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景觀介紹
1慈悲庵
《日下舊聞考》中所載的"侍讀北平田種玉碑"的"碑曰觀音庵,而壁間石刻則曰慈悲,殆一庵而二名也。"此處有江藻所建的名為"陶然"的三間敞軒。山門內為江藻所題木匾"陶然",院門上有石刻"古刹慈悲禪林"六字。大門東向,牆上嵌石碑"城市山林"。東院有大士殿,普陀殿、文昌閣及遼代石經幢。50年代已將原軒拆改,但江澡之碑仍嵌在牆上。敞軒內設有茶水部。1978年又徹底維修。1979年辟陳列室,1989年為園史展室。
2香塚和鸚鵡塚
陶然亭東北小山坡上,有小塚,前立石碣二,東碣背麵為"香塚"二字,正麵有七言詩一首。關於此塚說法很多:一說是明朝遺民葬明製衣冠之處;一說是某禦史埋其奏稿和詩文處;一說是北京名妓李客君之墓;一說是香妃之墓;一說是落第文人埋筆墨、試卷處等。鸚鵡塚在香塚西側,相距8米,石碑正麵字跡已難辨認,後麵刻鸚鵡塚三字。關於此墳說法亦極委婉,總之是一隻鸚鵡被貓咬死而葬此,但關於其死因,流傳著許多神話。在1952年挖湖遷墳時,曾對此二塚進行過發掘,已挖深3米多,仍無所獲。後來將其他荒塚全部遷走,隻留此二墳。
3醉郭墓
陶然亭高台下還有一墓,即著名的醉郭墓。醉郭,姓郭名瑞字雲武。關於醉郭的身世說法亦不一。一說因庚子聯軍攻陷北京,郭瑞憤恨時政,佯狂扶醉,行歌於市。歿後由《京話日報》彭翼仲出資葬此;一說郭瑞為天橋八大怪之一,常編數來寶唱詞針砭時政,並帶醉邊走邊唱。當時蘇州人彭君翼曾替他編過唱詞,後彭某充軍。郭一病不起,被送貧民院,死後彭為其湊錢葬此。
4高君宇石評梅墓
高石墓在中央島北端錦秋墩北坡的樹林裏。高君宇是李大釗的學生和助手,早期共產黨員,積勞成疾,1925年病逝葬此,女友女高師學生石評梅,亦為革命於1928年逝,同葬於此。1972年將其墓遷入革命公墓,園內留墓基,以誌紀念。1986年,團市委組織青年報等16個單位團員青年,捐款3萬多元,建二人塑像於中心島。
5窯台
窯台在湖麵之北,是原黑窯廠燒窯故址。窯廠廢,高台成為土丘,夏季任人登高遠眺,納涼。新中國成立後將挖湖之泥土堆積於此,土丘加高,成為今日之七座小山。
6鹿園
窯台北飼養麋鹿。麋鹿原是我國特有品種,但已絕跡。1956年北京動物園把"海外遊子"請回來定居。為歡迎遊子回歸,特建鹿園。
7兒童體育場
窯台北,大門西側建了一座以紅軍長征為主題的體育場,有"盧定橋"、"雪山"、"臘子口"等。
8曆史名亭景區
該區在公園西南隅,占地150畝,以9個曆史文化名亭為核心,成為園中之園。9個名亭選自六省八市有汩羅獨醒亭、成都杜甫草堂碑亭,滁州醉翁亭。紹興蘭亭和鵝池亭、揚州瘦西湖吹台亭、無錫二爾亭、九江浸月亭、蘇州滄浪亭等。
9其他景區
近來園內新建、擴建、增建了許多景區,如在望春浴德景區內新建了報春亭,與北山頂端的瑞象亭相望。勝春山房景區內,在月季園中新建了五座亭廊等。經政府批準,陶然亭是以亭而得名的公園,要建成以亭為主景的百亭園。
宣武藝園
宣武藝園是一座市內園林,位於宣武區廣安門內北側。公園北牆為槐柏樹街,東鄰市府大樓,南與勝利一、二、三巷相接,西麵是槐柏樹南頭條。
(一)園史簡述
這是一座新中國成立後出現的新園林。1949年前這裏十分荒涼,墳塋累累,敗屋殘垣。現在園林四周的地名均是建國後新出現的。建國前的老地名,除極少數如報國寺等仍沿用外,其他地名均已完成其曆史使命。該公園是在原善果寺的舊址上建起來的,東南即報國寺,南邊是王子墳、西邊是皈依寺,北邊是廣西義地、宜昌義地,東北是浙紹擴義地和浙紹同義園。所謂義地和義園,即公共墳地。凡冠以地名者,即居住北京的外地窮苦人家,共同出資購買地皮,專葬同鄉之人。久之遂為無人管理之墳地,北京人俗稱亂葬岡子。善果寺四周即亂葬岡子的分布地。新中國成立後,遷走了亂墳,修整了善果寺遺址,開始綠化工作。從1953年起,陸續種了一萬多株樹木和大量花卉,堆起小山,修鋪園路,又在花蔭、樹下、路旁安了坐椅、安裝了兒童遊樂設施。於是占地100多畝的市內園林初具了規模,是當地居民夏季納涼消夏的好地方。初名叫做善果寺公園。後來改名宣武公園。1983年開始,對宣武公園大加整修、改建,使其麵貌大為改觀,增加了亭台樓榭,組成了新景區,建成了園中之園,又開展品茗、書棋畫展等活動,成為宣武區的一顆園林明珠,於1984年10月3日正式開放,命名為宣武藝園。
(二)景觀介紹
1靜雅園
這是園中之園,最吸引人的去處。入門登石徑,可達伸入水中的文靜榭,左岸山上映襯著鳴蟬亭,山下的愈靜池與之高低成趣,再加上池岸的鴛鴦亭更覺妙趣橫生。文靜榭的右邊有芙蓉橋,南有蓮花噴池;橋下接連明月堤,堤東池內有雅島,島上蒼鬆白鶴相互映輝;山上奇峰怪石,樹影婆娑。登上瀾雅軒,可俯瞰全園湖光亭榭。
2丁香書院這是一組仿古建築,垂花門內有扇形亭。三個由半廊連接的大廳是這組建築的主要活動場所。廳內有琴棋書畫供遊人觀賞遊樂。垂花門內兩側放置著兩個明永樂年間的漢白玉石盆,上麵的飛人、奔馬浮雕,藝術性極高,盆內金魚數尾,怡樂自然,平添不少雅致。
3鬆竹滴翠
這組蘇杭式建築在丁香書院之西,主建築由三廳二亭組成,由暖廊相接成一整體。園中水麵520平方米,雖然不大,但處理手法得當,仍有開闊之感。城市之內,各個居民小區之中,綠色花園不斷湧現,這是人民生活之必須,亦是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體現,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宣武藝園是較為典型的市內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