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 分家散夥(下)(1 / 2)

天啟既然已經說了不插手朝廷的日常事務,現在完全可以以一句不知情不方便管來敷衍問話的人,但他擔心這些人心裏不痛快後化悲痛為力量去在老百姓身上找損失。跟皇帝比他們是弱者,但跟普通百姓比他們又強得太多,加上現在的法律體係還不完善,老百姓忍無可忍時不喜歡講道理而喜歡挺而走險,一不小心激起民變就不好了。為了不出亂子天啟覺得強壓和推諉都不是上策,應該麵對問題正麵解決以避免後患無窮。

大明現在是個典型的農業社會,農民是主體但又是弱勢群體,他們中很多人的願望很簡單,隻求風調雨順平平安安。但是,就這樣簡單的要求都不一定能得到滿足,很多人經常食不裹腹。據說很多餓得快不行了的人其最大願望就是吃頓飽飯,隻要能吃一頓飽飯死了也無憾。

當然也有胸懷大誌成天想著如何發家致富奔小康的人,為了自己及自己的子孫成為不挨餓的人上人,他們或從政或經商專心致誌撈銀子。撈銀子求富裕本身並沒有錯,問題是很多人把自己的富裕建立在通過剝削使他人貧窮的基礎上,這就有點不合適了。

大家都是人,可以吃米、麵、蔬菜等植物身上的東西,也可以吃豬、牛、羊等動物身上的肉,唯獨不能吃人,不能通過吸取別人身上的鮮血去增添自己臉色上的紅潤。如果總是你想謀奪我的家產我想霸占你的土地,那麼就沒有什麼合作隻有窩裏鬥,沒有合作的人類社會跟動物世界又有什麼區別呢?窩裏鬥會使國家中的國民對國人沒有信任感對國家沒有認同感,隻會窩裏鬥的國家也不會有什麼光明的前景。

問題在於剝削他人和窩裏鬥是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傳統,沒找到共同富裕的道路之前這種傳統還將繼續發揚光大。

天啟的願望就是找到一個共同富裕的道路,雖然很難但也得去做。這世間事就是這樣,如果你去做不一定能成功,但如果你不去做肯定不會成功。在尋找共同富裕的方法時,天啟發現隻要控製住富人集團和窮人集團的差距,就能夠遏製住窩裏鬥的趨勢。貧富差距不斷縮小,人們的幸福感就會增加,就會更具有合作精神;貧富差距不斷增大,仇富仇官的人就會增多,社會矛盾就會更加尖銳,這時不要說合作,能不背後給你一腳的就是好兄弟。

當然,差距也不是越小越好,太小的差距會使人沒有進取心變得懶惰,合適的差距才能使社會前進得又快又平穩。孔聖人說的過猶不及就是這個道理,天啟準備找到這個合適的點。

大明現在的社會差距就過大,達官顯貴揮金如土歌舞升平,窮苦百姓挨餓受凍饑寒交迫,四川、貴州、山東等地已經發生多次民變,如果不對最底層百姓的生活質量加以改善,大明的滅亡指日可待。

天啟通過兩個方麵對百姓進行保護,一是通過經濟審察製度打擊了官員的貪汙行為,製止了他們繼續禍害百姓,二是用兩成利潤封頂製度限製了商人對百姓的盤剝。農民的生命力是很強的,隻要不受官員和商人的雙重剝削,他們慢慢就會過得越來越好。這天上雖不會掉餡餅,但地上可以長饅頭。

按聖學院劉宗周的綜合施政理論,假如你搶走了別人一顆糖,你就得遞給別人一個果子。在經濟審察製度下官員不能通過隨意提高火耗撈好處,不能隨意接受他人賄賂,那麼就允許他們賣爵位,將集中起來的火耗收益給他們發養廉銀。賣爵位的前提是治下的百姓要有錢,多賣銀子的好處可以促使官員想辦法讓百姓致富,這也算是共贏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