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麵對新環境,你有準備嗎(2)(1 / 3)

被人譽為“樂聖”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一生遭到數不清的磨難貧困,幾乎逼得他行乞、失戀,甚至使他耳聾,幾乎毀掉了他的事業。貝多芬並未一蹶不振,而向“命運”挑戰!貝多芬在兩耳失聰,生活最悲痛的時候,寫出了他的最偉大的樂曲。

最富有與最成功的華裔百萬富翁——王安博士,赤手空拳在美國打出天下,揚名異域,贏得世人的尊敬。前些年,他出版了自傳,奇怪的是他的書不是叫《第一主義》、《電腦巨人》、《創業奮鬥史》,卻命名為《教訓》,由此可以看出令百萬富翁體會最深刻、最能讓大家分享的,是他克服逆境的心路曆程。事實上,《教訓》一書,其內容多在闡述如何以逆境為師,不斷地吸取逆境的教訓。

過去,百萬富翁常被人視為天才,或是說他們有奇遇。但在現實世界中的自詡的天才,往往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不然就是禁不起逆境的考驗,而致於一蹶不振。

擁有財富與逆境常是一體之兩麵,百萬富翁也是逆境最多的人。

俗語說:“刀靠石磨,人要事磨。”的確,惟有耐得住“事磨”與“心磨”的人,在經過那一番寒心徹骨的曆練後,才得以在“山窮水盡疑無路”之際,機靈地掌握住機會,尋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將事業“危機”化為“轉機”,進而開啟“良機”。

五、麵對逆境

人生在世,誰都會有不順遂的時候,也會有突然跌落逆境的時候。人隻有在千百次打擊磨練之後才變得更加堅強成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是古人從大量曆史事實中提煉出來的警句,直到今天,仍以它的深刻性啟迪著人們。

處在艱難困苦的逆境中,成功的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均等的。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成功。成功必於堅者,有了堅忍之誌,就能戰勝險惡的環境,就能在逆境中崛起。

以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傳世的範仲淹,幼年喪父,家境貧困,但他從小便養成了愛學習的良好習慣,有時寧可不吃飯,也要讀書,在長山居住時,他住在醴泉寺的僧房裏,因為口糧不足,他便把僅有的一點糧食煮成一鍋稀飯,待冷凝後,用刀劃成幾塊,再切上幾塊鹹菜,每頓飯各取一塊充饑,堅持在僧房晝夜苦讀,這樣的生活持續了三年,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斷文〖〗丿韭丨畫粥”的故事。長期苦讀,終於使範仲淹獲得了豐富的知識,掌握了治國安邦平定天下的本領,成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而他在逆境中頑強堅忍博擊的精神,也同他的名作《嶽陽樓記》一樣至今仍廣為人們所傳頌,並從中汲取戰勝逆境的力量。

在逆境中崛起須有堅忍的毅力,而堅忍的毅力來源於對事業孜孜不倦的追求。這種對目標的追求和向往,能夠激發出無比巨大的力量,幫助人們戰勝難以想象的困難。

童年的舒伯特就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長大後,雖然生活困苦不堪,但絲毫沒有減弱他對音樂的熱愛。有一天,他被饑餓折磨得焦躁不安,在大街上漫無目的地走著,他便被酒店的酒菜香所吸引,不由自主地走了進去。有錢的紳士們正飲著美酒,滿桌的雞鴨魚肉味美色鮮。饑腸轆轆的舒伯特多麼想吃上一點什麼東西壓饑呀。可是他口袋空空,沒有一文錢,他隨便翻著一張舊報紙,忽然,有幾首兒歌一下子觸動了他無限悲涼的心,靈感刹那間湧上心頭,他立即掏出紙筆,飛快地記錄下腦中盤旋的兒時的記憶和現實的淒涼,整個樂曲一揮而就。這就是聞名後世的《搖籃曲》。在餓得發昏的關頭,他仍然想著音樂,這是舒伯特賴以支撐沒有倒下去的一個頑強的支點。憑著這信念,他才有異於尋常的堅忍之心,方能在艱難困苦之中邁出堅實的步伐。

無論如何,忍耐是生存必備的修養。中國有一句古話“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也就是相信目前雖然處於不幸的環境中,但是終究會有峰回路轉的一天,以此來提醒自己忍受現在的痛苦,等候時來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