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動靜之間(1 / 2)

劉宗周的意思很明確,天啟下旨讓他們聖學院研究討論契約精神,具體所指就是針對錢莊和路商局中的商人股份問題。既然讓聖學院研究討論,那麼為什麼又不等結果就直接宣布按天啟的想法實施了呢?是不是對聖學院的能力和忠誠持懷疑態度?

看來是躲不過去了,必須為自己的行為作個解釋。本來天啟可以拉下臉斥責劉宗周兩句,或者就直接說自己一忙就忘了這回事,但無論怎麼樣做都會讓劉宗周失望。對這種既忠心又有能力的人,天啟還是要盡量籠絡住的,盡管這種人好像不怎麼會察言觀色拍馬屁。

天啟仔細想了想當時的考慮,然後慢慢地說:“劉大人,看一樣事情不能光看他的表麵,而是要看他的實質。在聖學院成立時朕就跟劉大人商討過一個問題,就是不一定正確的東西先不能公開,更不用說直接實施了。劉大人開始也對朕的這個觀點表示了讚同,不知道劉大人是否還記得?”

劉宗周點頭說:“臣當然記得,臣還記得皇上說過不一定正確的東西一旦輕率公開,必然會被接受,因為百姓們的辨別能力是很弱的。一旦某一天發現這不一定正確的東西是錯的,那麼就算花再多的時間和銀子都難以挽回影響。”

天啟點了點頭說:“劉大人記憶力很好,不能判定正確於否的東西不能公開,那麼能不能實施呢?朕認為還是不能。任何事物隻要他存在就有他存在的理由,不一定正確的東西直接實施會讓已經存在的事物受到影響甚至被替代。一方是不一定正確,另一方有他存在的理由,用不一定正確的事物去替代有存在理由的事物,這是冒險的舉動。這時候最應該的行為是停下來讓事物恢複現存狀態,這時候靜比動好,不知道劉大人是否同意朕的說法?”

劉宗周說:“盡管皇上說得比較繞,但臣能明白且讚同皇上說的靜比動好的觀點。”

天啟這時候心情一鬆,說道:“這不就得了?朕直接下旨讓三家大戶去宣講,看是一動其實是一靜。劉大人想想看,當時政務院包括信王和葉向高葉大人在內的幾位大臣,他們都說要趁機回收這寫商家大戶手中的股份,他們的想法就是要動要改變。而此時的股份都在幾家大戶手中,朕的旨意隻是阻止他們要動的想法讓事情靜下來,朕這樣做符合靜比動好不冒險的說法,劉大人認可嗎?”

劉宗周想了想說:“皇上動與靜的說法很有新意,臣明白了也放心了,看來並不是臣等的能力和忠誠受到皇上的懷疑,這件事是臣妄自猜度了。不過臣對皇上讓商人保留手中股份的想法感到有點不理解,眼見錢莊、路商局都開始贏利了,皇上不但不想著把這些寄生蟲逐步驅除,反而要給他們世襲罔替的待遇,讓他們的子孫後代都爬在大明身上吸血,這又是如何考慮的呢?”

天啟鬱悶了,一開始就知道解釋一個問題會帶來第二個乃至第三個問題,隻是心存僥幸以為不會這樣,誰知道劉宗周自然而然地把話轉了過來。不知道現在解釋了會不會還要牽扯其他問題,先一步一步走吧,反正對這樣的死腦筋你不說通他就老惦記著。

天啟想了想說:“關於契約精神已經講過就不多說了,前一陣聽說商家大戶們因為此事鬧得人心惶惶的,朕這樣做是給他們吃了顆定心丸隻有好處沒有壞處,還有開始也說過他們手上的股份帶給朝廷的好處比他們自己得到的好處要多。現在朕隻說說為什麼要他們繼續在錢莊和路商局存在的另外兩個原因。一是他們手上有很多銀子,不把他們手上的銀子拿來用上朕不踏實;二是朝廷今後還需要大批的銀子去做大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