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 府縣分工(中)(1 / 2)

楊漣跟陸知府本就認識,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組織就是東林書院,陸知府的這個官還是通過高攀龍的特別照顧才得來的。以前人們都說君子不黨,魏忠賢為了給東林書院的人潑點髒水在身上臭,就直接說他們是東林黨,好在東林黨的人不搞錢權交易提倡任人唯賢,天啟對東林黨也沒有什麼惡感,隻是提醒他們要注意影響不要誤了朝廷大事。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陸知府說在輔政機構中增加人有些急時楊漣才沒有不快,自己人提點意見很正常。

陸知府見楊漣沒有不高興,隻是輕輕問自己這話是什麼意思,就知道楊漣是真心想聽意見,於是點了點頭說:“無論縣裏還是州裏,雖然都成立了輔政機構但人都不多,一來是人員不好找二來也沒有那個必要。大人真要在一個縣裏找那麼一兩個人代表百姓,恐怕一兩個人也代表不了,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監督措施,到最後很可能代表普通百姓的人都會去替有權人和有錢人說話,這恐怕有失朝廷的初衷。”

楊漣點了點頭說:“陸知府的話有一定道理,不過我想隻要從代表的產生渠道上想辦法,就能找到真正代表普通百姓的人。這輔政機構的成立是皇上親自要求的,如果不能達到皇上的要求,就算皇上不怪罪我們也會不好意思。隻有真正代表百姓利益的人才能有助於解決問題,像陸知府說的那樣找出來的代表最後都代表有權人和有錢人去了,肯定會使各級官員受到蒙蔽,真想著為了百姓做好事到最後也會變成辦壞事。”

楊漣這話就是讓陸知府知道,找幾個人充實到輔政機構中去是皇帝的意思,現在應該想怎麼辦而不是想該不該辦。而且找的人不能是濫竽充數或者說掛羊頭賣狗肉,真正代表百姓就能夠真正替百姓說話,從高處說可以使所有人都越來越平等,從低處說也可以避免百姓和官員之間產生對立情緒。大明現在仇富和仇官的現象很多,真如陸知府說的那樣表麵上說代表普通百姓,其實是代表了有權和有錢的人,那麼貧富差距會不斷拉大,官民關係也會更尖銳。

真到了那種時候不要說越來越平等,在貧富差距不斷拉大和官民關係日漸緊張的情況下,百姓們就算不揭竿而起也會跟朝廷離心離德,遇到內憂外患朝廷得不到普通百姓的大力支持,有些對朝廷極端失望的人說不準還會盼望敵人打進來。防微杜漸這話可不是簡單的一句話,很多時候不注意細節就很可能有大損失。三國中赤壁之戰時曹操假如能防備到連環火攻,三國的結局恐怕就會改寫。

陸知府明白了楊漣的意思後想了想說:“既然大人已經決定要這麼做,下官就說一下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供大人參詳,也許會對大人有些幫助但也可能沒有。大人開始也說了要從產生代表的渠道上想辦法,下官認為這普通百姓並不適合親自來當這個代表,必須要另外找人來代表他們。”

楊漣說:“這事我知道,在東湖縣時盧縣令就說過,普通百姓因為沒有受過什麼教育所以都不大通理,就算真是他沒道理他都會固執己見不服氣。但有時候真到了他們理直氣壯的時候吧他們又會因為激動或者委屈說不出話,要麼是叫嚷要麼是哭泣,而且他們說話沒有條理東一句西一句難懂其真正意思。我路上也一直在想,可不可以找些口齒伶俐的人專門來代表百姓,替百姓跟官府對話或者把官府的意思解釋給百姓聽。”

陸知府笑了笑說:“大人的意思下官清楚了,大人是要找像是民間訟師一樣的人物,不過訟師這樣的人在民間都沒有好名聲,大人想用這樣的人恐怕百姓不會信任他們我們地方官也不敢委托他們重任。訟師惹人討厭是因為他們經常是為了錢而不是為了公理和正義,不過話又說回來,不為利益隻為公理和正義的人他們也無法生存,就算跑跑腿寫個狀紙也得用錢,訟師做事隻為錢不為理不可原諒但也可以理解。”

楊漣點頭說:“任何事都不是一開始就十全十美,先要有然後逐漸完善才是正道,假如真能一開始就要求完美無缺才能動手做,那麼世上也沒幾件事可以去做了。找幾個人代表百姓入輔政機構的事就說到這,我會將這一陣了解到的情況給朝廷上報,現在陸知府能不能說說工場礦山招走人後做農活缺人的事,兩個多月前正是因為東湖縣的上書才引起這麼多事,而且我了解到和州是以東湖為試點的,東湖出了事和州其它地方也好不到哪裏去。”

陸知府說:“下官正想給大人彙報這事,就算大人不提下官也會提的。其實無論是礦山還是工場招走人後田裏還是不會缺人的,主要是人給屯起來沒有合理用上,這件事下官自己想了很久也跟人商議過多次,發現隻有府縣分工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楊漣說:“東湖縣盧縣令也說過現在的解決辦法是暫時的辦法,明年遇到這種事今年的辦法就不抵用了。陸知府說府縣分工是怎麼個說法?我怎麼沒聽說過?”

陸知府說:“現在一個縣裏有種田的有做工的還有開礦經商的一應俱全,這本來是好事但因為各種條件跟不上所以就會出現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中就有人員有時候不夠這一問題。其實人員不夠做工和種田起衝突隻是表麵現象,真正的原因在於人員的分布不合理,假如把人真正配置得好應該不會出現缺人手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