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政院中這幾人還有楊漣和錢謙益都不是簡單的人,一聽天啟的話就明白了天啟的意思。天啟的原意是要盡量多地發動百姓起來做事,而且是要主動要求為國效力,這就需要百姓有主人翁意識。大明的天下屬於大明的皇帝,治理權屬於皇帝和士大夫,怎麼看都跟普通老百姓沒有多少關係,現在把所有權分成三份,一下子就把一個不可分割的權利勻成三個,分起來就顯得遊刃有餘,而且還不會讓出治理權,實在是讓人高興。
劉宗周首先說:“皇上就是皇上,考慮的問題也不是一般人能想得出來的,這也是臣真心佩服的地方。聽他們說前幾天在葉大人府中商議出一個所有權和治理權分開,臣就在想這所有權和治理權就算分開也不能讓給普通百姓,就算給他們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用。現在皇上不談治理權而把所有權分成三份,就可以拿出一份變通一下,相信會讓很多人高興。”
高攀龍說:“是啊,記得古書上記載周朝時有個國君犯了眾怒,惹得百姓群起而攻之,百姓們把國君和大臣都趕走後慶祝了一番,然後又回家種田去,這就說明百姓們隻知道種田納糧,給他們機會也不一定會用。臣想皇上現在要分一份權力出來也是思慮長遠,為了避免後代某位皇帝犯眾怒,所以才讓百姓有主人翁意識。現在的百姓很多人不把自己當主人,就算敵人來了也覺得沒什麼,最多是換個交稅的地方,這樣下去是很危險的。”
天啟說:“古人很單純,現在如果有暴民占了北京肯定不會慶祝一番就走,以前的人沒有主人翁意識是發泄了怨氣後馬上離開,現在的人也沒有主人翁意識,不過現在人聰明會把朕的江山變成他們的江山。所以朕認為應該把國家的所有權分一部分出來,然後把這一部分細分成千千萬萬份,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得到一點點。猛一看是朕的權利變少了,其實隻要運作得好朕的江山會變得更加穩固。”
信王這時候說:“不知道皇兄準備把哪一部分拿出來分呢?”
天啟說:“不管是過去之人還是未來之人,他們的權利必須在現在人的身上體現,因為一個沒來一個已經走了。因此朕認為把現在人的權利拿出來與天下人分享,讓所有人都感受到自己也是國家的主人。”
信王搖了搖頭說:“這個臣弟就不懂了,皇兄把現在人的權利拿出來給天下人分享,那麼皇兄你是什麼身份呢?臣弟等人難道要聽所有百姓的決定?他們亂來怎麼辦?”
天啟說:“信王這問題問得好,為兄現在是皇帝將來還是皇帝,隻是職能不一樣了。以前皇帝什麼事都要管而且是一言九鼎,你們想一想現在朕的權力是不是已經小多了?至於說主政官員該聽誰的,還是那句話,這個國家屬於誰就聽誰的。朕要詔告天下說天下三分,做任何事既要考慮現在人的感受,也要考慮是不是符合祖輩的精神,更要考慮是不是能讓子孫後代的生活更好。假如這些話都得到百姓們的讚同,他們就會明白三份權利他們隻占一份不能亂來。”
信王疑惑道:“三份中的一份?那還有兩份是不是由皇兄抓在手中?如果這樣還說得過去,否則的話被其他人掌握住他就占住大義了。”
天啟說:“就算朕抓不住也不會任由其他人去碰,祖輩都不在了子孫還沒有來,需要在我們現在人中找個人或者一群人去代表他們,隻有這樣才能確保國家的平穩延續。那麼什麼樣的人能夠代表祖輩和子孫?朕認為隻有所有人信任的人才能代表,而信任一個人不是看一個人長得好不好看,也不是看他會不會說,也不是看他能不能做事,最終是要看他的言與行是否一致,說的和做的是否符合大家的意願。”
信王問道:“皇兄說的好像有道理,不過把國家的所有權分成三份臣弟不但沒見過連聽都沒有聽說過,皇兄是怎麼想出來的?會不會出現意外?”
天啟說:“朕看過一些泰西人的書,他們的書中提到除了君主還有一個叫住教皇的人掌管著他們國家的一部分權力,甚至當君主的權勢小時還要由教皇來決定君主的廢立,就像漢、唐某些時候皇帝的權勢小時要由臣子甚至太監來興廢立之事,這在大明是絕對不能容許的!那些教皇為什麼會掌握那麼大的權力?還不是他們花言巧語欺騙百姓甚至欺騙王公大臣,說他們是什麼替上帝做事的人,能掌握人死後的命運決定你死後上天堂還是下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