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計劃陳奇瑜跟倪元璐商議怎麼對付蒙古人,他們商議的結果是明軍自己不動手也不公開讓朵顏部的人幫忙,而是想辦法加速林丹汗吞並喀喇沁的腳步,這也是天啟的意思。如果說以前喀喇沁部和土默特部隻是對林丹汗有意見,隻想通過占點小便宜等行為表達不滿,現在就已經成了不共戴天非要兵戎相見的仇人。妻女被擄財產被搶,這個仇恨足以讓兩部的人忘記自己是蒙古人,也足以讓他們忘記林丹汗還是名義上的蒙古大汗。
老大不要自己了就需要重新找個老大罩自己,無論是土默特人還是喀喇沁人都沒有自立山頭的能力和勇氣。土默特人百年來跟明朝方麵友好往來和平共處,身上的狼性已經不多,喀喇沁人以朵顏部的名義在明朝方麵得到的好處也不少,也就是說他們已經習慣了依附於某個勢力。就好比青藤蔓草等植物,長得再粗大也不可能長成參天大樹,因為它們是草本而不是木本,不依附與某個勢力遇到大風一吹頓時就會委頓在地上。
同為蒙古人的林丹汗向自己下手,要改換門庭就得重新仔細選一家,這家要有發展前途而且發展前途還要比較光明,當今天下放眼望去除了女真人就隻有大明朝。喀喇沁人明白這道理所以在朵顏部休養並認真觀察,就好比一個女子想在兩個小夥子中選一個最能給自己安全感的人,沒選定之前先不輕率表態等待時機。女真人早就看出這一點,而且可以說他們就是始作俑者,他們早在一邊勾搭科爾沁部時就一邊向喀喇沁部暗送秋波。
明朝方麵後知後覺,不過他們現在也明白了這一點,雖然跟女真人比起來在拉攏這些部族的行動上起步較晚,但明朝方麵有個先天優勢,就是邊牆內的朵顏人名義上還是明朝朵顏三衛之一。隻要抓住機會讓這些剛剛徹底失去老大的蒙古人看清楚自己的實力,相信他們會做出一個明智的選擇。現在就需要給女真人一個教訓,順便在蒙古人麵前亮亮肌肉,告訴他們大明帝國不是好欺負的,讓他們明白誰才是真正的老大。
當然現在暫時還不具備跟女真人甩開膀子大幹一場的條件,要讓女真人退兵好讓林丹汗盡情發揮,他發揮得越盡興就越會失去民心。搞強權政治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一套現在已經不流行了,因為大家都很苦需要柔情和安撫,但林丹汗不明白這道理,那就讓他繼續糊塗著吧。要牽製女真人但又不能陷入太深,負責對付女真人的張祥安和黃道周決定通過小股部隊小範圍大動靜行動來達到目的。
要搞女真人就需要在渤海軍區和東北軍區兩個地方發動人,這兩地的人都各有特色所以做的事不一樣。渤海軍區督軍王在晉本身就是個脾氣不大好的人,原來軍備處的倪元璐為了幫自己的老師得罪過他,他一回來就嚇得倪元璐轉行當監軍一口氣跑到兩河口去搞研究去了。在皮島的大總兵毛文龍還有他手下的幾個什麼陳繼盛毛承祿等人,都是不打仗就渾身不得勁的人,要隨時砍著人才覺得舒服。
天啟聽說從義州投誠過來的劉興祚很想打回遼東去,於是決定派他到皮島去協助毛文龍。派劉興祚過去的原因有三個,一是他喜歡打仗就順他一口氣,皮島遠離北京且通信不順暢,假如皇太極說明軍不顧正在談判有意挑起爭端,就可以說是不知情或者說那是東江軍自己的行為。第二個原因是劉興祚自己帶過來的人天天訓練引起了其他人的興趣,有人建議把這些人派去執行特殊任務,派劉興祚到皮島去說不準真能派上用場。
第三個原因還是跟通信不暢通有關,年前決定設立七大軍區後,登州這邊就派人去通知過毛文龍,讓他派兵來迎接新任的監軍去視察,誰知道根本就沒有找到管事的人。原來以為毛文龍是去執行任務,因為他有親自出馬砍人的愛好,但過了這麼久都沒見他有音信,說明皮島那邊真出了事,把劉興祚和他帶來的人馬都派到皮島去,也有打探消息和支援的意思在裏麵。
如果說渤海軍區的人脾氣都有些急躁,那麼東北軍區這邊就又是另外一副樣子。督軍熊廷弼是犯過錯誤差一點兒被砍掉腦袋的人,自然會夾著尾巴做人不敢再意氣用事。監軍黃道周加上新派的參謀張祥安,都是工於心計性格偏於陰柔的人,成天隻會安靜地想問題一點都沒有激情。大總兵滿桂是蒙古人,肚子裏沒有那麼些花花腸子想問題都是直來直去,兩個副將祖大壽和吳襄都是悶嘴葫蘆,前者是說不出來後者是不想說,三人都是動手不動嘴的打手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