏著許多猥瑣的思想和欲望,和不加思考就順從的習慣或者行為。
要勇於改正這些缺點,不要再做自己的奴隸,一旦戰勝自我,你便能克服所有的逆境,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這樣就沒有人能奴役你了。
努力擺脫自私與狹隘的思想,去追求無私和永恒的境界。擺脫自己是受害者的錯覺,試著去深入了解自己的內心,就會進一步認識到,傷害自己的其實就是你自己。
已退休的哈利先生回憶道:“喬治先生和我一起進入公司,但是他很上進,節節攀升,我卻不然。我在公司領到的薪水最高不過7250美元,而喬治先生卻是我的10倍,還不包括種種紅利以及其他福利在內。每當我想起這件事,我總是認為喬治先生並沒有比我聰明多少,他隻是不怕吃苦,經得起磨煉,能完全投入工作,而我沒有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