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內外有很多機會,我都可能獲得晉升的,例如我在公司呆了5年後,有一次公司要我到南方去掌管分公司,但是我自己因為感到無能為力而拒絕了,每次當這種絕好的機會到來時,我總是找一些借口來推托。現在,我退休了,一切都已經過去了,我什麼也沒有得到,真是往事不堪回首。”
哈利先生像無數人一樣,把自己判入終身的心理奴隸的牢籠之中。這種奴隸並不限於某一種類型的工作:在辦公室中、在商店裏、在農場上,以及每一個地方,我們都發現這種奴隸存在。
這些現代的奴隸身份都是他們自己選擇的,而不是其他人強迫的。他們之所以會選擇當奴隸,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獲得解脫,獲得自由。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讓別人掌握、控製著,扮演著“心理奴隸”的角色,他們從事自己憎惡的工作,生活在自己不喜歡的環境裏,做著違背自己意願的事情……
下麵是總結“心理奴隸”大致包括的五種類型以及防治方法。
第一:“別人怎樣想”的奴隸。
這種“心理奴隸”最普通,對創造力和人格最具有破壞性,多見於心理不成熟的人。“我多說話,別人就會認為我愛出風頭”、“我做那件事,別人會嘲笑我”……這種“別人”式的想法使之成為“別人”思維的奴隸。大部分這種“心理奴隸”還會去傾聽不夠資格的人的忠告,這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創造力。
對策:①如果你在模仿他人之後能感覺到快樂,不妨盡力去模仿,否則,你就應該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②理智地麵對別人的另眼相看、批評指責,因為職位越高,被人當作閑談對象的機會也越多,被批評的機會也越多;③與敢作敢為、樂於助人、誌同道合的人做朋友。
第二:“注定失敗”的奴隸。
這種類型的“心理奴隸”缺乏自我意識,認為自己很渺小,無法真正看清自己。他們經常抱怨“我沒有好機會”、“我將會失敗”、“周圍的人都在跟我作對”、“領導沒有看重我”……其實,思考本身就能左右事情發展,當一個人想要怎樣時,他就真會變成那樣。
對策:①經常使用良好的、積極的、建設性的語彙暗示自己,就會增強自信心,平時盡量從“為什麼能做到”方麵著想,而不要圍繞“為什麼無法做到”打轉;②腦子裏經常想著“我將要成功”、“我是一位勝利者”,這會增強必勝的信念;③努力尋找各種“有助於成功”的方法。
第三:“為時太晚”的奴隸。
這種“心理奴隸”通常認為在某一年齡階段時就應當做某事情。比如有的認為自己錯過了一個很好的機會,現在進退維穀、騎虎難下,隻得聽天由命。有的認為自己26歲已經太大了,無法再進大學深造,有的認為自己40歲了,無法再婚。
對策:①不要理會年齡的限製,並從生活中尋找鮮活的榜樣;②不能苟且偷安,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向著自己的理想努力。
第四:“安全感”的奴隸。
許多人寧願吃“大鍋飯”也不願改革,這就是典型的“安全感”奴隸。缺乏想象能力是“安全感”奴隸共同的心理特征。其實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人類生存、發展,就是一個不斷奮鬥、不斷消除不安全感的過程。
對策:①使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有聲有色;②因為有風險才會有攀登,有困難才會有突破,有壓力才會有奮起,有風浪才會有搏擊,因此要學會麵對種種困難和罕見、未知的事物。
第五:“過去錯誤”的奴隸。
心靈被過去的失敗創傷所控製,害怕任何新的嚐試是其主要特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他們因失敗而灰心喪氣,不懂得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過去錯誤”的奴隸會損害人的探索能力,讓人裹足不前。
對策:①將失敗看成一種投資,就不覺得是損失了;②如果能及時覺察出錯誤,那根本就不能算是錯誤。
不要成為心理上的奴隸,要善於尋找奴役自己的是什麼,要勇於戰勝自己,讓自己成為真正的專業人士,成為業界的強者。
讓別人適應你不如你去適應別人
每個人都想擁有好的生活,每個人都希望地球能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轉,但誰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可是在很多事情上,很多人都不能分清這種淺顯的是是非非,總是希望別人,甚至是周邊的環境來適應自己,卻不知道主動去適應別人和周邊的環境。
具有專業精神的人能感動自己、征服自己,甚至會改變自己,這就意味著他有力量戰勝一切的挫折、痛苦和不幸。而缺乏專業精神的人則相反,雖然在很多時候,能感動自己,卻不能征服自己,改變自己,而是讓自己生活在一種持續的不適應中,把原本應該主動的生活變成一種被動的接收,快樂自然而然也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