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慢班學風的小竅門
所謂慢班,就是將同年級成績最差的學生集中起來組成的班級。如何改變慢班的學風,使這些最差的學生恢複學習信心,這曆來是令學校領導和老師們頭痛的問題。我們當慢班班主任,曾采用過幾個小手法,自我感覺還不錯,冒昧提出以饗同仁。
第一,以符合慢班學生心態、實際水平與能力的學習上的低標準來誘導學生。
和快班學生相比較,慢班學生的基礎確實差。如果對慢班學生和快班學生按照同樣的水準教學,同樣的標準要求,這事實上無異於趕著牛犢和馬賽跑,隻能使慢班學生愈落愈遠,因而更加自卑、更加失去信心。針對這個實際,我們征得領導的同意,與任課教師討論,為慢班學生設計了符合其實際,經努力能夠實現的低標準,並據此目標調整教學難度與作業難度。這個步驟實行之後,學生們在“聽得懂、學得會、做得了”的情況下,學習興趣大增,也就逐漸有了學習的信心。對於我們提出的低目標,他們清楚地看到憑自己的努力能夠達到,也就樂意去努力達到。在達到目標之後,我們和任課教師充分肯定他們的成績,使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無形中又增添了完成下一個目標的勁頭和信心。從實踐效果上看,這種低標準要求實際上是“退一步,進兩步”,日積月累,其效果連學生也感到吃驚。學生王曉麗在期中考試後的總結中說:“英語本來是一門最讓我們頭疼傷腦筋的功課,每次上英語課就像聽天書……但經過兩個多月的堅持不懈……這次的考題我們也能基本答對,這對我們簡直是破天荒的事!”
第二,在學習紀律上以比快班更嚴的高標準要求學生。
諸葛亮治蜀的策略是“治亂世用嚴法”,這個策略也可以用於管理慢班。據此,與學習上的低標準要求相反,紀律上我們以更嚴的高標準要求學生。調查表明,慢班學生紀律差、學風差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感到學校、老師都瞧不起他們,放棄了他們,他們是“三等公民”,因而破罐子破摔。因此,要使他們改變學風,加強紀律性,就必須嚴格地要求他們。讓他們通過這種嚴格的要求感到學校、老師對他們的重視。我們明確對他們強調:“我們班是慢班的說法是錯誤的,我們要在成績差的基礎上趕上快班,就必須有比快班更快的速度,為此我們就必須更嚴格要求自己。”在征集他們意見的基礎上,我們明確製訂了“學習時間雷打不動”、“當日作業當日必須完成”等紀律,我們親自領導班幹部每天檢查紀律執行情況,特別是每天的作業是否當日完成。這樣做是明確地告訴他們一個信息,“學校、老師都很重視你們,絲毫沒有放棄你們的意思。”學生們也正是從這種嚴格要求中感到了自己的價值從而振作起來。有些老師曾擔心我們的嚴格要求是否過分,實踐表明,慢班學生的可塑性其實是很強的,他們能夠適應嚴格要求。一些學生在適應了嚴格要求之後還感到十分自豪。
第三,讓學生定期自我檢查,充分認識自己的能力、優勢,在此基礎上給學生以針對性的具體指導。
仔細分析,慢班學生絕非各方麵都差,他們每人都有自己的特長或優勢,隻是未能很好地發揮甚或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班主任的責任就是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特長、優勢並很好地發揮。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主要采用了學生自我研究、自我定期檢查,我們加以具體指導的方法。我們接班主任的第一天就布置每個學生寫一份千字以上的自我分析,規定其中至少寫出自己的五條特長或優勢。自我分析交來之後我們再逐個加以分析研究,指出其可資利用的特長或優勢,並指導他們如何去利用和發揮。一個月後,我們再度要求他們就發揮情況做檢查總結,要求成績寫足,我們再次逐個批注,充分肯定他們的進步。如此循環,每月一次,逐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隻要能充分發揮利用自己的特長,自己也不會比別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