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攀龍也說道:“臣一開始也同意劉大人的主張,認為隻要給百姓更多的好處他們就會明白事理,現在看來恐怕要事與願違了,說來還是皇上有先見之明。”
天啟苦笑道:“朕不是有先見之明而是知道些你們不知道的情報,你們知道女真人和蒙古人是如何挺過去年那場大饑荒的嗎?你們又知道為什麼女真人突然服軟願意談判的嗎?義州守將劉興祚回歸大明皇太極將其恨之入骨,但為了能與大明互市情願放回劉興祚的一家老小,這又說明什麼你們知道嗎?”
信王這時候說:“去年女真人是怎麼挺過去的臣弟不知道,不過從皇太極迫切想跟我互市交換物資,估計他今年很難挺過去了。”
高攀龍想了想說:“臣記得皇上去年說過有些壞了良心的商人,他們從山西和陝西邊界賣糧食給蒙古人,那些親女真的蒙古人買了糧食轉賣給女真人,這些商人相當於變相資敵。不過後來朝廷專門采取措施進行了防備,難道這些措施都沒有效果?”
天啟說:“我們采取的措施就是定人定量貿易,超過貿易額度的就立即禁止,為此朝廷在北麵設了很多關卡嚴防死守,但是河套邊的貿易怎麼也禁止不了。河套邊的蒙古土默特部在萬曆年間就跟大明定下了定期互市的協議,當時的大明朝廷還封了土默特部首領為順義王,幾十年過去了邊界上的貿易都成了常態,軍隊可以禁止商人大批的糧食貿易但禁不了民間的小額貿易。”
信王又驚又怒道:“皇兄是說奸商被限製了但奸民限製不住?難怪陝西山西兩省怎麼一直在叫缺糧叫得最凶,原來是把叫來的糧食賣出去賺錢,這些可惡的東西!”
天啟說:“這些糧食就是這樣流出大明的,不過朕見機得快,用軍費從那些賣糧的人手中把糧食全部買下,並把買的糧食數量第一時間通告兩省總督和巡撫。朕告訴他們這邊每買一石糧他們那裏就少運去一石,朝廷不能自己花錢買自己的糧食,如此一來賣糧的行為慢慢就少多了,隻是以前那麼多年賣出去多少沒有人知道。不過說賣糧給蒙古人的百姓是奸民有些太過,畢竟他們也是在追逐利益不能苛求他們有多高尚。”
高攀龍也氣憤地說:“資敵就是通敵,皇上如此厚待他們是不是太過了?臣以為應該殺一儆百!”
天啟搖頭說:“朕開始也想殺人,但根據錦衣衛送來的情報看涉及的人太多了,殺不完不說還容易激起民變或者讓他們轉入地下進行交易,不如花錢買下來容易達到目的些。他們之所以會賣糧並不是說他們想通敵,他們隻是想賺點差價過上好日子,至於說要讓他們有多少愛國心暫時是做不到的。”
劉宗周久沒發言,這時候突然問道:“這是不是就是開始說的因為沒有平等意識所以沒有主人翁精神呢?”
天啟讚歎道:“劉大人終於想明白了,一個國家連大臣都認為是在給皇帝打工,普通百姓怎麼會有主人翁責任感呢?漢末之時曹丕篡位,除了西蜀的劉備哭了幾聲誰還為大漢天下哭過?南宋末年陸秀夫背著皇帝跳海時,除了一些書生陪著殉國,大家聽說過有普通百姓殉國的嗎?這都是因為普通百姓沒有主人翁意識,在他們看來誰當皇帝誰當官都是一樣,這就是為什麼朕特別驚異劉大人關於雇工成為家族成員使得身份改變的比喻,能看到這個不容易啊!”
劉宗周不解地問:“既然如此皇上為什麼還要反對今後讓官員製定政策時偏重於百姓呢?臣以為以往的官員完全不顧及百姓的感受,現在必須有所偏重才能讓百姓有主人翁意識。”
天啟說:“說句不客氣的話劉大人有些想當然了,對一個官員來說往往是屁股決定立場,要讓他們製定政策時偏重於百姓是不可能的。假如讓他們做做樣子可能會做到,但要他們真心誠意為百姓作想那是做夢。不知道劉大人看過水滸沒有,智取生辰綱那一段梁中書的老婆問梁中書是怎麼問的?她要梁中書給自己的父親送生日禮但不明說,先問梁中書他的官是哪裏來的,這才是關鍵所在。”
劉宗周說:“皇上的意思是官員隻會感激並聽從給他官位之人的話,對其他人隻會敷衍甚至無視嗎?難道就沒有辦法逼迫官員心向百姓?”
天啟反問道:“難道不是這樣嗎?劉大人有什麼好辦法?”
劉宗周想了想長歎一口氣說:“臣還真沒有辦法,一個個抓起來治罪是不現實的,首先要認定其罪行就做不到。”
天啟微笑著說:“所以朕開始才說要你們聖學院繼續去商討啊,還是那句話屁股決定立場,要讓官員做到上下一致必須讓他的官位是上下讚同的結果,並且要受到上下一致的製約才能做到。不過先要聲明一點,以前那樣通過廷推的方式產生官員是行不通的,那樣看似公平其實還是脫離了普通百姓不能做到上下一致。也不能像泰西人說的那樣讓百姓直接選舉,那樣隻會選出跟朝廷作對的分裂分子,也做不到上下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