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今天到軍務院來一是查看軍務院的規劃,順便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說出來讓他們考慮,二來是聽說了一些東南軍區的事,要向東南軍區督軍袁可立求證。作為一個掌握大方向的最高管理者,讓下屬知道自己的大致想法和方向,下屬才能夠埋頭去做事,上級掌握方向下級把事情做細做紮實這才是默契配合。假如上級什麼都藏著不說隻讓下級去做,等下屬把詳細計劃做出來了再否定就是對下級的不尊重。
而且這種否定還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就是如果下級是正確的而遭到上級粗暴否定,那麼這個上級就會在下級麵前失去威信,事情也會向著難以挽回的地步發展。即使上級是正確的,經常性地否定下級的辛勤勞動成果也不妥當,那樣會挫傷下級的工作熱情,沒有人喜歡有人把自己當傻子。三國時諸葛亮打仗前喜歡給下屬發錦囊妙計,一是保持自己的神秘感讓下級敬畏自己,還有一個原因恐怕也是不想在解釋和爭論間讓下級有挫敗感產生心理障礙。
見大家都走了孫承宗小聲問道:“皇上,開始人多臣不好問,現在沒別人臣想問你一件事。”
天啟笑道:“先生有話請講,我們兩個很久沒有聊天了現在正好聊幾句。”
孫承宗說:“袁崇煥招那七千騎兵時是借用了皇莊裏的收入,事先沒有打招呼很是無禮,皇上怎麼對這事不置可否呢?是認可他的做法還是另有看法?”
天啟說:“他用了皇莊裏的收入沒有自己私吞而是用來練兵,這樣做雖然有點僭越了但可以諒解,畢竟他是一心在關心朝廷的安危,過分斥責會寒了忠直之人的心。再說他借用了多少都有數目,先生得空時輕說他兩句就可,就說什麼錢用在什麼地方都是有數的,到時候需要在軍費上退還。”
孫承宗點頭說:“皇上寬宏大量又不一味遷就,這樣做是最合適的,但他還給手下將士承諾誰今後在收複遼東過程中立了功,就可以把遼東的土地按功勞分人,這事皇上看該怎麼辦?”
天啟想了想說:“這事要斥責他兩句,最好是先生親自去信告訴他,全國現在都在將私人所屬土地逐步收歸國有,他現在這樣亂許諾私分土地跟朝廷的大方向相違背,也超出了他一個巡撫的職權範圍。袁崇煥這人的忠心還是有的,但他認不清自己的地位經常做些想當然的事,什麼事情都有個全盤規劃和先後秩序,不能讓全局圍繞著局部轉。”
孫承宗問:“那對那些將士該怎麼辦?如果以朝廷命令的形式撤消袁崇煥對將士的許諾,他的威信恐怕就會降低甚至全部喪失。”
見孫承宗提到袁崇煥在將士中的威信,天啟知道他們兩個關係很好孫承宗想維護一下袁寵煥,天啟說:“先生可以先斥責他就說他那樣做是錯的,要他想辦法挽回影響,這次無論有什麼想法在行動之前都必須先報告,讓他既要考慮朝廷的大局又要考慮到將士們的情緒。”
孫承宗心領神會地問:“皇上是要先憋一下他,其實皇上已經有辦法了是不是?”
天啟點頭說:“袁崇煥因為自認為忠誠且有能力所以一貫膽大妄為,幾年前私下殺了一個姓杜的副將,隻是因為這個副將貪汙。貪汙當然該治罪但不能見人就殺,還得看看周圍的大環境,全國上千的官如果隻有幾個人貪汙那自然要殺一儆百,問題是當時已經是無官不貪隻是程度不同而已,你再要見貪官就滅那大明朝的朝堂上還有人嗎?這幾年朕不計較過去隻針對將來,用經濟審察製度治理貪汙腐敗,效果比隻管揮起刀亂殺要好得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