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有句話叫“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意即健康的身體是所有幸福生活的基礎。快樂不可以直接得到,也不是想快樂馬上就可以快樂起來的。如果是那樣,世界上就沒有苦惱了。它需要通過一個間接的過程和方法,其中保持身體健康就是一種最好的方法。
“每個健康的人,都是一個大富翁。他可以沒有錢、沒有權、沒有優裕的物質生活,但他擁有了健康,他就是富翁。”許多擁有健康的人往往意識不到這一點。隻有當他失去健康時,才意識到健康的寶貴。
美國西海岸的邊境城市聖迭戈的一家醫院裏,常年住著因外傷全身癱瘓的威廉·馬修。當陽光從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時,馬修開始迎接來自身體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襲擊一一病痛總是早上光臨。在將近一個小時的折磨中,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淚,他的淚腺由於藥物的副作用而萎縮。
年輕的女護士以手掩麵,不敢正視馬修所經受的痛苦。馬修說:“鑽心的刺痛固然難忍。但我還是感激它——痛楚讓我感到我還活著。”
馬修住院的頭幾年,:身體沒有任何感覺,沒有舒適感也沒有痛楚感。在醫生的精心治療下,有一部分神經再生,每天早上向中樞神經發出“痛”的信號。
在馬修看來,疼痛使他感覺他還活著,有疼痛的感覺真好,擁有健康真好。
健康是金,是事業的前提、幸福的基礎。擁有健康就擁有一切。失去健康就一無所有。一個最形象的比方是:用數字來表示,健康是1,其他所有的東西,如事業、財富、愛情、婚姻甚至房子、車子、位子、妻子、兒子等都是0,有了前麵的1,後麵的0才都有價值,才越多越好。如果前麵的l沒有了,後麵的東西再多也都是o。
而且,人一生病就得吃藥打針,痛苦不說,還要花錢,何況現在看病的費用實在不低。還有個說法:50歲以前,用健康換錢;50歲以後,用更多的錢換健康。很多人的人生就是這樣過來的。可是,等你到了50歲,健康一旦失去了,再多的錢也不可能換回健康。關注健康,不僅要從年輕時開始,還必須“從娃娃抓起”。
長期不懈地堅持鍛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有了健康的體魄,便不用或少上醫院。仔細算一下,健康何嚐不是一種財富?健康者何嚐不是大富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相當於你在銀行裏擁有了無限期、高利息的高額存款。
幸福的生活是需要你自己去創造的,充分利用你健康的體魄去學習,去獲得知識與智慧,你就具備了獲取幸福的條件,你才可能成為幸福的主人。
從運動中得到快樂
人並不是為了舒服,為了享受才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人類曆史數千年來的發展進程,使人類逐步習慣於每天要拿出若幹時間去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這種活動的目的,是為了采集食物,把打死的獵物拖運到自己認為應該運去的地方。
在人類發展進化的曆史長河中,在生理方麵並沒有發生非常明顯的變化,但是在人的周圍緩慢地、逐步地形成了一個這樣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我們的身體的用處似乎不大了。但是我們的身體同機器相比卻有它自己的特點。
它不像有些機器那樣,可以放在那裏幾年不用,等到想使用它的時候拿過來,擦掉上麵的塵土,加上一些機油就又可以如同以往那樣運轉起來。非常遺憾,我們的身體如果長期不去關心愛護它,那麼它就會受到損害,就很難再康複起來。有些人的身體會因此而垮下去。
有些人不去注意愛護自己的身體,比如飽食終日、無所事事,連動彈都不願意,就更不用說進行體育鍛煉了。長期下去,必然會導致消化不良、肌肉減少、脂肪增多,於是開始肥胖、體重超重、行動遲鈍、反應慢、容易犯懶、呼吸困難、失眠、動脈血管堵塞,最後導致中風、心肌梗死,使自己走向死亡。
而且恰恰是我們試圖盡可能地“愛惜”自己的做法:為了“愛護自己”,養尊處優,好吃懶做,不願意主動鍛煉身體。這種“愛護”的結果隻能使自己加速走近死神。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在80餘歲高齡時,仍活躍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有人問曼德拉:“是什麼力量使您充滿活力?”他回答:“博愛的精神加上強健的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