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世紀之婚(3 / 3)

“萍姬,你看他怎麼樣?”布托夫人問女兒。

“好吧,媽媽。”貝娜齊爾終於同意了這門婚事。

貝娜齊爾同阿希夫見麵七天後訂婚了。

訂婚後她向新聞界發表聲明說:“我沒有想過,也不打算結婚,我對結婚不感興趣。但是我的母親,我的家庭,還有黨內許多人認為我應該結婚。如果我不是一個穆斯林婦女,不是領導著全國最大的反對黨,我就會堅定地走自己的路。但是,現在我不能隻顧自己。出於宗教義務和對家庭的責任感,我愉快地同意我母親努斯拉特·布托夫人為我安排的婚事,我不久將結婚,這絲毫不會影響我在政治上的承諾和追求……巴基斯坦人民應該享有更美好、更有保障的未來。我將和他們一道為此而奮鬥。”

一石擊起千層浪。貝娜齊爾訂婚的消息傳到巴基斯坦,國內各界反應不一。有些人在高速公路上攔截汽車,揭掉車上的貝娜齊爾的宣傳畫像,說她就要結婚,那些畫已沒有意義。也有人奚落人民黨黨員:“你們還掛什麼人民黨黨旗?貝娜齊爾已經拋棄你們,離開你們了。”但更多的人為貝娜齊爾歡呼,城市糖店裏的糖果三天就賣光了。人們說:“10年來我們一直很悲傷,如今終於可以高興高興了。”

貝娜齊爾回國後也一再向人民重申;她是他們的姐妹,將永遠是他們的姐妹,她的婚事絕不會影響她的政治事業。“貝娜齊爾·布托並不因結婚就不存在了。”

阿希夫也一再表示,他絕不會像許多穆斯林男子一樣,把自己的妻子用麵紗遮起來關在屋子裏。他同意她的政治主張並將竭力支持貝娜齊爾的政治活動,他將使她從政的決心更強。

1987年12月18日,貝娜齊爾同阿希夫結婚了。

他們打破了很多傳統習慣,婚禮既隆重又簡樸。貝娜齊爾拒絕男方家的眾多彩禮,也不帶去任何陪嫁之物。按穆斯林傳統,新娘在婚禮這一天終日須戴著麵紗,而且隻能在新郎麵前露麵。但貝娜齊爾卻參加賓客和人民黨成員為她舉行的歡慶大會,她說:“我是個領袖,我必須為人民樹立榜樣。”婚後,她也不隨夫改姓。

在舉行結婚儀式時,許多年輕的人民黨黨員在貝娜齊爾的住宅周圍築起了幾道人牆,來保護他們的領袖。

下午6時,正式儀式開始。貝娜齊爾的婚儀既隨伊斯蘭教義也隨伊朗風俗進行,因為她母親祖籍伊朗。

儀式開始,數十名衣著豔麗的姑娘給貝娜齊爾作了傳統式的化妝,並在她的手腳上塗抹了花膏。身著綠色禮服略施淡妝的新娘與新郎端坐在新人席上,恭聽阿訇吟誦《古蘭經》。身材修長,麵容清瘦,眉宇間稍稍露出剛毅和勇氣,曾在萬人集會上慷慨激昂地演說,有“鐵蝴蝶”之稱的貝娜齊爾,不時對來賓微笑致意,絲毫沒有一般穆斯林新娘的羞怯。

誦經完畢之後,新娘與新郎及兩位證婚人在婚約上簽了字。隨後,新娘的嬸嬸又根據伊朗習俗將新婚夫婦的頭輕輕相碰,以期他們白頭偕老。貝娜齊爾的母親春風滿麵,她說:“我真高興,她結婚了,因為所有的女孩都該結婚”。

在與克裏夫頓70號僅隔一個街區的克裏夫頓花園的大草坪上,布托夫人為女兒出閣舉行了招待會。約2000多位賓客,包括人民黨領導人、布托家族的親朋好友和數百名外交官應邀參加。

貝娜齊爾有些失望的是弟弟米爾沒能來參加婚禮。米爾沒能參加薩娜姆的婚禮,家裏也無人參加他在阿富汗舉行的婚禮。米爾曾決定冒著被當局逮捕的危險潛入巴基斯坦參加姐姐的婚禮,但布托夫人不許他冒這個險。

貝娜齊爾的婚禮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在家裏由家人和朋友參加;另一部分是在人民黨堡壘卡拉奇最窮的地區利亞裏由廣大人民參加。

當新娘新郎前往利亞裏時,一路上擠滿了祝願的人群。街上吉普車播放著已全國流行的慶賀婚禮的歌曲。20多萬人擠滿了卡克裏體育場及通往廣場的大街小巷。盡管男女雙方家庭都設法限製婚禮的規模,但事實上這已成為一次狂熱的政治婚禮。還未進入廣場,就聽到人民黨黨員高喊布托和貝娜齊爾的名字。進入廣場後,隻見四麵建築物上張燈結彩,黨旗飄揚,煙花怒放。貝娜齊爾向人們揮手致意,人們也不斷地向她揮手表示祝賀。歡樂的人群把整個廣場以至四周的大街小巷擁擠得水泄不通。據說一座用60噸鋼材築起的觀禮台因載人過多幾乎坍塌。國外報導稱“這不隻是婚禮,也不隻是慶賀,而是狂熱的節日。”報界還把這次婚禮稱為南亞次大陸上的“世紀之婚”。

貝娜齊爾的婚姻似乎算是“父母之命”,但也確是經過了長期的考驗。

阿希夫曾說,他們倆的婚事並不是陌生人之間的事。當他們還是十幾歲的孩子時,他就在他父親開的電影院裏目送她進出。20年後,他一直想同她結婚,這並非出於父母的主意。“如果你們要我結婚,就為我向貝娜齊爾求婚”,五年前他就對父親講。自那以後他一直耐心地等著貝娜齊爾。

貝娜齊爾承認他們在結婚前還沒有真正相愛,但她說:“長輩們常告訴我,愛情來自婚後。我認為這種婚姻使人意識到在道義上有一種責任感,因為你知道要與你結婚的是一個將與你共度一生的人。如他待你好,你也就會對他產生感情,並漸漸尊敬他。”

針對崇拜者的擔心,貝娜齊爾還一再聲明:“結婚隻能補充而不會取代我的政治生命,我的一生將致力於我們偉大國家的自由事業和全體公民的福利。”

貝娜齊爾在舉行婚禮的那天上午發表了一個書麵聲明,表達了她要繼續自己事業的決心。她說:“今天,值此我一生中的重要時刻,我要向巴基斯坦人民重申我的保證和最莊嚴的誓言:我將畢生為每個公民的富裕而奮鬥,為把我們偉大的國家從獨裁中解放出來而奮鬥。我將一如既往,不惜作出任何犧牲。我將同我的兄弟姐妹們——巴基斯坦人民——並肩奮鬥,創建一個沒有專製暴政、沒有貪汙腐敗、沒有暴力動亂的平等社會。這是我昨天追求的目標,這是我今天同你們共有的理想,這也將是我們永不動搖的誓言。”

令人欣慰的是,貝娜齊爾的丈夫阿希夫非常理解並全力支持她。阿希夫表示:“她需要堅持鬥爭的力量,我希望給她我能給的一切。即使我不能更多地幫助她,我也絕不會給她製造障礙。”和一位女政治家結婚,他需要逐步適應。對於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他也作了思想準備。

1989年1月10日在貝娜齊爾就任總理後,阿希夫隨同她一起出訪了沙特阿拉伯。2月11日又隨貝娜齊爾訪問了中國。以後他一直追隨在貝娜齊爾的左右,成為她生活上的如意郎君和事業上的得力助手。1990年10月,阿希夫在大選中當選為國民議會議員,與貝娜齊爾道從事政治活動。